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梅婲

https://blog.jinbay.com/linzi_2/  复制链接收藏

梅婲个人头像
梅婲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博客自定义分类
8/28/2009 3:57:00 AM [娱乐] 分享

分享

铁木真(1162~1227)

南宋末年,一个时代的巨人被历史推举出东方的地平线。铁木真9岁时父亲便被仇敌毒死,自己的部落众叛亲离,从此过着漂泊无家的生活,在逆境中他学会了忍耐与思考,更练就了一身惊人的武艺。单独一人便战退十几个成年大汉,把被抢去的马匹夺了回来。少年时代的铁木真已经长的如一头小牛般强健,开得硬弓,箭法更是高超,只要射出,并无虚发。后来他发动征服塔塔儿、蔑尔启、泰赤乌三大部落的战争,完全剿灭了这些可恶的敌人,终于在1206年于斡难河召开库里台大会,建立大蒙古国,被拥为“成吉思汗”(蒙古语,拥有四海的帝王)。

随后开始了他征服天下的雄图伟业,首先狠狠打击了金国,使其元气大伤。而后又把矛头对准西方,先后灭掉乃蛮部、西辽国、花剌子模、波斯、斡罗斯、阿拔斯、康里等西方大国,一直打过多瑙河到达欧洲境内,使匈牙利、俄罗斯公爵整日胆战心惊,称之为“黄祸”,避之如恶鬼!那时康里国有位猛将叫做萨布勒黑,是当时威镇西亚的虎将,以骁勇闻名。他提出要同成吉思汗单独对战,结果被成吉思汗没几个回合就打落了兵器,一刀砍于马下!大汗的勇猛由此可见一斑。平定了花剌子模后,成吉思汗兴兵伐西夏,此时他已是63岁两鬓斑白的老人了,但依然指挥大军于从容之中,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他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微微笑语:“恨我晚生了几十年,否则定要同岳飞亲自较量一番。”说罢便安然的闭上了双目,在世纪巨人仙逝的瞬间,神又送给他最后一个礼物-------西夏灭亡了。

哲别(?~1224)

蒙古帝国第一猛将,原名只儿豁阿歹。初臣服蒙古泰赤乌部,后投降成吉思汗。赐名哲别(蒙古语,箭之意)。又译者别。哲别骁勇善战,他的射术堪称古今无双,经常射击飞动中的碗以练习,且百发百中。一次战斗中,伸手抓过敌军射来的已断了头的箭,搭上弓射去,一箭穿透敌方主将心窝!这还不算,当时成吉思汗的小女儿因想观赏哲别箭法,竟在自己头顶放了一只沙斯特(蒙古语,老鼠。)要求哲别射击,这可吓坏了众将,但哲别面带微笑,搭上箭,瞄准小公主头顶看了很久,只听得见“嗖--”一声响,小公主摸摸了头顶,老鼠不见了,而自己并无丝毫感觉箭曾碰到头发!因哲别的射术不在汉时老将黄忠之下,而被汉人称为“蒙古的后羿”。

哲别不光箭法高超,刀法也是非常了得,他曾拜汉军大将为师,学习刀法,但很快便超越了师父。在东伐金国、南战大宋、西征花剌子模、波斯、阿拉伯帝国的战争中,哲别轮动蒙古弯刀,左右砍杀,如入无人之境!近距离者无法逃生,远距离者别想生还!当时,整个亚洲大陆只要一听到神箭手哲别的大名,都为之颤动!敌人们竟也毫不吝啬的送他“神箭无敌大将军”的美誉。1223年,在阿里吉河(今乌克兰日丹诺夫市北)战役中击溃斡罗思诸国王公与钦察汗的联军,进掠斡罗思南境,又转攻也的里河(今伏尔加河的突厥名,又译亦的勒)上的不里阿耳国,然后东返蒙古。病卒在归途。他死后,成吉思汗深痛之,令举行国葬,整个大蒙古国为之哭泣。

木华黎(1170~1223)

木华黎早年为铁木真那可儿(伴当),屡立战功。 1203年铁木真与王罕冲突,木华黎率少数精锐骑兵夜袭,一举击溃王罕。成吉思汗建国后,封木华黎为万户。 1211年,木华黎随成吉思汗攻金,在野狐岭之战中亲率敢死队冲击敌阵,大破金军。1214年,随成吉思汗围攻金中都。同年率军征辽东,1215年攻克其东京(辽阳),并大破金军20万,杀敌8万,控制辽东。1217年。成吉思汗准备西征,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统军10万专事攻金。其间木华黎招募了大量汉人兵将,控制了华北地区。木华黎是成吉思汗的“四杰”之一,是蒙古最杰出的将领之一,不仅勇猛,其谋略尤为突出。

