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筷子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基本象征,不可能说变就变。一次性筷子是不可再利用的,但其他材质的筷子是可以的。此番讨论唤醒了中国人的环保意识,已有网友提出外出自备筷子,尽量不用一次性筷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不应是一句空话,只有每个人自觉参与其中,问题才会早日解决。
对此,有网友指出,刀叉也消耗资源。网友“藏辣黄天”表示:“用刀叉,难道就不耗费金属资源了么?”网友“世界品牌株式会社”表示:“一派胡言!中国人用刀叉,全世界的铁和银全用上也不够。”网友“唐律疏议V”则说:“若换成金属刀叉,冶炼金属的燃料哪儿来?用一次性刀叉的话,所需石油是否够?” 也有网友指出,筷子“危机”意味深长。用筷子吃饭是中国人的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我国年产800亿双一次性筷子,每天需要砍伐2千万棵树,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木材进口国。英国每日电讯报称:筷子和刀叉孰优孰劣已经争论了几个世纪,如今该下定论了,中国必须丢弃筷子改用刀叉。我们得勇于破除传统陋习。 还有不少网友留言呼吁,筷子背后的中国饮食文化不可丢。网友“花开v1花落 ”说:“筷子,也算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怎么可以说丢就丢。”网友“夜莺dooelan”说:“可以选择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筷子在中国的饮食习惯中无可替代。”而网友“wanziqianhong4329”则表示:中方文化要传承,生活方式要传承,生活方法怎可改变? 来源:今题网 |
编者按:从去年开始中移动与腾讯围绕微信收费一事展开了一场博弈。微信的迅速发展对移动短信业务和移动网络带来了不良影响,这是客观存在的时事。但在场争论中,中移动不应该对竞争对手一味的抱怨和要求;腾讯也不要装可怜、扮无辜;同时,作为用户更不应该人云亦云,盲目跟风,从而为他人所利用。行业间的良性竞争是好事,社会各界应该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企业进行优胜劣汰的决战,而不应搅浑水。 今年一季度全国移动短信业务量2321.4亿条,短信总量同比增长微不足道的0.5%;更让运营商难过的是,除掉群发短信后,点对点短信量同比下降10.9%与短信业务相比。 同时,上网流量大增,移动互联网接入月户均流量突破100M:1-3月,全国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时长73124.0亿分钟,同比增长21.7%。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27316.0万G,同比增长56.5%,已连续三个月增长率超过50%。 运营商短信收入走下坡路其实非微信始。以中移动为例,在2010年前,短信收入是节节高升,但2010年,中国移动的短信业务首次出现下滑,当年短信收入526.15亿元。2011年更为明显,当年短信和彩信业务收入为464.62亿,比2010年下降11.7%。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了运营商的危难与机会所在。短信收入下滑也并非始于微信,所以中移动应该把精力投入到自己身上,找出原因,解决问题。 时至今日,关于微信收费一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蹊跷之处呈现出来。 到底谁在鼓动收费? 中移动该如何面对微信 最早对微信表态的,的确是中移动。2012年12月5日的“中国移动全球开发者大会”上,李跃说: “腾讯QQ占用运营商信令资源非常大,原来的一些机制不太适合传统运营商的网络设计,中国移动和腾讯相互之间应该有沟通。“这番讲话被作为“中国移动推动微信收费”的起点和重要证据。 随着马化腾在IT峰会上关于“对信令的占用更多是传统2G、2.5G网络,而3G网络上应该游刃有余”的说法,更是把矛头直接指向了中移动。中移动的3G网络不如联通和电信,这是人所众知的。 据悉,微信用户上升到3亿多之后,中移动确实发现信令风暴对网络产生冲击,甚至有些地区的通话质量受到影响,微信在不发信息的时候,也要通过心跳信令。 由此,从目前来看,中移动与腾讯就“心跳”一事仍未达成共识。但在外界却已经演变了中移动逼腾讯收费。 三大运营商各怀鬼胎 三大运营商里,中移动最先表态,随后在3月底中联通和中电信的财报会议上,后两者也不得己表了态,但大意都是“与OTT运营商共赢”。