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編者按:據估計,全世界老年癡呆癥的發病人數高達1200萬,已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病、癌癥和腦卒中的第四大殺手。在9月21日“世界癡呆日”來臨之際,本版邀請專傢與您一起關註,如何早預防、早發現疾病,又該怎樣照料患病的他們。 大腦會隨時間衰老,甚至出現損傷,讓人患上老年癡呆癥。這種過程不可逆,但能被推遲延緩。多項研究發現,智力活動、休閑運動等均能降低患病風險。以下人群相對更不易患上老年癡呆癥。 愛活動的人。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傢對30項研究進行的分析發現,導致65歲以上老人患癡呆癥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運動。另一項追蹤調查表明,缺乏體力活動可使癡呆風險增加250%。定期身體鍛煉能確保大腦得到穩定的富氧血液供應,可能減輕淀粉樣蛋白沉積,進而預防老癡。所以,如果能夠保證每周一定量的運動,比如健走、每天散步等,就利於延緩大腦衰退或損傷。 手巧的人。大腦控制整個軀幹的神經細胞隻相當於控制手的1/4左右。因此,老人經常做手部運動,可以延緩腦部衰老。擅長做各種精細手工活的人,對手指的活動量相對更多,也就能夠達到更好的預防效果。建議老人多活動手指,諸如簡單的雙手十指交叉、握拳、轉健身球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勤動腦的人。北歐研究人員對1400名芬蘭成年人進行的長達20多年的調查顯示,與上學不到5年的人相比,上過6~8年學的人患癡呆的要少43%,受過9年以上教育的人患癡呆的危險要少84%。受教育程度高,意味著接受的新知識多。大腦有諸多突觸,多學習、多記憶,就會使突觸數量增加,大腦衰老速度也就相對減慢。建議可以經常做做益智遊戲,試著學一門新本領,甚至一門外語。 喜歡社交的人。社交活動能對大腦產生刺激;相反,另一項研究證明,每多看一小時電視,今後患老年癡呆的幾率要比不愛看電視的人高1.3倍。建議多多走出門,參與社區活動,多交朋友,多與人交流,以防老年癡呆過早找上門。 能歌善舞的人。唱歌時的呼吸方式有助於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記歌詞、記旋律又能充分調動大腦活動;唱歌還利於釋放壓力,因而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英國一項研究發現,跳舞能加快血液循環,增加腦部供血,同樣有助於保持大腦活力。▲ |
分享
編者按:據估計,全世界老年癡呆癥的發病人數高達1200萬,已成為僅次於心血管病、癌癥和腦卒中的第四大殺手。在9月21日“世界癡呆日”來臨之際,本版邀請專傢與您一起關註,如何早預防、早發現疾病,又該怎樣照料患病的他們。 大腦會隨時間衰老,甚至出現損傷,讓人患上老年癡呆癥。這種過程不可逆,但能被推遲延緩。多項研究發現,智力活動、休閑運動等均能降低患病風險。以下人群相對更不易患上老年癡呆癥。 愛活動的人。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傢對30項研究進行的分析發現,導致65歲以上老人患癡呆癥的最主要原因是缺乏運動。另一項追蹤調查表明,缺乏體力活動可使癡呆風險增加250%。定期身體鍛煉能確保大腦得到穩定的富氧血液供應,可能減輕淀粉樣蛋白沉積,進而預防老癡。所以,如果能夠保證每周一定量的運動,比如健走、每天散步等,就利於延緩大腦衰退或損傷。 手巧的人。大腦控制整個軀幹的神經細胞隻相當於控制手的1/4左右。因此,老人經常做手部運動,可以延緩腦部衰老。擅長做各種精細手工活的人,對手指的活動量相對更多,也就能夠達到更好的預防效果。