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Albert116

https://blog.jinbay.com/Albert116/  复制链接收藏

Albert116个人头像
Albert116
博客日历
«February 2025»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
博客自定义分类
4/20/2009 9:08:00 AM [体育运动] 分享

分享

如何培养初一新生的体育学习能力(已发表) </SPAN></SPAN>
河南省濮阳市第五中学 </SPAN></SPAN> 陈翠红</SPAN>
一、初一新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SPAN>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得知,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了解很少,有些学生在小学根本没有上过体育课,所以我每周给学生布置一个体育知识的主题,让学生课余时间利用书报、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了解学习,并在上体育课前向他们提问,使其了解体育项目、比赛规则、体育名人故事等,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SPAN>
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课前提问有时会变成辩论,掌握体育知识明显增多,并能运用到实践中,如在刚刚练习跑1000</SPAN>米时,我发现有几个学生捂着肚子在慢跑,很难受的样子,问他怎么回事,学生告诉我说是极点现象,坚持一会儿就会好的。</SPAN>
二、学生对体育技巧技能学习</SPAN>
刚刚开学的几天里,我发现学生课余时间不知道怎么玩,只是看高年级同学在操场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甚至有学生在教学走廊里起聊天。我就利用中小学生爱玩球的特点发动学生自己买乒乓球、篮球或排球,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乒乓球的推挡、篮球的运球、排球的垫球等简单技术,并在活动课上对他们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对球类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一学期下来,我发现乒乓球台边上大多是一年级新生,在篮球场和排球场上也有许多一年级新生在练习,大家的运动兴趣高涨。</SPAN>
三、利用“五个一”活动计划,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SPAN>
我给学生制定“五个一”活动,</SPAN>即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天一分钟跳绳、一分钟仰卧起坐、一分钟高抬腿、一分钟俯卧撑、1000</SPAN>米跑,这不仅能练习学生的上肢、腰腹、心肺、下肢等各个部位,全面提高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耐力素质水平,还简便易行,不受场地器材和个人身体素质的影响,人人都能练习,每月测试一次学生成绩,学生各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4/20/2009 9:11:00 AM [美食-旅游] 分享

分享

     以前不会做面包时,总认为面包这种外国人的主食,对于习惯蒸馒头的我们来说,很难很难。其实掌握了一定的配方和二次发面的技巧,也能很轻松的做出各种美味面包的。小时看妈妈蒸馒头,又是揉面又是发面,我就觉得奇难无比,至今未下手蒸过馒头。如今这二次发酵的面包比馒头还稍复杂呢,可是只要用心做,一样能搞定它。现在外面做的所谓美食,如果您知道了配方,就很难入口了。就说这面包,看着大大的,宣宣的,其实加了质量参差不齐的面包改良剂。至于这种改良剂到底对人体有无害处,您上网一搜就知道了,反正我自己做,是任何添加剂都不用的,一样松软美味可口。

 

    这款奶香土司类似于以前做的鲜奶土司,只是这次没用牛奶,全用奶粉,并且奶粉的数量比其他博友放的多,奶香味更十足。
【奶香土司做法】
原料:面包粉250克、奶粉50克、鸡蛋1个、糖40克、盐1/2小匙、、酵母1小匙、黄油25克、水120克
做法:
1.将水、全蛋液、糖、盐、面包粉,依次倒入面包机缸内,再在面包粉上戳个小洞放入酵母。
2.将面包机菜单键选择到功能8即发面团的功能,按下“开始键”揉面开始。
3.面包机工作20分钟后按住“开始键”3秒钟终止程序。
4.将黄油丁加入再次选择发面团功能,按下开始键,再揉面20分钟。
5.将面团取出整圆,放室温发酵到2倍大。在面团上戳个小洞,如果不回缩表示发酵过程完成。
6.发酵好的面团取出分割成3等份,滚圆后盖保鲜膜静置15分钟松弛.
7.松弛好的面团压扁,擀成椭圆状,从一头开始卷起到末尾,依次放入土司盒中进行二次发酵。
8.发酵至土司模8分满,烤箱180度预热,土司模放下层,上下火180度,30分钟即可。

阅读(85)评论(0)

4/20/2009 7:02:00 AM [美食-旅游] 分享

分享

美食情节·杭州记忆 华东自驾游  http://www.68trip.com/  
  儿时,笔者曾跟随着哥哥姐姐一路穿行于杭州的大街小巷,寻觅着本地的极致美味。而在当时口碑极佳的“楼外楼”,着实让“嘴刁”的我叹服了一回。看着从晶莹剔透的荷叶打开后露出焦黄的叫花鸡,简直觉得这就是一场视觉“盛宴”。如今回想起来,残香尤存。</SPAN>     来到杭州,如果没有品尝过地道的“杭帮菜”,那可谓是极大的损失。西湖醋鱼、叫花鸡、东坡肉、龙井虾仁……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已深深地烙在每个食客的心中,挥之不去……</SPAN>   </SPAN>多年之后某次去杭州春游,从朋友那里得知,如今的楼外楼不知为何已经没落,由于紧凑的行程安排不得让我多逗留片刻,未能“拜访”朋友口中的“餐馆新贵”——外婆家。
  年末,带着些许期待,我再次来到杭州,目的当然不言而喻。
  来到位于非闹市区的外婆家马塍路店,嗅到了些熟悉的气息,倍感亲切。
  刚进门却发现要排队,一想:大年二十九吃饭还要排队,极度不解。后来才知道,现在的杭州人把排队吃饭称“时尚”。坐定之后,稍稍环顾了下四周,黑色系的餐桌和布置,略显昏暗的灯光,还有隔壁桌的一对母子,颇有外婆家的感觉。后来点了菜,对其他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惟独那个“忆苦思甜”一品豆腐煲(请允许我这样称呼它,因为我已经找不到更贴切的词来形容了)让我不能忘怀,恐怕源于它的味道,刚尝了一口,涩涩的,豆腐微苦,没发现苦的原由,继续尝试了一个类似于大蒜的东西,皮糙、汁多,带着一股柴火的焦味,简直难以入口。见此状,朋友笑了。这个对于我来说还很“新鲜”的玩意原来是霉菜梗,早二十年杭州这地方几乎家家都要拿它来做菜,现在却不多见,特别是在如此大的餐馆里。我的两个出次见面的朋友却如同故友一般,侃起了家常。这个“大蒜”在杭州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阅读(85)评论(0)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