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梅婲

https://blog.jinbay.com/linzi_2/  复制链接收藏

梅婲个人头像
梅婲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博客自定义分类
3/6/2009 2:20:00 AM [法务-移民] 分享

分享

最近有些身边的朋友已经或计划到洛杉矶来生小孩、坐月子。我其实对有些事情是比较无法预先想象的,比方说嫁到洛杉矶,或者千里迢迢到美国生小孩。熟的朋友大概都知道,本人以前最斩钉截铁的就是不喜欢美西来的洋痞子;而虽然家族内也有亲友移民美国、海外留学也不是什么遥远难以捉摸的事情,但不知为什么,我们家跟这些国外的亲戚就是没什么联络,家里的兄妹在美国读完书后也是返台,所以真的,其实来此之前,我对于美国生活的实际情况-更精确的说法是在 LA-应该是处于一种接近无知的状态。更别说什么生个美国小孩了。

  因为没有接触的机会,而且好像也没有动机先去想象这些事情。我大概是后知后觉。

  不过最近先是一个朋友的朋友来美待产,不是住亲戚朋友家,而是专程来生产兼坐月子的,从上飞机、医院到坐月子中心种种细节她都了如指掌,什么事都自己来,独立得很,看得我是目瞪口呆。而且据她表示,其实这样的待产想法,在台湾的生活圈,其实是很稀松平常的事。然后是另一个朋友考虑怀孕,也是计划找 LA坐月子中心的信息。这下我有点脸红了,因为我可是一问三不知啊。

  好友维姬提醒我,这是每个人的选择不同,别涉及价值观。谢谢她的提醒。如此一心为子的坚强亲情我想也无从评论。而且如果说真要判断什么,我想我是没有发言权的,因为就我的情况而言,嫁鸡随鸡,如果怀了孕,应该是在美国生。只不过这让我决定好好想想,大家想在美国生小孩的理由会有哪些-特别是,千里迢迢、不辞千辛万苦,即使没有亲友就近照顾的情况下,也要来美国生。究竟为什么?

  我初步想到的理由是:

  1. 小孩子一生下来就拿美国籍,这样将来才有资格当美国总统。

  这不是在讲笑话!实情就是如此。阿诺史瓦辛格即使已归化为美国人还连任加州州长,但因为他并非在美国出生,依法无法参选美国总统。(感谢扑奇提供)。

  当然如果未来因为民众高度拥戴而改了什么“阿诺条款”让情况改观,就是后话了。

  2. 小孩子拿美国籍,将来到美国读书学费省很多。

  补充说明的是,美国学费(tuition)的减免门坎不在公民(citizen- 需拿到公民资格)与否,而在于住民(resident – 拿到绿卡就算)。有住民资格的学生和外国学生相比,在学费上的简省可能差好几倍。一般拿到绿卡是拿到居留权,之后如果进一步想拿美国籍就要准备考公民资格。不过当然啦,在美国当地出生的小孩直接就是美国公民了,反正学费就是省了。

  3. 小孩子拿美国籍受美国教育,增加竞争力。

  就外文能力来说,在美国受教育自然占了先天优势。可是作家长的也别忘了中文教育,现在可多的是美国人在学中文的呢。要是以后连美国人都会开口说中文了而ABC们却仍满口洋泾浜,竞争力还是少一半吧。

  4. 小孩子拿美国籍,可以享受美国福利远离台湾混乱的生活圈。

  不过这点真是见仁见智了。美国的月亮真的有比较圆吗?依我在LA实地观察的心得是:真的比较大又比较圆!但这是因为这里幅员辽阔,没有密集高楼的遮蔽,所以看天空的视界宽很多,感觉月亮的形状也完整许多。这就好像很多人来美国留学的原因一样,为的就是想看看更广的世界。但是不是一定要当美国人?就留待作父母的费心思量了。

  对了,之前我误以为只要在美国生小孩,都可以领取生活补助,例如发放兑换券买奶粉、尿布、营养品等等,后来发现情报错误。那是必须符合低收入户资格的父母才能帮他们在美国生的美国小孩领取福利,即使父母本身都不是美国人只要符合条件也领得到。

  扑奇有句话说的好,他说其实美国也是移民国家,所以任何人都可以移民来此,而移民者也一样且应该享有他们的权利。我同意。移民的理由当然有千百种,无分对错,只不过移民之后,如何教育自己及下一代,也同样是不容易的课题。

  海外人生:更换身份时请三思!