速不台(1176~1248)

速不台早年为铁木真那可儿,勇猛过人,善骑射。在统一蒙古的战争中屡立战功。1211年随成吉思汗攻金国,攻克桓州之役,率先登城破敌。1216年,速不台大败蔑儿乞残部后,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率大军追击速不台,速不台直冲敌中军,几乎生擒摩诃末。1219年随军西征花剌子模,参与攻取撒马儿罕、不花剌城。后受命与哲别追击摩诃末。1222年越高加索山,各个击破钦察人与阿兰人。1223年,歼灭俄罗斯各公国与钦察联军8万。回蒙古后,1232年随拖雷攻金,献计在三峰山大破金军30多万。1235年随拔都西征,速不台是拔都西征大军的实际策划者。1238年后先后攻陷莫斯科、基辅等城,征服俄罗斯各公国。1241年进入匈牙利,在赛奥河畔速不台绕道渡河,与拔都夹击歼灭匈牙利国王别拉四世统帅的6万匈牙利军。1242年回师。速不台是蒙古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是成吉思汗的“四犬”之一,其战略战术指挥才能极为出色,在欧洲的行军部阵为后世欧洲军事理论家所赞叹。

拖雷(1193~1232)

拖雷为成吉思汗之子,年青时即随父征战。1219年参加西征花剌子模,受命率军攻取呼罗珊地区。1221年,拖雷率7万人(含部分俘虏队伍)先后攻克马鲁城,你沙不儿城、也里城等,将当地军民屠杀殆尽。1227年成吉思汗逝世后曾任监国。窝阔台继位后,拖雷率军绕道宋境攻金,遭遇完颜哈达统帅的金军主力 30多万,拖雷且战且走,在暴风雪中于三峰山全歼金军,俘杀完颜哈达,彻底歼灭了金国主力。同年在回师时病逝。拖雷在三峰山一战中虽有速不台献策,但在野战中进退自如,以少胜多,全歼敌军,展示了其指挥能力。

兀良合台(1201~1272)

兀良合台是速不台之子。 1233年随贵由东征辽东,击败金军。1235年参加拔都西征,屡立战功。1241年分兵后离开拔都主力,随诸王进军波兰,是军中主要将领。在里格尼茨战役中,歼灭了西里西亚公爵亨利二世统帅的波兰、德国、条顿骑士团联军3万人,亨利二世阵亡。回蒙古后,1253年随忽必烈征云南,分进合击,灭亡大理国。忽必烈北上后,兀良合台留镇云南,先后平定云南37部。1256年兀良合台打败越南军队,迫使越南臣服。1259年率军北上攻宋,在潭州击破宋军20万。后北返蒙古。兀良合台有勇有谋,是蒙古名将。他多次随蒙古宗王征战,都是实际上的作战策划者。

拔都(1208~1255)

拔都为成吉思汗之孙,早年随父术赤征战。1235年统帅15万大军西征,1238年后先后攻陷莫斯科、基辅等城,征服俄罗斯各公国。1241年分兵进入波兰,在里格尼茨战役歼灭波兰、德国、条顿骑士团联军3万人。拔都亲率大军进入匈牙利,在赛奥河畔歼灭匈牙利国王别拉四世统帅的6万匈牙利军,并派兵追击别拉四世至亚德里亚海。1242年回师建立钦察汗国。拔都勇猛善战,其西征震动欧洲,蒙古人在东欧的所向无敌显示了拔都卓越的指挥能力。

忽必烈(1215~1294)

忽必烈为拖雷之子。1251年受命管理汉地,积极招募汉地人才。 1253年率军征云南,攻灭大理国。1258年率军攻宋,蒙哥大汗死后,忽必烈于1259 年继位大汗。与其弟阿里不哥争位,长期战争。忽必烈亲征漠北获胜,阿里不哥逃亡。忽必烈又分化瓦解对手,使之孤立,被迫投降。忽必烈于1271年改国名为元。经过长期战争,于1279年灭宋。1287年又亲征平定乃颜叛乱,1289年亲征击退海都等王的叛军。忽必烈是蒙古自成吉思汗后最杰出的大汗,具有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在战略上尤为出色。

旭烈兀(1217~1265)

旭烈兀是拖雷之子。1252年受其长兄蒙哥大汗之命西征。1256年攻灭波斯的木剌夷国。1258年攻陷巴格达城,杀哈里发,灭亡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屠杀八十万人。随后率军横扫叙利亚。在得知蒙哥死讯后,旭烈兀回军,与钦察汗国交战。1264年被忽必烈封为伊儿汗。旭烈兀西征,横扫西亚各国,震惊穆斯林世界,在西亚建立起蒙古人的统治.(此君严格来讲并不是中国人.)

