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中国这几年的奢侈品疯狂消费若能因为国家提倡节俭、反腐力度增大而放缓,我们才能看 到一个更加纯粹的奢侈品市场,消费者们只是为了消费而消费,因为喜爱或是想要表达自身的品味,而非炫耀财力和挥霍公款,让奢侈品市场的灰色消费消失,对奢 侈品行业的整体形象也是好事。 中国在2005年排名第7,其后逐渐取代意大利、日本、法国、美国和去年的德国。其他新兴市场旅游消费在过去10年的增长也十分瞩目。俄罗斯联 邦2012年海外旅游消费增长32%至430亿美元,从去年第7位上升至第5位。巴西从2005年的29位升至2012年的12位,其国民海外旅游消费总 额达220亿美元。 英国、加拿大、澳洲和日本等传统旅游消费大国2012年都录得增长,但法国和意大利的国民海外旅游消费分别减少6%和1%。 受中国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高调反腐和部分奢侈品牌欧洲升价的影响,中国到欧洲的游客明显减少,消费数额也下降,欧洲奢侈品市场因此遭受重击,2013年前景黯淡。 路透社报道,包括Louis Vuitton, Gucci, Hermes 和Jimmy Choo 在内的23个奢侈品牌在巴黎、伦敦和米兰的因为游客减少,特别是亚洲游客减少而销售下降。据Louis Vuitton 路易威登巴黎旗舰店的销售向路透社透露,该店的中国游客没有之前多,“我们认为整年都会放缓。” 英国国家统计局办公室表示,英国旅游人数在一月份下降了1%,据退税公司Global Blue 统计数据,全球旅游消费适度上涨,比如意大利游客消费在2月份上涨7%,但是在1月份和2月份都增长了19%,而在去年12月份增长高达32%。意大利零 售协会Confesercenti 预计复活节入境游游客将会比2012年下降10%-15%。据Global Blue 数据,由于受中国游客强劲消费支撑,在去年10月份至今年2月份奢侈品游客消费平均增长约50%,不过从已经从10月份的62%跌至2月份的38%。在瑞 士,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只增长了4%,而去年同期为33%。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发表报告称中国游客2012年在海外共消费1,020亿美元,比2011年730亿美元大幅增长41%,使中国超越德国成为最大旅游消费来源国。 来源:今题网 |
编者按:不久前,一生毁誉参半的撒切尔夫人去世,对她的声讨之一就是她在任期间英国汽车工业没有了自主品牌。当年撒切尔夫人允许外国汽车公司在英国投资建厂,政府通过国有化方式挽救大型汽车公司,然而保姆式的政策干预、车企自身不思进取、频繁变动的税收法规,让英系车虽然不失豪门本色,却难以遏制衰落。终于在德系车和日韩系车面前,毫无还手之力。 英国曾经拥有多个全球知名的汽车品牌,但为什么没有一个强大的汽车集团? 关于英国汽车,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那些大名鼎鼎的名字:宾利、劳斯莱斯、阿斯顿·马丁、Mini、路虎、捷豹、莲花汽车……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汽车产业来说,这简直就是梦幻之队。 但梦幻仅限于此。英国汽车另一个让人惊讶之处是,这个国家目前竟然没有一个大的汽车集团。比如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法国标致雪铁龙集团、意大利菲亚特集团、美国通用、日本丰田、印度塔塔汽车那样的。 英国汽车的窘境还不仅于此,实际上那些大名鼎鼎的品牌都已经卖给了英国之外的汽车集团。如宾利被大众收购,Mini和劳斯莱斯归宝马所有,捷豹和路虎被印度塔塔收购。对于通常为国家支柱的汽车产业来说,没有比这个更悲剧的结果了。 当然,英国汽车业其实也曾经强盛过。如1950年英国出口的车辆占世界出口总量的52%。当时也出现过一个规模庞大的汽车集团-英国利兰汽车公司。鼎盛时期,利兰汽车公司拥有一系列标志性品牌,包括奥斯丁(Austin)、莫里斯(Morris)、名爵(MG)、莱利(Riley)、霍斯利(Wolseley)、凯旋(Triumph)、捷豹等。 