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梁一鸣

https://blog.jinbay.com/ki9795530/  复制链接收藏

梁一鸣个人头像
梁一鸣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6/23/2009 10:26:00 PM [新闻时事] 分享

分享

离婚与再婚,也是闲话的一个热门话题,中国人对于离婚一类的话题,从来就是兴趣盎然的。“某某人离婚了!”这样的消息,在任何单位和社区,往往都能引起热烈的讨论。打探真情者有之,寻根究底者有之,扼腕叹息者有之,大发感慨者亦有之,其热闹与兴奋,往往能持续好些日子。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议论别人的离婚呢?因为一般地说,中国人不赞成离婚。
 
在中国人看来,结婚也好,离婚也好,都不是纯粹的“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社会的要求;“夫妻恩爱,白首偕老”,是社会的理想。既然是社会问题,当然也就“人人有责”,大家都要关心过问。所以,单身男女如果老不婚嫁;便会有人一再来介绍对象。同理,已婚男女如果居然要各奔东西,自然也会有人一再来调解劝和,至少父老乡亲、同事邻居们要议论议论。
 
那么,结婚和离婚,为什么不是“个人问题”而是社会问题呢?因为,第一,它们关系到社会组织最重要成份——家庭的建立或破裂。第二,它们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我在《闲话中国人》一书中讲过,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家”是社会组织结婚中最基本和最常规的单位。最基本就是不可再分割,“最常规”就是“普遍性模式”。这是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一个重大区别。西方社会是“个人本位”的。个人是社会组织结构最基本的单位。一个人完全可以因为个人的原因而脱离家庭,投身社区,加入政党,或独往独来,自行其是,仍不失为社会的一员。他组成家庭也好,解散家庭她好,“成家”也好,“出家”也好,都完全是他个人的事。只要不违反法律,履行一定手续,社会和他人便无权过问。
 
中国传统社会则不同,个人的身份、地位、价值、权力、义务、责任、荣誉、利益,都和他的家庭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取决于他的家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比方说,一个人如果出身“名门望族”,则他的地位也高,面子也大。反之,如果出身“贱民庶人”,则也许一辈子也抬不起头来。同理,一个人,如果升了官,就会封妻荫子、耀祖光宗。反之,一个人,如果犯了罪,则会祸及满门,诛灭九族。可见,社会的奖惩,是施及家庭而非个人的;社会的管理,也是施于家庭而非个人的。其原因,就在于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既然如此重要,则社会对于导致家庭破裂的事,也就不能放任。
 
离婚不但会导致家庭的破裂,而且还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和政局的稳定。因为如前所述,结婚的第一目的,历来就被说成是“合二姓之好”。依此理,则离婚当然也就是“结二姓之怨”,至少也是“绝二姓之好”了。这样,两个人的离异,便很可能导致两个家族之间的仇恨和敌对,甚至徒起祸端,大打出手。如果这两个家族是名门、豪族、官宦、诸侯,则还可能引起政治纠纷,甚至引发战争,至少也会闹得天翻地覆,鸡犬不宁。
 
这种严重后果的产生是很自然的。因为如前所述,个人与家庭,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一个人受损害,就是全家受损害;一个人没有面子,就是全家没面子。离婚,尤其是女方被“休”,对于女方家族而言,是极没有面子的事。因为这往往意味着自己的女儿“不好”:或是不贤惠(如不事舅姑、嫉妒),或是有过失(如口舌、盗窃),或是没福气(如无子),或是无妇德(如淫佚),总之是“有问题”,这才成了“没人要的货”。这当然是极丢面子的事。更何况,这些“问题”深究起来,又多半要归咎于“没家教”。这就等于直接往女方家族脸上抹黑了,岂能容忍?当然非得一报还一报,大打出手不可。
 
离婚影响社会安定的第二个方面,是会造成新的单身男女。在中国传统社会看来,“单身男女”无异于“无家浪子”。他们和“无业游民”一样,都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一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6/23/2009 9:12:00 PM [娱乐] 分享

分享










<img src="http://www.xqsheng.cn/pic.asp?url=http://img.bimg.126.net/photo/Wnq9IiX96_855Y0SCm5yyw==/14...阅读全文>>

阅读(82)评论(0)

6/23/2009 7:08:00 PM [法务-移民] 分享

分享

    
 
   一. 被忽略的父亲
 
    午夜将近时到家。下车,抬头,繁星满天,星光灿烂。所有的星星都出来了。
    所有的星星。我刚发现,原来不是每天所有的星星都会出现。
    我在外面逛了半天又吃饱喝足后回家,忽然想起是父亲节。于是在午夜抄起电话拨打给此时在远方的父亲。照例是妈妈接电话,只要有别人在,就没有爸爸说话的份儿:人家不愿意和语焉不详的他纠缠,他自己也没有要搭话的愿望。
    这是一个话少的爸爸。我有时候也话少,孤僻,这时可能就是来自他的基因在作怪了。但我有幸更多地随了妈妈,更多的时候我和任何人都能找得到聊天的话题,我八面玲珑,我开朗。
    以前我在国外上学时,收到的每一封家书都来自妈妈。妈妈总是写厚厚的好几页,千叮咛万嘱咐,事无巨细。有一次我收到了一封薄薄的信,打开一看,是爸爸的笔迹。爸爸的远方来信仍然言简意赅,没有什么多余的话。我只记得在信的末尾爸爸写道:我已经老了。
    那时爸爸五十多岁。
    当时这句话一下子触动了我,我流泪了。
    现在想起这句话,我忽然明白,爸爸当年写那封信,其实就是为了跟我说这句话。
 

阅读(165)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