阿术(1227~1280)

阿术为兀良合台之子。 1253年随父出征云南,灭大理国。忽必烈当政后,阿术为进攻襄樊的蒙古军统帅,与史天泽、阿里海牙、刘整等经激战攻克襄樊。 1274年随伯颜进攻南宋,在阳逻堡率先击破宋军,攻克汉口,破宋军数十万,取得鄂州之战的胜利。后顺江东下,在丁家洲歼灭宋军主力。诸军攻临安时,阿术驻军瓜州,击退了宋军两淮援军。1276年,攻破扬州、泰州,杀宋将李庭芝、姜才。阿术是蒙古名将,其作战勇猛,在战役中常常担任主攻,在蒙古灭宋的历次战役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阿里海牙(1227~1286)

阿里海牙是维吾尔人,勇力过人,早年曾为忽必烈杀虎、只身到深山探宝。1258 年随忽必烈攻宋,围攻鄂州时率先登城,被流矢穿颈。1272年与阿术一起围攻襄樊。宋军来援,阿里海牙率军死战,杀宋将张顺、张贵。又派水军焚毁连接襄阳、樊城的浮桥,使宋军孤立。并亲率波斯人亦斯马因用回回炮攻破樊城,屠杀全城军民。随后劝说襄阳守将投降,胜利结束襄樊大战。1274年,阿里海牙随伯颜在鄂州(武汉)大破宋军数十万。随后留镇鄂州,攻占各州县。同年进军潭州(长沙),大战70余日破城,阿里海牙重伤。年底经激战攻破静江(桂林),屠城。至1278年渡海攻取琼州(海南)。阿里海牙是灭宋的主要将领之一,其作战勇猛,又兼具智谋。

伯颜(1236年~1295)

伯颜生于中亚,是蒙古将军之后。为旭烈兀使臣到大都见忽必烈,受到赏识留用。1274年统帅大军攻宋,指挥阿术和阿里海牙在阳逻堡夹击大破宋军,攻取汉口,宋军伤亡数十万,取得鄂州之战的胜利。随后统兵东下,水陆并进,在丁家洲大破宋军,歼灭其主力。1275年占领建康(南京)。随后攻破常州,屠城。 1276年直抵宋都临安,宋投降。随后伯颜率军北上与蒙古叛乱诸王交战,先故意懈怠麻痹敌军,然后一举击破叛军。1281年后,长期镇守漠北,协助忽必烈平定诸王叛乱。伯颜用兵??言人。


土土哈(1237~1297)

土土哈是钦察人,其父辈率众投降蒙古人,成为蒙古将军。1277年,土土哈率军讨伐叛军,连战连捷,击破数路叛军,受伤也力战不退,受到赏识。忽必烈命组钦察军,由土土哈统帅,与海都、乃颜叛军作战。也不干叛乱,土土哈率军日夜疾行7日,全歼叛军。1288年火鲁哈孙叛乱,土土哈两度大胜,全歼叛军,平定辽东。至此彻底平定乃颜叛乱。后镇守漠北,令窝阔台汗海都不敢入侵。1292年后,多次大破海都及其部将。土土哈作战极勇猛,其纵横漠北,屡次大破海都、乃颜军,表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

张弘范(1238~1280)

张弘范是汉人,其父张柔在蒙古进攻金国时投降蒙古,成为蒙古汉军大将。张弘范1274年参加围攻襄樊,献计断宋军粮道。后作为元军先锋,随伯颜攻宋。献策乘南宋新败的混乱局面,长驱急攻灭宋。1278年,张弘范率军进攻闽广。打败文天祥军,在五坡岭俘虏文天祥。 1279年,在崖山以500艘战船歼灭张世杰宋军战船千艘,灭亡南宋。张弘范有勇有谋,在元朝灭宋的战争中屡屡建功,是蒙古汉军将领中的突出人物。

床兀儿(1260~1322)

