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美各地的居民浪费于塞车的时间均不一样,有些居民生活于最拥挤的城市,每年平均浪费42小时的堵车,这些城市的居民于高峰时段驾驶时,更超出15%以上的时间。 交通信息和服务组织收集全美各地的路面数据,于2012年的交通分数表上,计算司机上下班繁忙时间的驾驶时间,统计找出每个大都市的堵车情况。 洛杉磯,成为2012年最严重堵车的城市,位于其405号州际公路上,交通高峰时段,每小时只有14英里移动,使原来只有8分鐘的路程,变成26分鐘的慢速行驶。 根据交通信息资料,繁忙时段与平常时间的驾驶差异,正可以找出堵车的情况,测量实际的驾驶速度。 2011年6个通勤时间最长的城市,也是繁忙时段与非繁忙时段最大区别的城市,包括华盛顿特区和纽约,平均通勤时间超过34分鐘。 毫无疑问,人口密度是交通挤塞的一个因素。 美国10个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其中6个也是全美最堵车的城市,包括纽约,洛杉磯和三藩市,这三个最人口稠密的都会区。 许多交通挤塞最严重的城市,也有相对比例高的乘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2011年,31%以上的纽约居民乘坐公共交通上班,超出任何其他大都会的两倍以上。 尽管如此,纽约的高峰时段交通挤塞的情况也是全美最差。 虽然使用交通工具的居民比例相对较高,使用公路,桥樑和隧道是不堪重负,因每天仍有数以百万计的纽约客驾驶上班。 《24/7华尔街》根据交通信息公佈的数字,人口普查局的人口密度资料,以及每个城市的通勤时间,找出以下10个交通最糟糕的城市。 第10位 波士顿 Boston 交通挤塞评分:14.7 人口密度:每平方里1,305.4人 平均通勤时间:29.2分鐘 驾车上班人数:76.6% 第9位 华盛顿首府 Washington D.C. 交通挤塞评分:16.4 人口密度:每平方里 997.1 人 平均通勤时间:34.5 分鐘 驾车上班人数:76% 第8位 西雅图Seattle 交通挤塞评分:17.6 人口密度:每平方里585.8人 平均通勤时间:27.6 分鐘 驾车上班人数:81% 第7位 圣何西 San Jose 交通挤塞评分:17.6 人口密度:每平方里 685.7人 平均通勤时间:24.8分鐘 驾车上班人数:86.7% 第6位 布里奇波特 Bridgeport 交通挤塞评分:19.1 人口密度:每平方里 1,467.2 人 平均通勤时间:28.3 分鐘 驾车上班人数:82.2% 第5位 纽约 New York 交通挤塞评分:19.9 人口密度:每平方里 2,826 人 平均通勤时间:34.9分鐘 驾车上班人数:56.6% 第4位 奥斯汀 Austin 交通挤塞评分:20.7 人口密度:每平方里 406.7人 平均通勤时间:25.8 分鐘 驾车上班人数:85.8% 第3位 三藩市 San Francisco 交通挤塞评分: 23.5 人口密度:每平方里 1,754.8人 平均通勤时间:29.2 分鐘 驾车上班人数:71.4% 第2位 檀香山 Honolulu 交通挤塞评分:26.0 人口密度:每平方里1,586.7人 平均通勤时间:27分鐘 驾车上班人数:79.5% 第1位 洛杉磯 Los Angeles 交通挤塞评分:28.8 人口密度:每平方里 2,646.0 人 平均通勤时间:28.6 分鐘 驾车上班人数:84.1% |
编者按:即使事到如今调查郭美美事件,也不足以挽回中国红会失去的民心,更何况不去调查?红会始终不愿明白,群众最痛恶的不是郭美美,因为没有她,真不知丑闻要掩盖到何时。现在红会需要给出交代的,是多年来的善款去向不明与暗箱操作,红会工作人员的挥霍无度,对慈善运作的垄断等问题,真正将自己置于阳光下,才是正道。 近期,郭美美事件已经成为红会迈不过去的一道坎。24日,一则“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拟重新启动针对郭美美事件调查”的新闻,再次将红会推上风口浪尖。但中国红十字会秘书长王汝鹏昨日澄清,截至目前,红十字会没有任何人说要重查郭美美事件,此前是“乌龙报道”。不过他同时又表示,红会社监委是独立第三方,是否重查郭美美,将由他们按民主决策程序独立决定,红会并无权干涉。 与此同时,中国红十字会社会监督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王永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重查郭美美目前仅是三位监委的提议,并未形成正式决定。 来源:今题网 |
编者按:某机关食堂一元钱就能吃到:“A餐:烧鸭、尖椒萝卜、菜心;B餐:花生焖猪手、尖椒萝卜、生菜,配汤是鸡骨草猪横脷汤”。某省直女公务员除了基本工资,还有各种名目的补助,连买卫生巾的钱都有补助,正是这种“死也要死在体制内”的诱惑,才会有无法遏制的公务员热,然而这股热潮带来的不是人民公仆,而是怀着升官发财美梦的一个个利益追逐者,其结果不言而喻。 今年春节,34岁的周明深刻地体会了一把公务员身份带给自己的风光。当他所乘的大巴车缓缓驶入黑龙江一个边陲小县城的收费站时,当地的政府官员早已等在了那里,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热情的笑容。“那一刻,说不陶醉是假的。”周明坦诚地说,他是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从小父母就告诉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当官。大学毕业那年,周明凭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省政府的一个实权部门,成了吃“皇粮”的人。 “录取那天,我爸妈在村子里摆了十多桌宴席,放了1000响的鞭炮,村委会主任都到场了。”短短几年的历练,周明的工作调动了,他接近了省政府的权力核心,找他办事的人越来越多,就连回家探亲,父母都要看着他的脸色,生怕他吃不好睡不好。七大姑八大姨家也都来求他,想让自己的孩子也考公务员,像他一样“光耀门楣”。 