中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在深圳IT峰会上关于“与OTT发展成鱼水关系”的说法也颇为引人注意。 先抛开“收费”与否不讲,就微信带动的流量,对中联通和中电信都是好事,尤其是联通,网络规模小,受冲击不大,微信是促进其流量业务发展的。 对中联通和中电信而言,他们希望微信还能更大地发展,对自己的业务有利。但同时,做在一边看“中移动和腾讯的虎斗”,对他们而言也没有什么损失,甚至也乐见其“闹”。 的确,中移动也不乏为其4G牌照早日到手、早日上马4G而“闹庄”,以全民在意的微信拿来大做文章的意图。 但还是回到原点,收费一说到底如何来的?中移动再神勇,还只是运营商,一家企业,能手眼通天到指挥工信部? 工信部有着自己的盘算 此前收费一说在微博上炒得很热,运营商与腾讯之间“你来我往”,一嘴鸡毛。但事情在3月31日起了大逆转。 3月31日,工信部部长苗圩在参加第二届“岭南论坛”时称,目前工信部正在协调运营商微信收费一事,他们会考虑运营商的合理要求,但严禁他们利用垄断地位遏制微信等增值服务,微信不会大幅收费。 如前所述,就在运营商还在与腾讯谈判之际,甚至是中移动与腾讯就“心跳”问题扯不清时,工信部急于跳出来表态。 而且明确表示,“收费,但不会大幅收费”。这一表态无异于火上浇油,瞬间激发无数民意。更何况,大多数普通人并不清楚,这个收费到底是向谁收。 无数的微信用户立刻表示,如果收费,立刻卸载不用。 在用户不明就理、技术层面的事仍无定论的情况下,工信部这样的表态到底有何用意?这的确是这次微信收费事件中特别令人感觉蹊跷之处。 工信部表态收费,火上浇油。因此有人称,其实不是要收费,意在监管。 腾讯将如何迈出下一步 在收费一事上,腾讯成了“被害者”。不明就理的用户,以为是向普通用户收费,于是一面感叹“如果收费立刻不用”,一面大骂“貌似逼迫微信收费的运营商如何垄断”,并对腾讯寄予无限同情。 其实信令风暴是一样的,只不过,你微信有3亿多的用户,的确是影响了中移动的网络,甚至你还涉足了前所未有的网络语音领地。Skype不能落地的事实已经是先例。 但腾讯真实的想法是如何的呢? 当下腾讯一方面不停辟谣,声称关于各种网上流传的“收费信息”皆为不实,而且小马哥表明,不想被收费。但4月7日刘炽平还表明了另一点:“不想被收费,微信要做增值高端收费,大势所趋”。 基础服务是免费的,但增值服务却是收费的。如同腾讯最厉害的QQ产品,普通服务都免费,但各种红钻、黄钻服务都是收费的。微信也需要商业化,或者当下正是微信商业化的坎儿。微信商业化到底如何做?刘炽平的话很意味深长。 对于微信收费一事,很多用户至今仍认为是对普通用户收费。这里把腾讯刘炽平的说法再强调一下,对普通用户不会收费,但对微信增值服务的收费却是大势所趋。再强调一点,这是此时此刻腾讯的表态,但未来会如何,不得而知。 腾讯的纠结在于,不能对普通用户、基础服务收费,甚至腾讯面对中移动强硬地不改“心跳”频率,就是要保持微信信息的快速、维护用户的良好体验,从而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但从长远来看,微信商业化要变现,增值服务可是要收费的。 刘炽平的表态不小心让腾讯从“被害者”变成了“被审视者”。 腾讯的心态我们也能理解,谁不想让苦心打造的产品赢利呢?否则,这不科学,也不符合商业规律。 但,这却让微信收费的博弈变得更复杂了。 众声喧哗之下,收费一事已经越演越变形,迷雾也越来越浓。 想看清一件事情的真相,要看这件事最终对谁有益。 对微信收费,限制微信发展,对工信部的管理有利;从腾讯收费,对运营商(确切地说,中移动)有利;普通服务不收费,但收微信增值服务的费,对腾讯有利。 可以说,收费一事,各方都在博弈。某种意义上,这场从网络上开始的“收费讨论”,是各方把民意做为砝码的一场博弈。 来源:今题网 |
编者按:汽车厂商召回旗下存在安全隐患的车型,表现出该厂商对消费者人身安全的重视,而此次宝马中国召回旗下存在隐患的车型,正是出于宝马中国对国内消费者的认真和负责。 近期,一起因安全气囊故障所引发的“气囊门”事件,致使丰田、本田等日系四大品牌纷纷对旗下搭载此款气囊的车型进行召回,总数高达340万辆。而近日,宝马官方宣布将对部分搭载此款气囊的宝马3系轿车进行召回。据了解,此次所涉及的宝马3系轿车均为2002年至2003年间所生产,共计45500辆。 对于宝马3系轿车此次在北美地区所出现的召回问题,网通社在第一时间与宝马中国官方人士取得联系,询问国内已售车型是否存在类似隐患,对方表示:“宝马中国目前已向国家质检总局递交召回申请,我们将对部分已售3系车款进行召回,相关信息我们将会尽快公布。” 据了解,此次在北美地区涉及召回的部分宝马3系轿车,其召回原因在于安全气囊存在故障隐患,其将导致两种情况发生,一种为发生碰撞事故时安全气囊无法正常打开,另一种为正常打开时安全气囊的充气罩炸裂致使碎片飞进车厢内部,而以上两种隐患均对车内人员人身安全造成伤害。 来源:今题网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