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梅婲

https://blog.jinbay.com/linzi_2/  复制链接收藏

梅婲个人头像
梅婲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博客自定义分类
2/20/2009 2:57:00 AM [教育培训] 分享

分享

      我一直坚持只写自己身边的事情。毕竟身处海外,容易触景生情,因此,写博客成了我的寄托,成了我记录自己心情的方式。最近很多人问:高三了,学习不紧张吗?我总是微笑着说:还好。

  我知道他们的疑问后面有羡慕,有崇拜。更多的是对外国教育的向往。当他们想试图从我口中获取更多关于国外教育的资讯时,我总是打几个点。不是我心虚,打着留学生的旗号招摇过市,而是我真的觉得无可奉告。

  最近看着一些关于高考的新闻,我决定把我的想法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曾经有着和大家一样的想法,觉得说外国教育比中国好,因此我选择出国求学。可是当我真正经历过一段时间以后,我会想很由衷地说: 中国教育不比国外差。

  记得小时候作文培优的时候,老师告诉过我们,对待一件事情,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这个世界没有对和错,我们要学会分析利弊,从而决定该怎么做。人们总在讽刺中国教育能累死学生的时候往往忽略掉中国到底能造就多少人才。说白了,中国教育的失败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很多因素是因为学生的程度差异,家长的不忍心,孩子吃不了苦所造成的。

  众所周知。在大多数从中国接受教育出国的学生理科成绩都很好。尤其是数学。在洋人的新生代眼里,中国人是聪明的。因为我们总是能思路很清晰的解答很复杂的问题。我们敢自信满满并且理直气壮地告诉老师自己是对的,他错了。为什么。因为我们有着良好的基础。我们在中国学到了好多好多很复杂的东西,所以做一些相对困难的题目我们做的得心应手。得到老师的肯定和好评。我们也用自己的思维能力征服了洋人的不屑一顾。

  说洋人实践活动很多。中国何尝没有。小时候去什么夏令营,春游,中学去军训,不都是实践活动吗。在国外,想去海边考察,我们必须学地理才有这样的机会。想去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我们必须是国际留学生。每次户外活动,征对的只是一个小群体。在这个群体里面,我们往往会拿更多的时间去熟悉周围的人和周围的事物,结交新朋友,从而忽略掉了其活动的最终目的。并且,只要去参加活动学生们就会错过当天所学习的知识,课后自学。这样或多或少有点不公平。

  有些人说国外学习轻松,不像中国那么累。也许是的。在国外,越大越有压力。就像高三。一天才三节课,剩下的时间都是自习。上大学的要求也并不是那么高。这些会促使人觉得有些东西得来全不费工夫,却不知道努力去获取成功有多重要。在国内则不同。国内有家长和老实的监督,即使是被动的。想要出类拔萃,不管是在哪里,都要用辛苦和努力作代价,而不是羡慕哪里教育好,哪里不好,钻个空子,坐享其成。

  关于国内对性教育的理念,很多时候,我是不以为然的。人有自然生长规律。在国内,上生物的时候我们有学习很基本的东西那就够了。我们尚幼,知不知道关于性方面的常识称做教育,会不会自我保护在于自己。国外不一样。国外把所有的东西讲的太详细,在我们还小的时候,还没有很明确分辨是非的时候告诉我们怎么预防。用中国人的话来说是开放,事实上这并不见得是好事。我们知道的越多越容易走火,只是为了找寻一点刺激。现在国年纪轻轻的做人流对以后生育造成影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早熟。英国13岁男孩当父亲就是个例子。

  当我真正经历了一些事情以后我会发现其实中国教育不必国内差。每个国家的教育都有自己的好处与坏处,我们还是应该客观一点的。毕竟中国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在那里生存。我们何苦总是去抱怨国内教育是如何的不堪,幻想着西方教育是理想教育。 其实,中国教育真的不比国外差。

评论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2/20/2009 3:00:00 AM [法务-移民] 分享

分享

      北京人在纽约? 一切靠自己

  终于开学了! 