建議老人多活動手指,諸如簡單的雙手十指交叉、握拳、轉健身球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勤動腦的人。北歐研究人員對1400名芬蘭成年人進行的長達20多年的調查顯示,與上學不到5年的人相比,上過6~8年學的人患癡呆的要少43%,受過9年以上教育的人患癡呆的危~樂威壯5mg~險要少84%。受教育程度高,意味著接受的新知識多。大腦有諸多突觸,多學~thedeckmanofmadison.com~習、多記憶,就會使突觸數量增加,大腦衰老速度也就相對減慢。建議可以經常做做益智遊戲,試著學一門新本領,甚至一門外語。 喜歡社交的人。社交活動能對大腦產生刺激;相反,另一項研究證明,每多看一小時電視,今後患老年癡呆的幾率要比不愛看電視的人高1.3倍。建議多多走出門,參與社區活動,多交朋友,多與人交流,以防老樂威壯心得年癡呆過早找上門。 能歌善舞的人。唱歌時的呼吸方式有助於促進全身血液循環;記歌詞、記旋律又能充分調動大腦活動;唱歌還利於釋放壓力,因而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英國一項研究發現,跳舞能加快血液循環,增加腦部供血,同樣有助於保持大腦活力。▲ |
分享
千裡迢迢地奔赴北上廣的大醫院,排隊、掛號、候診,一去就是一整天……隨著移動醫療的迅速發展,這些不方便,在未來都能減少。拿起手機,上網或打開APP(手機應用軟件),一些常見病癥和用藥方案、藥品療效和不良反應都能輕松查到,還能在線就診;醫生則可以通過網站、APP,實現隨時查房,甚至遠程手術。這種新興技術手段既方便又省錢,市場潛力巨大。但同時,它也在全球都面臨著安全和監管的問題。 手機APP領跑移動健康 近兩年來,隨著新媒體迅猛發展,移動醫療也迎來瞭發展的春天。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社會醫學與健康教育系副主任鈕文異表示,大概十年前,包括遠程查房、遠程手術在內的遠程醫療就已經開始在一些醫院實施。近幾年,普通患者利用互聯網和手機獲取醫療信息也越來越頻繁。 中華預防醫學會健康風險評估與控制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明認為,目前所說的移動醫療主要指醫院所使用的包括遠程監測、遠程診療等設備,而移動健康是個更大的范圍,目前市場占有量最多的便是APP,網站的相關業務則正在萎縮。 李明認為,目前國內常用的醫療APP主要有三類:1.醫院裡使用的APP,主要作為醫院與患者的溝通工具,目的是擴大醫院的發展和傳播,比如患者用來在醫院掛號的掌上醫生,目前這種APP基本免費。2.信息類APP,由商業機構開發、發放、傳播,主要提供咨詢,如春雨醫生和由網站轉型而來的丁香園、好大夫。有些APP已開始轉變商業模式,如春雨醫生已宣佈實行會員制,即購買8元/月的會員後,可享受不限次數的免費咨詢,非會員用戶的提問次數則被限制為每10天一次。3.服務類APP,與醫療服務捆綁,比如與運動監測、血壓監測進行捆綁,相當於工具,一般需要收費。這類APP目標群清楚、功能較單一,所占份額很少,也沒有特別明確的收費標準。如一些睡眠監測、體質活動監測類APP,最高可收一兩千,低的也可能兩百。 三年後,市場規模將破百億 據記者瞭解,目前“春雨醫生”已擁有1500萬註冊用戶,匯集瞭超過5000名經過認證的三甲醫院醫生;“快速問醫生”已贏得超過220萬用戶、提問量突破3萬。業內預測,到2016年,全球移動醫療APP應用的下載量將超過10億次。移動醫療的~威而鋼哪裡買~發展前景則更可觀。艾媒咨詢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為18.6億元,較2011年增長17.7%。預計到2017年底,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突破百億元,達到125.3億元。