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公考”大军,家长们一听说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公务员,满脸艳羡的表情。大学生在毕业后由于没有收入,生活缺乏保障,生活压力大,生活成本高,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寻求一个就业机会,就能有一条就业出路。目前,公务员在众多大学生的眼中有着以下好处:比较好的社会地位;可以解决户口;有可观的收入;各项福利好、有保障、工作稳定、压力小,同时做公务员可以建立广泛的社会关系来为自己储备社会资本。 省社科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这与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存在的“学而优则仕”的信条有很大关系,这个信条就是将做官当作人生奋斗中唯一的、最高的目标。因为做官会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并能摆脱体力劳动进入“治人”者的行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当了官就可以实现政治抱负。同时,“升官”与“发财”是紧密相连的,“千里做官为求财”,一旦获得官职,发财之路便打开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要家中有一人做官,不但能光宗耀祖,而且整个家族也跟着沾光。 “强大的‘官本位’思维惯性使得一些人形成了对权力的崇拜、膜拜,几乎毫不怀疑地坚信,只要有了权力,就会有钱。”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院长鲍海春说,尽管改革开放后,改变命运的机会增多了,但“学而优则仕”、“官本位”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 据统计,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近百万考生参加,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有104万考生参加,2011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生人数飙升到129万,2012年达到133万。 省政协委员冯洪滨说,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哭着喊着朝“体制内”奔去,宁可牺牲曾经的理想,也要勉为其难地“为人民服务”,究其因,稳定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考上公务员就等于端上了铁饭碗。 在齐齐哈尔富裕县某税务部门工作的张红对这个铁饭碗更是情有独钟。当年大学毕业她放弃留在省会城市的机会,甘愿回到老家当一名体制内的公务员,不仅如此,她还鼓动自己做小学教师的老公放弃工作,考入了当地县政府,也成了体制内的人。在张红看来,这才是自己想要的稳定生活。“挣得肯定没有白领精英们多,但没有压力啊,不用扛业绩,不用担心被炒鱿鱼,干多干少都一样,混到年龄如果运气好再当个科长,挺开心的。” 在黑龙江大学教授石敏看来,公务员工作的高度稳定性是催生“公考热”的一个关键因素。据国家人事部门统计,我国公务员的被辞退率约为0.05%,而市场中企业的辞退率则远高于此,在工作越来越难找的当下,更多的人选择端起这个“铁饭碗”也就不难理解了。 曾有媒体报道,某机关食堂一元钱就能吃饱吃好,能够吃到:“A餐:烧鸭、尖椒萝卜、菜心;B餐:花生焖猪手、尖椒萝卜、生菜,配汤是鸡骨草猪横脷汤”。有人讽刺说,公务员群体离“吃饭不要钱”的“共产主义”仅有半步之遥了。 石敏认为,这点福利对公务员来说只是“毛毛雨”,某省直女公务员的工资条,上面除了基本工资,各种名目的补助五花八门,就连女同志买卫生巾的钱都有补助,这是体制外的人根本无法享受到的。 在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在寸土寸金的沿江地带,公务员小区正在建设,只有公务员才有资格购买这里的房子,各单位论资排辈,按照级别、工作年限等等分面积,至于哪栋楼哪个楼层则需要抓阄。2011年,在周围房价已达一万平方米的情况下,公务员小区的房价据传只需要四千多,一时间,体制外的人都开始托关系找人,想要从体制内的人手里买房子。 石敏说,如果仅就工资来说,公务员的待遇并不优厚,但是评判一个职业的福利待遇并不能只从工资的多寡来衡量,而是要综合其他方面的各种要素进行权衡。企业员工退休之后只能够从社会统筹中获得原来工资的1/3作为退休金,而公务员却能够领取和在职时一样多的退休金。 方舟是哈市某局副局长,车改后,单位不给配车,她每月可领到的车补就有1000多元,本身不会开车的她也没打算自己买车,揣着这笔车补,每天坐着通勤车上下班,她觉得也挺方便,如果平时公出办事,还是用单位的车。 刚刚过完“三八节”,在哈尔滨市南岗区开发区某机关工作的李丹丹拿到了300元的补助,一年到头,各种名目的补助应接不暇,每个季度发1000元的超市购物卡、秋天有秋菜款、“五一”、中秋、“十一”、元旦、春节……凡是节假日,单位都会发钱,少则三五百,多则上千元。“不仅我们在职的有,退休的人也有,体制内的单位就是好,退休了也一样能享受到各种福利待遇。”李丹丹说,她的姑姑是哈尔滨某工厂的退休工人,一个月才能领到1200元钱,而他们单位退休的处级干部,每个月都四五千元。“现在不是流行这句话吗,死也要死在体制内。”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董泓扬认为,“考公务员热”带来的不是人民公仆,而是怀着升官发财美梦的一个个利益追逐者,很多人报考公务员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有的人可能已经准备好进到公务员系统就开始“寻租”了。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 来源:今题网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