  确切的说,我在二十一岁半带着广洲移民官签发的文件登上了去美国的飞机。在纽约整整十九年的生活,似乎从没有认为已是一个地道的美国人,尽管已在十年前宣誓入藉。我交往着讲中文的朋友,吃着从小吃惯的饭菜,甚至每年起码俩次地回着家乡上海,我想我是从无面对我究竟属于哪国人的问题,一直自以为是地保留着作为上海人的固有优越。所以,我无所顾忌地赖在上海,此次的暑假,直到一双儿女和大姐一家,以至后到的老公都一一回美,我还稳躺在上海家中的大床上读着我必读的介绍美食悳周刊,流着口水算计着表妹无课有伴的日子。对上海的依恋已使我忘却是一本蓝色的护照证明着自己是何许人也。

  终是要回去的,终有老公和小孩在纽约,可回去的那天我终为我对上海的留恋找到回报点。当我若无其事地站定海关口,甩出护照,却被一个还满帅的小伙在众目睽睽下带进办公室。

  “我干吗了呀?”慌张的我结巴着。

  “你非法居留!”帅小伙意正严词,吓得我赶紧辩护“你好好看我有签证的”

  “中国领事馆规定外国人只能在中国住3个月,你超过半月。”

  妈呀,完了!我倒是从不在上海住这么久,惊恐之下我一脸媚笑,改用上海方言套近乎“我.。我老妈在上海,我.。我想多陪陪伊”

  “老娘管老娘,你不同,不可以过期。要罚款,每天500块。”

  彻底完蛋,出身会计的我一算是6500,根本没带那么多人民币。

  “你看我是上海人,住上海多几天还被罚款,太不合理”我强词夺理。

  “你不是上海人,你是美国人,这点你应当清楚”

  对,我在十年前将咖啡色护照换成蓝色时就应当明了,明了自己放弃了做一个上海人的权力,我已成一个美国人,只是10年后已是美国人的我想重回上海做回上海人,可我做得回去吗?心已回人已回可身份回不去。就如我一双儿女生在美长在美,吃洋餐讲洋文自以为是美国人却还是被学校认为中国种,这是我当初的选择,无从改变。我在5张的认罪书上签字,罚款应我的上海方言减免到1500。我似乎感到安慰,我是一个非法居留在上海的上海人,而不是一个非法居留的外国人,这有这太大的差别,不是吗?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3/6/2009 2:17:00 AM [教育培训] 分享

分享

      在教育中,离不开惩罚。但是,对孩子的惩罚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这样说过“不用理智、温柔的良言善语,用皮带抽和打耳光,如同对雕塑对象不用雕刻家的精巧雕刀,而动用了生锈的斧头。”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点”和“错误”都会伴随着他的脚步。成人如果能够正确地运用惩罚与奖励,不但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还能够培养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如果孩子明白父母的惩罚是因为爱,便能够理解或认同这样的方式,并会越来越懂事的。

  一 体罚能解决什么问题

  英国卫生部曾经公布过一份咨询文件,内容是“建议修订法例,禁止父母以任何辅助物来击打孩子,以及用其他可以伤害孩子头眼和耳的惩罚方式。”

  英国《独立报》针对卫生部的文件进行报道,称:“英国政府正考虑立法禁止以藤条、拖鞋和皮带等物件体罚孩子,违例的父母一经定罪,或须坐牢。”文件公布之后,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针对部分家庭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发现85%的英国父母希望保留体罚子女的权力。

  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但在体罚孩子的做法上却存在相似之处。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儿童是其父母的财富,也就是私有产品,对孩子进行打骂或其他处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一些父母常常因为孩子不听话、贪玩、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说错话、做错事等各种原因,对孩子采取体罚、打骂的方法。从古至今,更流传着“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错误说法。

  《教育法》出台之前,教师体罚学生也深受大众认可,也有“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说法。体罚之后,父母和老师都能找到理由说服孩子:打你是因为爱。《教育法》颁布之后,“为人师者”体罚学生的历史宣告结束。但是,“为人父母者”可以体罚自己的孩子,似乎仍然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教师体罚学生,会受到一系列的惩罚,父母呢?

  某报曾刊登过一例成人体罚儿童致死的消息:一位家长因为孩子贪玩没完成作业就用棍棒体罚,因为时间太久,孩子被打死了。还有一则真实的案例,说的是一个孩子因为想和父亲一起外出,孩子的父亲要去办公事不能带他,在其不听劝告的情况下,其父一怒之下踹了他一脚,结果这个弱小的孩子便惨死在了父亲的脚下。

  近些年来,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每一次都会引起人们的震惊。有所不同的是,早些时候,人们对孩子以这样的方式过早离世感到扼腕。现在,人们的第一感觉是——打死自己的孩子也属于刑事犯罪。体罚致死的现象尚属少数,它是体罚孩子所造成的最恶劣后果。对于那些活蹦乱跳的儿童来说,体罚对儿童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却比死亡还要严重。

  体罚教育是一种“无能的教育”。它是父母对子女的粗暴态度,也是造成两代人内心产生隔膜、水火不容的根源之一。体罚是儿童形成不良个性心理品质的诱发剂。儿童需要安慰、需要同情、需要在温暖的环境中成长,如果缺乏了这些因素,便只能自己默默的沉浸在孤寂里,形成孤僻的性格,同时也容易形成自卑、胆怯、畏缩等不良心理品质。儿童经常处于体罚的压力中,内心会产生恼怒和愤恨,形成固执和对抗的心理品质。无论父母说什么,怎么说,甚至还没有开口,孩子就已经做好顽固反抗的准备了。

  拷打、责骂和体罚永远不能作为一种影响儿童心灵的好方法,它唯一能够留给儿童的印象就是成人的冷酷和粗暴。这么做的结果是养成儿童固执的脾气和不可挽救的怯懦和虚伪。

  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越来越明显,那就是他们的自尊心越来越强。体罚孩子容易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严重损伤。父母或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要么越打越“皮”,要么就是从逆反、对抗发展到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的状态。