床兀儿是土土哈之子,年青时即屡立战功。1297年袭父职统帅钦察军,率军翻越金山,攻入察合台汗国,在八邻大破帖良古惕军,归途中又全歼勃伯军。 1298年击退窝阔台汗都哇的入侵。1300年,窝阔台汗国诸王入侵,床兀儿不待敌列阵就率军直冲敌军,敌全军溃败。1301年,窝阔台汗海都入侵,床兀儿诱敌至平川,击败海都。察合台汗都哇来援,合兵与元军大战,元军不利,床兀儿率钦察军奋击入敌阵,获胜。后察合台汗国与元朝争牧场发生争端,双方展开数十万人会战,床兀儿先假装中立,后突袭察合台汗军,亲自挥大斧斩杀敌将,大破敌军。随后挥军横扫察合台汗国,多次大败敌军。床兀儿纵横漠北数十年,勇猛无敌,百战百胜,展示了高超的军事才能。床兀儿之子燕铁木儿也是元朝名将,指挥“两都之战”表现出色,后曾独掌朝政。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8/28/2009 3:59:00 AM [娱乐] 分享

分享

 

范仲淹以推行新政而名满天下,他与仁宗的相识可追溯到天圣年间。当时,范仲淹初到京城任秘阁校理,就大胆上书给垂帘听政的刘太后,以为皇帝以九五之尊不应率百官行跪拜之礼为太后祝寿,而应由宰相代之。当时朝中大臣虽均知皇帝上寿行礼之事不妥,但无人敢言。同年,范仲淹又上书太后,请求还政于仁宗。太后未予理睬。范仲淹便愤然请求出外担任地方官。这给20岁的仁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第一次真正深切地感受到了臣僚的拥戴。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端拱二年(989)生,两岁时父亲便死了,其母改嫁。少年范仲淹虽身世不幸,但却胸怀大志。他曾经在一座神庙里询问神灵:“我将来能当宰相吗?”神说不能。仲淹便道:“不能当宰相,做个良医如何?”虽说这一记载不甚可信,但这正是范仲淹济世救人理想的自然流露。正因如此,早年学习条件艰苦,人所不堪,他却能刻苦攻读,力学不懈,甘之如饴。范仲淹后来回忆道:“年少时我和一位姓刘的同学在长白山读书,每天煮两升粟米粥,等它冷了切成四块,早晚吃两块。把蔬菜切碎,加半杯醋,少许盐,烧熟当菜,就这样过了三年。”大中祥符四年(1011),23岁的范仲淹告别母亲,来到了号称北宋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他在书院读书异常勤奋,寒冬腊月,读书困倦了,就用冷水浇浇脸,昼夜不停,整整5年就寝时未曾解衣。艰苦的求学生涯不仅使他掌握了丰富的学识,更重要的是磨练了他的意志品质。

由于仁宗对范仲淹的人品已经有所了解,亲政后便将范仲淹召回京城,升任右司谏。此时,朝野上下直接或间接地攻击太后垂帘时政事的人越来越多。范仲淹此前虽然强烈要求太后还政,甚至因此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却并未借机报复,反而劝仁宗说,太后受先帝遗命,保护您10多年,一些小小的过失,当遮掩的要遮掩,要保全太后的声名。仁宗听了很是感动,由此愈发敬重范仲淹,下令不许议论太后垂帘时的事情。也从那时起,范仲淹便成为仁宗心目中能进行全面改革的最佳人选。

