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国所做的一切,一是为了证明中国的科研水平与实力。二是为了在太空环境下的科技研究。三是为了将来能进行星际宇航与星际采集资源,或者星际移民。星际三步曲,星际宇航,星际资源开采,还有星际移民,都要靠太空宇航技术支撑。如果不发展宇航技术,等地球的资源耗尽,环境污染恶劣,极端气侯,还有世界大战,都很有可能把人类灭绝。只有发展宇航技术,我们人类没有资源的时侯,可以到其它星球开采;当环境变得恶劣时,我们可以移民到适合人类生存与生活的星球;当人类发动灭亡种族的世界大战时,可以通过宇航保存人类这一优秀种族。 人类的贪婪,使得地球的资源越来越稀缺,国与国对资源的明争暗夺,也是刀光剑影。以前是争夺陆地上的资源,现在转向争夺海洋的资源。万一哪天,资源用完了怎么办?不要着急,我们第一步开发月球。第二步开发火星。第三步是太阳系的其它行星。为什么第一步要开发月球呢?我来揭晓答案。因为月球有一种特别重要的资源。这种资源是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我们现在火力发电,靠烧煤;水力发电,靠建水坝;风力发电,靠风;潮汐发电,靠浪潮;太阳能发电,靠太阳光;核发电,靠铀-235、钚-239、铀-233等重元素。目前,我国主要靠火力发电与水力发电来保障全国的供电。火力发电,要大量的煤炭资源支撑。水力发电,要流动的江河支撑。风力发电,潮汐发电,太阳能发电的量太小,虽说清洁、经济,不能满足大规模的供电需要。唯有核能发电,发电量大,但是却不安全。曾经,核反应堆让一些城市变成了“鬼城”。再加上铀的钚的地球储量并不是很多,最多用几百年而以。而月球这种能源供人类使用,用于发电的核燃料,可以达到几万年。可以支撑人类发电几万年的能源,是什么样的概念,是怎么样的宝贵。这种核燃料就是“氦3”。氦-3 (He-3) 无色,无味,无臭稳定的氦气同位素气体。比用铀与钚进行核聚变发电很安全。用“氦3”进行核聚变发电,根本就要担心造成什么“鬼城”。10吨“氦3”可以供中国发一年的电。100吨“氦3”可供全球发一年的电。月球所蕴含的“氦3”,达到几百万吨,甚至于几千万吨,乃至几亿万吨。人类生活都离不开电。月球根本就是人类的能源宝库。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想要开采月球上的“氦3”核燃料,必须要发展航空技术,能把人与物运到月球。然后在月球上建立采矿工厂,在月球上采集,提炼,然后通过宇宙运输飞船运回地球,进行核能发电。月球由于没有人类可以呼吸的空气,人类不适合在月球进行采矿工作。但是现在的机器人技术,可以办到。在月球建立“氦3”工厂,让机器人员工进行各项工作,把“氦3”提炼后运回地球就行。当然,这并不是科幻,而是可行与可以实现的事情。第一步,必需把人类送到月球上去。了解月球各种情况后,才可以在将来采矿。我国现在把人送到地球的外太空,不久将来,我国又会把人送到月球。这些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成现实。人类是宇宙的主宰。科技是人类的王座。而宇航是人类的权杖。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 |
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比较优异的军事将领是五虎将。这五虎将是: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第二梯队的军事将领是马忠、邓芝、王平、张翼、张嶷、廖化。曾经有这样的俗语,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其中后蜀汉政权时代,并不是没有好的军事将领,而是缺少深谋远虑的最高军事长官。蜀汉国自诸葛亮去世以后,蒋琬与费祎最高军事长官时,蜀汉国还能维持基本稳定局面。等这两人一死,姜维任职大将军时,使蜀汉国处于灭亡的境地。有人认为在费祎在世,压制姜维用兵,让蜀国错失良机。我不赞成这个观点。诸葛亮的治国与军事才能绝对超过姜维,而且多次军出祁山,而没有什么大的战果。姜维在费祎死后,任蜀汉国最高军事长官,却屡次因各种原因,军事失利。又没有如费祎一样的人压制他。可见姜维军事才干与政治才干相对于诸葛亮、蒋琬与费祎要差些。有句这样的话,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不然,魏国也不会乘虚而入,在他手上灭亡了蜀汉国。美维为将有余,为帅不足。所以,一个国家的帅比将重要。将冲锋陷阵,而帅运筹帷幄。姜维的军事才能不如王平。 现在,我来介绍一下蜀汉国将领王平。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本养外家何氏,后复姓王。跟随杜濩、朴胡到洛阳,成为一名代理校尉。成为曹操阵营里的一名低级军官。追随曹操参加汉中战役,被上司徐晃排挤,在此战中投降刘备。被刘备委任为牙门将、裨将军。姜维本来也是曹魏阵营天水郡的中郎将,后降蜀汉。可见曹操阵营善于培育人才。这两名降将,成为后蜀汉政权的大梁。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官。马谡这人,是属于参谋型人才,而非将帅型人才。马谡喜欢搞新官上任三把火,花样很多。而且马谡个性听不进不同的竟见,最后有街亭惨败,使得诸葛亮为了挽回军事败局,不得不撤军。当然,这是诸葛亮任人失察的过错。如果诸葛亮把赵云,或者委任王平为将,坚守街亭,那么诸葛亮就不会有此次军事失利。更不会斩掉马谡这位参谋型人才。用人所长,而非用人所短。马谡舍水上山,而且举措烦扰,王平连连向马谡进谏言,马谡刚愎自用,听不进王平的谏言。因此,大败于街亭。