  注册,办理各种入学手续,参加新生培训,梓园忙得不亦乐乎!王梓园第一次独处异乡,当刚来的兴奋和激情退去,想起以前在国内的快乐生活,陌生的环境使她第一次感到了孤独无助,梓园十分想念家人和朋友。在日志中,她把这种心情记录了下来,戏称为 “北京人在纽约”。 

  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梓园很快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在日志中,她写道:“第一次开口办理各项事务、第一次在课堂上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第一次响亮的答对PROF提出的问题、第一次给同学讲数学题、第一次在校园里和美国朋友自然地聊天、第一次参加活动和他们肆无忌惮地开玩笑……太多的第一次了。”在国内的时候,老师和家人为王梓园安排好了一切,无论什么事情都干得比较得心应手,现在所有的事情她都要自己决定,不知不觉中,梓园感觉自己越来越独立了。 

  “Rr”与“rR” 难道选错了学校? 

  纽约州立大学的校园风景优美,大片的绿茵草坪散落在校园的各个角落,多功能的现代教学建筑楼提供了舒适的上课环境,梓园感到非常惬意。可是在上课时发生的一件事却让她很意外,自己有点怀疑是否选择了正确的学校。”有一次生物老师讲染色体的时候,讲到了Rr这种排列组合,这时,竟然有学生脱口而出地问老师能不能写成“rR”。天啊,竟然提这样的问题啊!“难道这里的学生水平很低吗?王梓园不禁发出了这样的疑问,带着满腹的疑惑,她咨询了很多朋友,“为什么这儿的学生问这样‘傻’的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理解和适应了这样的现象,已见怪不怪了。”我感受最深的是这里的老师一点架子都没有,和学生打成一片。上课幽默风趣,学生可以随心所欲地提问,即使有的问题听起来似乎‘很傻’,可老师并没有生气或感到很奇怪,而是极其耐心地回答了在中国学生看起来非常‘幼稚’的问题。美国老师对这样的问题早已司空见惯,随时为学生解答一切疑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梓园说。这里没有国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一切都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但梓园感觉到国内的教育方法带给她扎实的基础,最明显的就是数学,课余时间,她竟然当起了“小小老师”,还帮朋友解难答疑。

  社团五花八门 生活丰富多彩

  纽约州立大学校园里有着众多的学生社团,五花八门,成为学生们课余生活的主调料。由于刚刚开始课业的压力,她只选择性地参加了中国学生会、舞蹈协会、羽毛球协会等几个社团。闲暇之余,她还会和朋友们一起去逛”法拉胜“——纽约的唐人街。 

  为了更好的融入当地的生活,梓园决定申请兼职工作。仔细衡量了利弊之后,她决定申请 Wellness Specialist(参与处理宿舍事务的工作)。”兼职工作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挣钱, 更多的是可以锻炼各种能力。“ 别小瞧了这份兼职,申请之后接踵而来的是正式的面试。”进去之后,几位评委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一是考察语言交流是否顺畅,再次想了解一下申请人对这份工作的认识情况。简单的问题包括:你为什么想申请这个工作啊?你觉得这份工作怎么样啊?等等。比较棘手的问题有,“为了工作,和室友发生了冲突,你如果处理不了怎么办?……”

  原来所谓的“不适应”只是一个纸老虎,开朗的梓园深深沉醉在了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生活之中,交到了很多朋友,品尝和欣赏着美国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生活环境。选课,安排生活的各项日程,交友,申请兼职,面对陌生的语言和生活环境,梓园迎难而上,积极微笑地面对各种挑战。期末来临,她在图书馆宿舍勤奋苦读,写论文,交报告。课余时间是快乐的,王梓园和朋友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走上纽约街头,寻找纽约独有的气息。她在校园度过了来美国的第一个生日,与各种肤色的朋友相聚在一起,切蛋糕,拍照片。 