目前我國的一些政策也在鼓勵和支持移動醫療的發展。如《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為移動醫療示范項目提供支持,《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確定移動醫療為重點技術發展領域和重點產品開發領域。 對於移動醫療未來的發展趨勢,李明持樂觀態度:“APP等移動健康類產品肯定要大發展,但是要嫁接在服務上”。他強調:“醫療的性質和其他APP不一樣,它有很強的專業性,因此必須有服務功能,要與臨床結合。” 美國健康軟件多有診療功~威而剛高雄~能 美國是較早利用移動手段開展醫療的國傢,自2010年起就迅速發展。在蘋果手機的APP中,有8700種以上用於醫療,既有免費推廣的體重指數計算器,也有需要購買昂貴附加裝置的復雜應用。美國媒體曾報道,2012年,全球手機健康APP及相關行業共創造瞭約7.17億美元收入。 2012年,由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委托進行的研究顯示,30%的智能手機用戶會在2015年前使用健康類的手機APP。有專傢認為,移動醫療技術是繼聽診器問世以來,最受醫生歡迎的技術,它還可讓患者在傢中獲取醫療信息,減少去急診室的頻率。 在美國,移動醫療的手機APP很多具有特定的診療功能。例如美國“AliveCor”公司開發的一款應用程序,配合便攜設備,能讓智能手機檢測並繪制心電圖。患者隻需將手指放在檢測儀的傳感器上,信息就可以通過無線裝置傳至手機制出心電圖。 根據普華永道咨詢業務公司全球健康保健中心的調查,59%的使用移動健康服務產品消費者認為,這些服務讓他們看醫生的次數減少。此外,有64%的醫生認為,移動健康市場的未來充滿可能性。智能手機用戶的熱情推動瞭醫學界使用移動醫療產品。 過去十年中,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已批準近百個移動醫療應用程序,其中有四成在過去兩年中獲得批準。和藥品不同,它們不需要經過任何冗長昂貴的臨床試驗,因此很多企業願意開發。但在近年來的使用中,由健康類APP帶來的隱私安全引起瞭美國的關註。健康應用程序搜集瞭各種個人信息,如姓名、年齡、身高、體重、電子郵箱等,有的要求更加詳細,如生殖診療軟件要輸入生理周期,鍛煉軟件會記錄每天的跑步路線等。 美國保護隱私權交流中心的報告顯示,健康應用程序對消費者隱私造成瞭一定程度的風險,隻有13%的免費應用、10%的收費應用對應用程序和研發者網站之間各種數據連接實行瞭加密。很多應用根本沒有隱私權規定,即使有,也沒能充分描述潛在的風險。 安全性有待提高 李明認為,國內的移動醫療產業在穩步推進過程中,同樣會面臨以下問題的阻礙。 診斷的科學性。由於醫生不能看到患者,用藥也有個體化要求,故通過網站、APP進行診療能否確保診斷的科學性有待檢驗。 信息安全。美國移動醫療中發現的隱私問題,在中國也需要解決。李明指出,原來醫療檔案必須在醫院裡,今後可能通過APP就能查到患者檔案。如此一來,患者和醫院的核心信息是否會被泄露是個問題。 管理機制。李明介紹,在醫院開處方算一個單獨的動作,可以很方便地對其合法性進行界定,但在APP上開處方算什麼行為,很難界定。因此,需要嚴格的監管機制進一步完善。 醫生和機構的資質。在政策和監管尚未完善階段,確定醫生和機構是否具有資質是個大問題。鈕文異指出,網站、APP是否有行醫資格,需要相關部門證實,醫生雖可能有行醫資格,但隻在其所屬醫院合法,在其他地方執業目前都是非法的。 後續責任追溯。面對面的醫療尚且有如此威而鋼網購多的糾紛,對於虛擬世界中的醫療責任如何鑒定,更是難題。鈕文異強調,萬一出瞭問題,到底是醫生負責,還是提供服務的機構負責,醫生所屬醫院有無責任,目前都不明確。因此,完善法律、加強監管是移動醫療發展的前提條件。▲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