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Joy055

https://blog.jinbay.com/Joy055/  复制链接收藏

Joy055个人头像
Joy055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博客自定义分类
5/30/2009 10:42:00 PM [新闻时事] 分享

分享

改革三十年——中国成为“正常的”发展中国家?(一)(2009-05-13 14:25:2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a800830100d0y6.html    朱老大伯</SPAN></SPAN> 改革开放 社会状况 评论 问题 杂谈           邓小平语录</STRONG>
“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STRONG>
    </STRONG> ——选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页。
朱老大伯语:</STRONG>
    文章很长但值得大家花时间去读.这是一位智者良知的声音。作者用纵向(前后三十年)横向(国外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的比较,以充实的论据和社会现状,用精辟的理论分析,详尽、客观地评价了共产党执政的六十年。向我们展现了前三十年和后三十年因施政理念、路线和方针政策的不同而导致社会成果不同。他用雄辩的事实批驳了那些“精英”“鹦鹉”打着“民主”旗号而实际上想通过去毛化,丑化贬低前三十年的政绩,来否定共产党的合法领导地位,妄图推翻共产党,完成他们所依附的洋主子交给的易帜任务,把我国导入经济殖民地的企图。
</STRONG>
(转帖)</STRONG>
    改革三十年——中国成为“正常的”发展中国家?</STRONG>
                      http://www.wyzxsx.com
                         作者:路爱国 </STRONG>
     (路爱国,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STRONG>
 
                </STRONG>— 内容提要 —
</STRONG>  中国改革已经持续了30年,学术界出现了很多对改革的理论总结和反思。本文提供了一个比较特殊的视角,作者纵向对比了改革前后的各类基本制度、社会经济特征;横向比较了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基本状况。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改革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使中国在基本制度、社会经济特征等方面越来越类似于其它发展中国家,中国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挑战也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类似。对改革的理论总结和反思应该以这一基本事实作为基础,对未来改革走向的判断也应该以此为依据。</STRONG>
  -----------------------------------------------------------
  
  </STRONG>改革三十年——中国成为“正常的”发展中国家?
</STRONG>  
  改革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深度和广度不亚于一场大革命的后果,用翻天覆地形容殊不为过。国内外的各种评价潮涌而来。其中,有些人认为,中国成功地把计划体制转化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这个步骤渐进而后果激进的转型过程不但没导致经济下降,反而出现了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因此,中国的改革拥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创造了奇迹。但另一方面,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人文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明显滞后,由此也引发了各种争议。尤其近年来,质疑之声由小变大,由弱渐强。有些人认为这是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不得不付出的必要代价,无损于改革的巨大成功,需要而且能够通过“继续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但另外一些人则认为,这些问题反映了改革的性质和方向,表明中国增长模式难以持续。[1]
  
  中国改革究竟意味着什么?人们的理解自然不完全一致,但如下说法有可能得到了广泛认可:1978年正式开始的改革是从计划经济转化为市场经济的过程;到今天,这个过程可以说基本完成了。中国已经从一个低收入的、初步工业化的计划经济转变为一个低收入的、初步工业化的市场经济。就实现这个目标而言,中国的改革可以说是成功的。不过,问题显然没有这么简单。改革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如果我们的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是走了邪路了。”[2]今天中国确实出现了两极分化,也确实产生了“民营企业家阶层”即新的资产阶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改革进行反思呢?
  
  在本文中,笔者试图从一个不常用的视角观察中国的改革,分析和回答改革后的中国“是怎样”的问题。这个视角就是:一般的或“正常的”发展中国家。[3]本文将论证,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建立,今天中国无论在制度上还是在社会经济特征上,都与世界其他低收入的市场经济国家即一般发展中国家越来越趋同,中国目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与这类国家相似。正因为如此,采用“正常的”发展中国家而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为标准,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市场化转型,更合理地解释改革过程和目前状况,从而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走向做出更符合实际的估计。
  
  一、制度特征
  
  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经过不到30年大规模经济建设,国家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内成功解决了温饱问题,国家由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初步工业化的国家。到改革前夕,按人均GDP衡量,中国无疑属于低收入国家,但它却不是一个一般的或“正常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STRONG>
  中国和大多数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共同之处在于:生产力不够发达,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中处于不利地位。除此之外,中国与这些国家存在明显区别,其中最根本的是制度不同。中国实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是发展中国家仅有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社会主义中国在政治体制、阶级关系和社会组织,生产资料所有制、经济运行和对外经济关系,以及社会发展模式、意识形态、社会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上,都更接近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而有别于大多数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不是私有制,实行经济计划而不依赖市场,“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建立全民社会保障体系,实行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切构成了中国的基本制度特色。计划经济时期的中国在政治经济体制上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冷战背景下是既不与西方也不与苏联阵营结盟的第三世界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是发展中国家。就此而言,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是独特的,非典型的,或者可以说,是“非正常的”。
  