  不知不觉半年的时光飞逝而去,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王梓园已经悄悄成熟起来。当问她以后是留在纽约还是回国发展,王梓园坦言她还没有太长远的打算,但她非常眷恋自己的家乡,用梓园的话说就是“在北京,我总会说:我是陕西人;在美国,我总会说:我是北京人,我的家乡在陕西。”

阅读全文>>

阅读(260)评论(0)

2/19/2009 2:25:00 AM [法务-移民] 分享

分享

      一提到法国,首先联想到的是巴黎圣母院和艾菲尔铁塔,浪漫的国度,引领世界潮流的时装,令人充满激情的香槟酒等。然而,中国学生去法国留学,会遇到怎么样的难题,又是如何适应的?本期教育周刊,记者采访了目前就职于某外企的苏华,与读者分享他在法国的留学故事。

  多元化的国家富有吸引力

  “法国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国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苏华在中国读完大专后,于1999年1月去了瑞士,在美国席勒大学瑞士分院学习。半年之后到了法国,1999下半年至2002年底,先后在位于法国里昂的美国—法国工商管理学院以及位于法国哥诺贝尔的哥诺贝尔商学院,完成了本科和硕士学业。

  “法国有着自己经典的传统文化,中国也有自己独特的深厚文化,”苏华说:“法国的文化多元化与美国不一样,中国学生在法留学中经常会受到中法两国不同文化的影响,在不断的摩擦当中,会形成一种新的感受,对当地的文化理解也相应地加深了。”对法国文化的憧憬,使苏华选择了去法国留学。

  学习:“石头”落下了,成绩上升了

  由于中法两国教育体制不同,学习模式也不同,对苏华来说,留学初期是非常艰难的。记得在美国—法国工商管理学院学习财政学时,认真的苏华每堂课都专心听教授讲解,并努力记好笔记,考试时还达到了90分的高分,在班上也名列前茅,但令苏华非常费解的是,最终成绩仅仅只有C(相当于及格)。迷惑的苏华当即找到了教财政学的教授,这位美国教授拿出了自己记录的“学生笔记本”,让苏华吃了一惊,每堂课上教授都给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当场讨论解决,教授的“学生笔记本”上面就记录了每节课上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尽管你最后的考试分数很高,但上课时的参与度却不够,回答问题也不太积极勇敢。”这是教授之后给苏华的解释。苏华在接受教授的意见后,逐渐转变了学习态度,和老师同学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好,在申请硕士时还受到了这位美国教授的推荐。“这就是国内学习与国外学习的不同,有了前车之鉴,我后来上课也逐渐勇敢地发言了,成绩也自然地上升了,”苏华感慨地说:“其实去之前会有很多担忧,担心发生文化冲突,其实只要好好相处,积极沟通,这样的担忧都会慢慢消失。”

  打工:从厨房“洗碗工”到餐厅接待员

  学习之余,苏华也像众多中国留学生一样,到了中国餐厅打工,这段经历让苏华渐渐地成熟了起来。在法国的中国餐厅前台、接待员都需要很高的法语水平,需要用法语与法国客人进行交流,但初到法国的苏华,法语却很不熟练,只好到厨房当打杂。

  洗碗成了苏华最开始的工作,由于长期泡在水里,苏华的双手都蜕了一层皮。餐厅里的工作强度很大,环境也非常恶劣,湿漉漉的地面、烧菜的油烟、忙碌的厨师,组成了厨房的工作图。餐厅里的厨师有的来自中国大陆,也有的来自台湾、香港,或是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区,不熟悉时,由于工作紧张,厨师们还常常向苏华大吼大骂。厨房里不讲究学历高低,厨师长就是“权威”,而“洗碗工”就必须得听从指挥。

  一个人在异乡求学,还要经受打工的艰难。但是苏华并没有放弃打工,而是坚强地成熟了起来。工作逐渐利索了,法语也讲得越来越好,厨房的“洗碗工”也开始到餐厅,用流利的法语接待客人,跟厨师们熟悉后也经常受到他们的特别关注。

阅读全文>>

阅读(262)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