散兵败卒到处都是,惟有王平所率领的千人军队鸣鼓自持,让魏国将军张郃怀疑王平设有伏兵,不敢逼近。于是王平徐徐收合诸营的残兵散卒,率将士还军。诸葛亮诛杀了马谡,以及将军张休、李盛。还夺取了将军黄袭等所管军队。唯有王平特见崇显,委任为参军,统五部(无当监)兼当营事,进位为讨寇将军,封亭侯。建兴九年,诸葛亮围攻祁山,王平另率部队守在南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向诸葛亮进攻,张郃向王平进攻,王平坚守不动,张郃无法战胜王平。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在武功这个地方去世,军队撤退,魏延夺权作乱,是王平指挥军队,把魏延给平叛了。王平官迁后典军、安汉将军。副车骑将军吴壹住汉中郡,王平又兼汉中太守。建兴十五年,王平替代吴壹督汉中。督是都督军事的意思。督又可称为都督,或者督军。延熙元年,大将军蒋琬住沔阳,王平的官职更为前护军,署蒋琬府事。延熙六年,蒋琬住涪城,委任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治汉中郡。 延熙七年春,魏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余万人军向汉川,前先锋部队已到骆谷。这时的汉中守军不足三万人。以近三万抵抗对方十多万人,兵力对比悬殊。当时,蜀汉守军将领都很惊惧,有将军说:“现在军力不足以抗拒魏军,当固守汉城与乐城,如果敌军进入,涪军足得救关。王平说:“不行,汉中离涪城有千里之远,如果魏军攻占了此关,便是我国祸患。今宜派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山,我为后拒。若魏军分兵攻向黄金,我率千人军队自与他们决战,等涪军行至救援,这才是上策。”下属的意思是坚守汉、乐两城,等涪城军队来救。王平的意思是主动出击,牵制敌军,以等援军救关。这次军事会议只有护军刘敏的想法与王平一致。王平便施行了他的计划。果然,涪城的援救军队,大将军费祎的军队自成都相继而至,救援王平。魏军觉得不妙,只好退军。这些结果,都如王平所料想的那样。是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在北境,咸著名迹。王平一生戎旅,因为没受过学校教育,没读过书,其所认识的不超过十个字。然而口授作书,皆有意理。他不识字,不会写字,但并不代表他不学习。他经常安排人在他面前朗读《史记》、《汉书》等书,听了之后,又思考。备知其文章大义,往往论说不失其指。他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讲话不开玩笑。从早上到晚上,可以端坐一整天。他没有武将轻躁之气,性情狭隘多疑,有时自轻,这是他比较遗憾的地方。王平于延熙十一年去世,有个儿子叫王训,继承他安汉侯爵位。初,王平同郡人,汉昌句扶为人忠勇宽厚,数有战功,功名爵位都次于王平,官至左将军,封宕渠侯。 我们作为高级管理人员,应该从王平的成功人生总结如下经验: 一是管理者要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缺少这种能力,就不能成为合格的管理者。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碰到或者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是危机,有些问题是机遇。危机问题,需要标本兼治地解决好,机遇问题,需要立即采取行动,把握好。一件简单的事情,管理者必须能够看出其中的问题,分析复杂的情况,并且能选择适宜的方案,妥善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还要审视内外部环境,用合理的程序,确定影响机遇的因素。分析市场与分析消费者需求,用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来满足消费者需求。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是管理者的必修课。 二是管理者要有个性特点。人都不是一个模子套出来的。每个人要做回自己。人要有个性,要有自我。人是为了自己而活,不是为了别人而活。不迷失个人本性与自我,这是一个人存在这世上的理由。不过,管理者还有几种共性。一种共性是对管理有强烈的欲望。二种共性有富有情感色彩的人际沟通能力。三种共性是要正直与诚实。四种共性是要心智成熟,为人处事成熟。没有这四种共性,离成为合格的管理者,还有一段遥远的距离。 三是对管理人员的职位要采取公开竞争的原则。管理者职位,其实也可说是企业的官职,这种官职要用人才占据。用诚实正直的人才占据管理者职位是首选。我们还要最合适的人员公开竞争这种官职。这些不管是来自企业内部,还是企业外部,或者来自竞争者企业。企业要做的,是让最好的侯选人,来为企业服务。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使企业注入“活水”来充满竞争活力。不但能鞭策企业内的人员不断进取,还能在企业外招募到合适的人才,使企业不会后继无人。晋升往往代表着更多的薪水、奖金,各种福利,甚至于权力。所以,晋升是一种激励工具。用得好,企业会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用得不好,企业会萌生各种危机。 作者简介:李文武,著名管理学家。《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中国管理传播网》等知名管理网站专栏作家。又是多家媒体与网络作家。研究:历史、经济、管理。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