  父母面对孩子的过错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既要有爱心,又要有耐心,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充分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孩子之间形成良好的朋友关系。同时,要让孩子认识到所犯错误的危害和原因,给孩子申辩和阐明自己观念的机会。如此,孩子一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便会顺从和接受父母的批评和帮助,也能体会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

  另外,一些经常受到体罚的孩子,慑于父母的压力,学会了“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不良习惯。为了掩盖自己的过错,慢慢地学会了撒谎。父母发现孩子撒谎的时候,往往很难控制情绪,忍不住又是一顿打骂。首先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孩子的任何问题都与他所成长和受教育的环境有关。所以,每一位父母在面对一个“问题孩子”的时候,都应该认真地自我检讨。父母在孩子的精神世界里除了是父母之外,还是老师,甚至是“兄长”、“姐妹”、“朋友”,多重关系不仅让孩子感觉受到了尊重,还能够体会到心与心的和谐交融。

  发现孩子喜欢说谎之后,应对其进行正面引导,并进行诚信教育,培养他说真话办实事的习惯。日常生活中,成人说话、做事要一言九鼎,切忌乱给孩子许愿,放空话。勿以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孩子,要让孩子从和谐的氛围中认识错误,敞开心扉,诚恳地接受父母的指导和帮助,养成诚信的品行。

  或许,成人从未深入地探寻过这样的问题:一个孩子所犯的过错是有意而为还是无心之过呢?有的父母发现孩子喜欢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大吵大闹,把自己认为最好的东西拿出来,或者把最好的衣服一层层地套在身上,他们的“表现欲”在这个时候特别强烈,完全摆脱了成人的掌控,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父母开始采取打骂的方式。孩子安静下来,跑到一边哭泣,但是他并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错误都是无心之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完全出自本能。这时,成人不应随便发火,而应明确地告诉孩子,自己和客人有事要讲,请他到旁边去玩。如孩子仍管不住自己,可规定时间让其罚坐或罚站。在规定时间后,与孩子心平气和讲道理。

  所以,如果父母未能对孩子的过错进行说明和引导,孩子只能看到父母的“表”(责骂或体罚),却看不到父母的“里”(爱或期望)。久而久之,孩子会将父母视为仇人,一旦无法承受压力的时候,就会把不满发泄到父母身上,这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情。

  一位母亲对心理咨询师哭诉,孩子竟然对她做出了大逆不道的事情。原来,这位母亲在儿子做错事情之后,习惯地打了他一巴掌,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她十分惊恐——孩子顺手抓起一个茶杯扔了过来,差点砸到她的头部。然后,这个孩子还恶狠狠地对他的母亲说:“走着瞧,等我长大了再跟你算账”。

  每一个孩子都很爱他们的父母,无论他们哭闹还是撒娇,全部的希望都是得到父母的爱护。父母打孩子的初衷是教育好孩子,希望棍子、鞭子、绳子能让孩子达到自己的期望值。不过,孩子是不会被打好的,体罚的次数越多,孩子越是不能正常成长。甚至有一天,他们会将积压的怒火全部发泄到父母身上,那个时候很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余地。在成人的面前,孩子虽然是一个弱小的个体,但他们首先是一个人,成人应该遵循他们的年龄、心理特点采用合适的方式方法,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提出要求在前,帮助孩子在后,发现问题及时引导,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此外,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孩子与孩子之间势必存在差异,成人尽量不要按照某个所谓的好孩子的标准要求自己的孩子,即使对比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要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和上进心。成人要学会用放大镜发现孩子的优点,学会赏识自己的孩子,稍有进步马上表扬,让他们进步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不要总是拿他们和别的孩子比较,更不要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在他们身上撒气,这种做法太野蛮了。

  教育孩子的时候,惩罚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它和体罚完全不同。如果孩子做了特别不好的事情时,父母可以采取“事不过三”原则。第一次是温和的告知,让孩子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错在哪里,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是什么;第二次是严厉的批评,除了再一次警告孩子之外,还应该好言相劝、耐心教导;第三次就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了。惩罚一定说到做到,不给孩子任何的侥幸心理。

  孩子还处于发展和成长阶段,对于是非曲直有时缺乏正确的评判,有时难免会犯错误。即便是成人,有时也是难免的,所以对孩子第一次的错误,无论多么严重,也要好言相劝,耐心教导。如果同样的错误还犯第二次,那就不是无意而为了,因此一定要重视起来,即使是很小的错误也不能轻视。这样,每一个孩子都会知道,同一个错误不能犯两次,并尽力朝这个方向努力。一般情况下,孩子会在第二次的时候就向父母承认错误:我这次记住了,决不会再犯了。

  惩罚的时候尽量避免采取体罚的手段,父母可以没收孩子一个月的零花钱,或者明令禁止孩子接触电脑,又或者可以用做家务来惩罚孩子,这些都是比较合理的惩罚方法。(转新浪)

阅读全文>>

阅读(457)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