但英国汽车业和利兰汽车公司在1970年代陷入困境,从此再也没有恢复生机。那么到底是谁杀死了英国汽车业呢? 政府政策干涉 政府不恰当的干涉导致了英国汽车业遇到了一系列不利的局面。过去几十年,历届英国政府都奉行放弃制造业的战略,这使得英国汽车制造业缺少本土的零配件产业链。从1952年到1973年,分期付款法案修改了18次,造成国内汽车需求不稳定,制造商产能无法扩大。1960年代,英国汽车转向出口的时候,英国政府却在1960年代末出台保英镑的政策,使得英国汽车出口利润大降。 国有化 微观角度,英国政府最大的错误也许是1975年将英国利兰汽车公司国有化。但到了1983年,撒切尔政府又决定将利兰汽车公司全部私有化。国有化影响了企业发展的节奏,而反复又让正在为日本汽车冲击下汽车业发展出现变数和机会的时候,错失了机会。 创新 英国汽车业似乎把更多的创新精力放在了技术和设计上,这使得英国的豪华车和赛车一直保持领先,比如全球大部分的赛车都由英国生产。但与丰田在精益生产上的创新、通用在管理上的创新相比,这并不足以在商业上取得领先。虽然在豪华车和赛车的技术及生产质量上无可比拟,但英国汽车业在普通汽车的质量和效率控制上一直不好,这影响了英国非豪华汽车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力。 全球化 英国汽车业并没有从全球化中获得真正的利益。二战后,英国政府对汽车工业实行关税保护,英国汽车公司的国外市场主要依赖那些前殖民地国家,如非洲国家、印度等,这些国家通常缺少真正的竞争,反而使得英国汽车业的质量和效率更加不堪。而英国政府取消了汽车关税保护后,英国汽车业则受到了国外汽车公司的残酷挤压。 如果倒退数十年,恐怕很少会有人押宝英国之外的汽车公司会赢得如今的汽车销售比赛。毕竟英国当时有那么多的知名汽车品牌,还有最领先的汽车技术和设计,以及规模庞大的熟练技术工人。 但英国汽车业的确是败了,而且败得很惨。作为一个产业,政府和企业是两个主要的参与者,而且都应该为此负有责任。英国政府的政策的确给本国汽车业带来了一些困扰,但其最主要的问题是为本国的汽车业提供了过于轻松的生存环境,这包括早期的关税保护和那些自动打开的前殖民地市场。 当然,最应该自我反省的是英国汽车公司自己。过去半个世纪不仅是汽车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公司这一组织形式发展最快的时期,从生产效率、成本控制、组织管理等多个层面都获得了很大的完善和改进,无论是丰田、通用还是福特都在相互竞争中获得了全面的提升。而只有“活得最好”的英国汽车公司缺乏改善的动力,被潮流所抛弃。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商业就是这样。 来源:今题网 |
据纽约时报报道,华盛顿——周一国会调查人员透露,虽然苹果公司(Apple)已成为美国最赚钱的技术公司,但它却在美国和全球利用复杂的子公司网络避税数十亿美元,这个子公司网络横跨各大洲,其复杂程度是大多数专家前所未见的。 在周二的公开听证会上,这一调查预计会引起两党议员和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莫西·D·库克(Timothy D. Cook)之间的一场激辩。 国会调查人员发现,苹果公司的一些子公司没有员工,主要由该公司在加州库比提诺总部的高管执掌。然而,苹果将这些子公司正式设在像爱尔兰这样的地方,让它们基本上不属于任何国家,从而避开税收,及账目保存的法规,其子公司甚至不需要在全世界任何地方提交纳税申请。
参议院常设调查委员会(Senate Permanent Subcommittee on Investigations)周二将对苹果公司利用避税天堂一案举行听证会,该委员会主席密歇根州民主党参议员卡尔·莱文(Carl Levin)称,“苹果公司并不满足于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的离岸避税天堂。它已经成功地拿到了避税圣杯。它在海外成立了持有几百亿美元的离岸机构,这些子公司不向任何国家缴税。” 借助议员称之为“伎俩”和“阴谋”的方法,近几年在国外挣了数百亿美元的苹果公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回避缴税。去年,苹果公司的国际运营利润占公司总利润的61%。 