庆历三年(1043),北宋与西夏之间初步达成和议,仁宗迫不急待地将55岁的范仲淹从西北前线召回到中央任枢密副使。同年八月,升任参知政事。在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开始了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新政,力图使有才能和德行的人得到提拔和重用,这是范仲淹的理想,也正是仁宗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改革从根本上触及了许多官员的既得利益,赞成改革的人实际上并不多,施行不久就受到多方面的攻击。很多人指责范仲淹等人拉帮结派,是“朋党”。仁宗便召范仲淹询问:“从来都是小人好结朋党,难道君子也党吗?”范仲淹答道:“臣在边疆时,看见勇于作战的人自结为党,朝廷也是这样,邪正各有其党。唯圣上明察。一心向善的人结为朋党,对国家有什么坏处呢?”就在此时,欧阳修也进呈著名的《朋党论》,表达了对范仲淹的支持。然仁宗对此极为不满,而朝野上下对此更是一片反对之声,甚至连同样得到仁宗信任的宰相章得象也在仁宗面前攻击范仲淹等人为朋党。更有夏竦之辈诬称,当时的名儒石介已为富弼起草了废旧立新的诏书,即要废掉仁宗,诬陷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石介等人犯下大逆不道之罪。仁宗此时虽表示不信流言,但却进一步加深了他对范仲淹等人相互标榜为君子的反感。随着改革的进行,仁宗不单单听到了太多反对的声音,更重要的是,他自己对朋党也有着极度的敏感。自太祖立国以来,宋王朝的最高统治者就下大力气防范臣僚结党,恪守祖宗家法的仁宗,无论如何也不能容许自己身边有一个结党的政治集团。最后,他不得不做出了痛苦而又无奈的决定。庆历五年正月,辽、西夏对宋的威胁相继解除,犹疑不定的仁宗在矛盾和权衡中,先后罢去范仲淹、富弼和认同新政的宰相杜衍,让他们去担任地方官,短暂的“庆历新政”遂告失败。11年前,因上书极谏而谪守睦州的范仲淹为东汉名士严子陵建造了祠堂并写下了“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的绝词妙句。此时,罢相的范仲淹又访问了一位山间隐士魏疏,直白地吐露了自己的心迹:“我亦宠辱流,所幸无愠喜。进者道之行,退者道之止。”意思就是宠辱不惊,进退顺其自然。此后不久的庆历六年,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约为岳阳楼作记,留下了争光日月的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对中国士人情怀的完美阐释,也是范仲淹一生的真实写照。

仁宗和范仲淹的改革是向宋王朝内部的积弊开战,目的是解决内忧的困扰。要最终实现这些愿望,或许尚可假以时日,而外部边患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而又迫在眉睫的。仁宗亲政以来,接连出现了西夏元昊的叛宋和南蛮侬智高的入侵,严重威胁到北宋王朝的统治,此时无良将可用的仁宗急需杰出的军事将领。这样,普通士兵出身的狄青就逐渐进入了求贤若渴的仁宗的视野。

狄青是仁宗最为欣赏和信任的一员武将。后世小说把他塑造成一个战神的形象,说他从王禅老祖那里得到兵法和仙术,是受命于天,专门来解除宋朝边患的“武曲星”,他与当世的“文曲星”包拯,被人们一同视为救宋室于危难之中的一代名臣。

狄青世代为农,宝元年间,元昊叛宋,便应招入伍,投入抗击西夏军队的战斗。当时宋军经常打败仗,士兵普遍产生了畏惧西夏军队的情绪,士气低落,而狄青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披散头发,戴着铜面具,手持利刃冲入敌阵,往往所向披靡,从而大大鼓舞了士气。在对西夏战争的4年中,狄青经历大小25战,身上留下了8处伤痕。因作战英勇,狄青得到了当时主持西北战事的韩琦和范仲淹的赏识。二人对狄青礼遇有加,范仲淹还送给他一部《春秋左传》,并告诫他说:“将领若不知天下古今之事,顶多只是匹夫之勇。”狄青潜心苦读,研习历代将帅兵法,自身修养不断得以提高。

阅读全文>>

阅读(1082)评论(0)

8/26/2009 4:10:00 AM [教育培训] 分享

分享

  第一,过分讲究方法和技巧,而不愿意下真功夫。语言的运用是一种技能,但这种技能不是只学习技巧能够获得的。太讲究方法和技巧会被其占用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对学习的内容本身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反而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如有一个学生,他订了10多种关于自学和考试的刊物,认真学习和研究,讲起方法来一套一套的,可他每次考试却大多考不及格。这是因为他只顾钻研方法和技巧,在学习内容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少,而且养成了投机取巧、不肯下功夫的习惯。方法和技巧只能适当利用,并且要从自己的学习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技巧才会真正管用。

  第二,过分讲究速度和效率,不愿花时间经常重复(复习)已学过的内容。语言运用是一种技能,技能则只有靠熟能生巧,要不断重复才会熟练,只有熟练了才会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技能。学英语就如唱歌,天天唱才不会忘记。

  第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恒心,不能长期坚持学习。技能的熟练要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但不能向困难低头,要坚持不懈地反复学习,持之以恒。

  第四,不重视听力训练。语言是有声的,我们对语言的感受首先是语言的声音作用于我们的大脑。如果不练习听力,只是默默地阅读和背单词,其结果不仅听不懂别人讲外语,而且阅读水平也难以提高。

  第五,只学而不用。语言的实践性很强,如果只学而不用,就永远也学不好。我们学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要学会在用中学习,这样才能提高兴趣,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阅读全文>>

阅读(1073)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