  不但中国不把自己看作一个一般的或“正常的”发展中国家,世界其他国家同样如此。它们根据中国的这些特征评判和预测中国的行为,确定它们与中国的关系。例如,美国政府把中国叫做“红色中国”,“毛的中国”,或“共产主义中国”,长期以来拒绝给以外交承认,坚持阻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些敌对行为,显然并非由于中国的经济不发达,而是由于它把社会主义的中国当作异类,当作资本主义世界的敌人。总之,由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特色,无论中国本身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不把中国当作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
  
  1978年开始的改革把中国带入又一次历史性转折之中。改革开放30年后,谁都不能否认,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这些变化表明了怎样的历史走向,迄今为止似仍然不甚明了。惟有“发展经济”的目标很明确,其它一切则似乎仍处于“摸石头过河”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宣布改革是要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这些概念的定义,其特征或质的规定性,似乎完全由中国本身的现有状况决定,即改革后的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什么样子。
  
  (一)经济体制
  
  中国的改革从改变经济计划开始,逐步转向了由所谓“国退民进”引导的产权改革。目前,中国已经建立了私有经济为主要部分的市场经济,从而具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产权改革开始成为改革的重头戏。产权变动的趋势表现为公有制经济尤其是国有经济的比重不断下降,实质上就是一个私有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300多万个中小型国企和上百万个集体企业几乎完全退出了舞台,县级和以下行政地区已经看不到国有企业的踪影。2000年到2005年,二级以上国企由23万家减少到12万家,省属国企中90%已完成改制。[4]根据全国工商联、国家统计局等8部委及各地方工商联的研究,截止2005年底,私有部门在中国GDP中的比重已经达到50%,如果把外资统计在内,广义上的私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高达65%;2005年底,民营企业(即私有企业)上缴的税收已经超过国有企业,在有些地区,地方政府70-80%的收入来自这些所谓民营企业。[5]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计算,2004年,国有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5.3%,目前的比重可能更低。[6]另外还有资料表明,中国私有经济的比重目前占GDP的2/3甚至更高,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力量。
  
  2007年3月16日,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物权法》,国外很多人将此举看作中国在法律上对私有经济重新确认的一个里程碑。
  
  在私有制重建之前,中国已经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化。改革的最初对象是集中的经济计划体系。随后,改革的市场取向越来越突出,从不断降低经济计划的作用,相应扩大市场力量,到完全放弃经济计划,重新确立市场经济制度。随着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中国不但重新确立了市场经济,而且选择了外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国家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外贸外资。中国成为世界大国中最为开放的国家。</STRONG>
  如果说,商品化程度是市场化最重要的标志,那么,今天的中国无疑是一个高度商品化的国家。中国市场化改革的实质就是把原先不是商品的东西转化为商品。现在,不但生产资料、劳动力、生活资料成为商品,而且,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也在“产业化”名义下加速商品化了。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个人购买力。这些领域的高度商品化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在发达国家,政府通常限制这些领域的商品化或市场化。例如,它们大多倾向于把教育、医疗作为公共产品,通过社会化方式统筹提供,而不是作为一般商品进行买卖。
  
  在今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5/30/2009 10:49:00 PM [车辆-E.V.] 分享

分享


 
  马自达3两厢是一汽马自达以进口方式引入的运动车型,凭借出色的动力性能以及动感饱满时尚的外形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亲睐。近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随着国外两厢马自达3的更新换代,一汽马自达也将于9月引进这款全新车型。下面就让我们根据笔者得到的谍照,来抢先了解一下这款新车。

 
  这款即将引入国内的全新两厢马自达3的前脸设计,与第二代马自达6极为相似。宽大的前进气格栅边缘微微上翘,犹如一个大大的笑脸。另外,这款车的前雾灯也经过了重新设计,显得非常运动。全新的马自达3两厢版虽然在外观方面与老款相比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作为马自达家族的运动代表,这款车依然秉承了马自达3两厢一贯的运动设计风格,并且保留了老款车型流畅的线条与鲜明车顶线条以及那条强劲有力的腰线。

阅读(74)评论(0)

5/30/2009 8:22:00 PM [新闻时事] 分享

分享

  一拆迁摸底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办公室内整理资料。一男子突然闯进来大声问到:“这里真的要拆迁吗?你们知道这里是什么地方吗?这是旧社会的红灯区,我妈妈在这里弄套房子容易吗?你们说拆就拆呀!”
  男子出,众人大笑!!
(此笑话为真实故事,并非杜撰。在此仅做朋友们饭后笑料!)

阅读(83)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