调查人员还没有指控苹果公司违反了任何法律,该公司也远非美国唯一一家利用复杂公司结构和避税天堂避税的跨国公司。最近几个月,欧洲官方公布了谷歌(Google),星巴克(Starbucks)以及亚马逊(Amazon)的避税策略,这都引起了公众的愤怒,并驱使几个欧洲国家政府以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展开讨论,寻找消除这些漏洞的方法,总部位于巴黎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是世界最富有国家组办的研究机构。 然而,关于苹果公司的调查结果还是值得引起注意的,无论是其中涉及的金钱数额之大,还是该公司称其子公司不在任何缴税范围之内的厚颜程度。 位于洛杉矶的南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法学教授爱德华·克莱恩巴德(Edward Kleinbard)称,“经济学家喜欢用一个术语来形容这种行为。‘难以置信地厚颜无耻。’” 批评者称,苹果公司使用的手段的范围和效力非同寻常,这突显了美国企业税法漏洞重重。同时这也显示出华盛顿要大改税收系统将十分困难。 调查人员者称, 2009年到2012年间到苹果公司一共从美国国税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的管辖范围内至少转移出了740亿美元。这笔资金依然在海外,但是一旦该公司要将这笔钱转回美国,还需为其支付联邦税。去年苹果公司在美国缴税金额超过60亿美元。 调查小组中的资深共和党人、亚利桑那州的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说:“苹果宣称自己是美国最大的纳税人,但是从规模和尺度上看,它也是美国最大的避税人之一。” 在一份事先准备的证词中,苹果公司称它“乐于看到对美国企业税务系统进行一次客观的检查,这个系统没能跟上数码时代和快速转变的全球经济。”库克和其他苹果高层将在周二向参议院委员会提交这份证词。 从证词来看,几位高管打算向议员表明苹果并没有使用避税伎俩。 库克届时可能还会指出,苹果的子公司中最大的几家并没有减轻苹果的纳税负担,另外还会呼吁美国对企业税收法规进行全面修订——尤其是对那些将海外运营所得转回国内的公司,应该降低税率。目前,苹果各离岸子公司名下共有1000多亿美元。 在苹果的离岸公司网络的顶端是一个名叫苹果运营国际(Apple Operations International,简称AOI)的子公司,这家公司在爱尔兰组建——近年苹果在那里经过谈判后拿到了2%或更低的特殊企业税率——但其银行账户和账目都在美国,董事会则在加州召开。 由于美国是根据注册地来确定公司驻地的,而爱尔兰关心的是公司在哪里进行管理和控制,AOI就巧妙地落在了两国司法体系之间的缝隙里。 在过去五年里,AOI没有在爱尔兰、美国或任何一个国家进行过纳税申报。2009年到2012年间,它的收入为300亿美元。国会调查人员说,通过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之间转移收入,苹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回避缴税。 在事先准备的证词中,苹果管理层质疑了外界对AOI的刻画。证词表示,“AOI承担着重要的商业职能,推动和促进了苹果在国际市场的成功。它不是一个空壳公司。” 参议院调查员还发现,有证据表明公司上缴给政府的钱比其公开披露账目中的数目要少很多。 公司披露的实际税率在24%到32%之间,但从委员会调查结果看,它真正的实际税率是20.1%。以苹果公司的规模,这个差距是巨大的——在2009年、2010年和2011年里达到80亿美元以上。 税务专家说,因为有了这些策略,华盛顿为了维持政府运转,就不得不将更多沉重的税负压在工资税和个人所得税上。比如在2011年,个人所得税向国库贡献了1.1万亿美元,而企业税加起来一共是1810亿美元。 周一在国会上,议员们袒露了他们的愤怒,称苹果的行为“可恶至极”、“骇人听闻”。 利用这些漏洞的不止这一家公司,但莱文说,“像这样的我是第一次见到,我们不知道有谁见过这种情形。”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