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命案频发,无数网友口无遮拦地胡乱调侃,看似只是玩笑,不必上纲上线,却忘了玩笑也分场合与气氛。这其实是对生命的漠视,对逝者家属的二次打击。莫让这种调侃演变成冷漠,作为旁观者,不反思不关心也就罢了,但应当给予逝者及其家属以最起码的尊重,而不是摆出一副游戏的态度。放任自己今天漠视他人的生命,难道明天这种冷漠就一定不会降临到我们的身上? 近期,多地高校连发命案。 复旦大学2010级医科在读研究生黄洋,疑被同寝舍友林某投毒,4月16日下午不治身亡。警方在黄洋寝室饮水机中检测出有毒物质,毒物初步确定为N-二甲基亚硝胺。目前嫌疑人林某已被警方带走。事件发生后,复旦大学一实验室公告栏里,张贴出了一张醒目A4白纸,上书“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4月16日,南航金城学院2010级自动化专业学生蒋某刺死同舍室友袁某。原因是蒋某未带钥匙敲门,而袁某在宿舍玩游戏未及时开门。双方引发口角,进而发生肢体冲突,引发悲剧。 4月17日中午,南昌航空大学3号宿舍楼604房间发现一具腐烂的遗体,死者疑为该校研究生彭某,死亡时身着丝袜及白色高跟鞋。目前对于彭某的具体死因还未能确定,已通知学生家长来校协助调查。据一知情学生称,彭某疑为情自杀,死亡时间已一周有余。 据张家港市公安局通报,4月17日晚,沙洲职业中学经管系2012级学生符某持水果刀窜至学校宿舍楼,将在该学院短期培训的学员曾某刺伤。经警方初步查明,嫌疑人符某因悲观厌世,几度想自杀没有勇气,便预谋用加害他人的方式来排解内心压力。当晚符某发现在独自在宿舍上网的曾某,冲进房间行凶,导致受害人受伤。 对此,网友@推开君 甚至惊呼“大学越来越像杀手培训基地了”,还表示“惹谁都不要惹室友”。于是,众网友纷纷在微博上“感谢舍友不杀之恩”。 来源:今题网 |
编者按:媒体无休无止地炒作莫言,无非是为了自身利益,但莫言也是个普通人,他更需要在正常的生活状态下观察生活、获得灵感,继续创作出更对得起诺奖、对得起读者的作品。只有莫言更勤奋、专心创作,生出更多如《蛙》、《红高粱》等优质的“文学蛋”来,才更契合读者的期望。 在获得诺奖后,莫言似乎不胜各种打扰,近期在第二届中国-澳大利亚文学论坛上,莫言在与2003年诺奖得主库切对话的场合说出这样一番话:“今后大家最好不要邀请我,多么光彩的事我都不参加。第一不要邀请我,第二不要到我老家去,大家各干各的,我用我的新作回报你。” 莫言是在和库切各自发表了20分钟的主题演讲后回答现场提问时说出的这样一番话,他说获奖后自己频繁出现在各种活动上,但这已经是他将大部分邀请拒绝后的结果。“有10次邀请我顶多答应1次,人经常处在身不由己中,我也不愿意来今天的活动,这个题目我也不想谈。但是不讲我愧对澳洲同行,对不起今天到场的人。” 对此,有媒体评论称,莫言的这番话,不禁让人联想到已逝的着名作家和学者钱钟书先生。钱钟书晚年闭门谢客,淡泊名利。有位外国记者曾说,他来中国有两个愿望:一是看万里长城,二是看钱钟书。他把钱钟书看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还有一个外国记者因为看了钱钟书的《围城》,想去采访钱钟书。他打了很多次电话,终于找到了钱钟书。钱钟书在电话里拒绝了采访的请求,并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又何必要认识那个下蛋的鸡呢?”此话由此演绎成经典。 对于一个作家而言,确实更应该淡泊名利,起码是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应酬。从作家职业特征看,从事创作不仅需要大量时间,还需要更多独处的状态,专心地去思考和提炼生活。这也是形成所谓的文学作品的必要过程。而应酬,尤其一些没有必要的应酬,又或者一些唯唯诺诺的应酬,显然只会浪费一个人的时间,使人内心难以宁静,甚至可能会因此感觉受到干扰,不但不利于一个作家正常创作,还可能会影响作家正常生活。关于这一点,自莫言获诺贝尔奖以来,就已经无数次被尴尬而无奈的事实证明了。否则,如此厚道、朴实的作家,也是如此极具爱心、耐心的长者,也不至于说出这般不欢迎邀请、不欢迎大家去他家乡“做客”的话。 来源:今题网 |
编者按:“三鹿”和地沟油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中国食品安全的地震,越来越多的人对食品安全严重不信任。其实,大多数食品还是安全的,若要克服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恐慌心理,除了需要政府加大打击造假贩假的力度,确立科学的食品安全标准,建立透明的监督机制,还需进行足够的科普,避免多数人因为对现代食品工业不了解而以讹传讹,造成多余的恐慌。 近期,微博上的吃货们不断转载着两张疑似暴露食品安全问题的图片:一包被遗忘在冰箱里的金针菇“逆境求生”,顶破保鲜膜华丽丽长高数厘米,被一些媒体官微冠以“一张图告诉你金针菇打了多少激素”的标题;一碟烧熟的河虾头部发绿,发图人郁闷表示“吓得果断扔了”。网友们纷纷惊恐评论:你还敢吃金针菇/河虾吗? 对此,上微博的专业人士很快展开了科普。科普网站果壳网援引身份说明为“植物分子生物学在读博士”的网友“@fengfeixue0219”的解释认为,金针菇本身耐冷,在黑暗、潮湿环境中容易生长,冰箱恰好提供了这样的环境,图中的金针菇也带有部分培养基成分,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金针菇在收获之后仍可以生长。单凭这一点不能说明培养时使用了生长调节剂(激素)。 对于绿头虾,网友“@冰寒”也发布了身份为水科院某所科研处副处长、博士的同学的专业意见,制作了图文并茂的科普帖指出,“根据绿色区域,考虑虾的解剖特点,认为不可能是孔雀石绿,而是某种藻类”。 而专家方面,对于“逆天生长”的金针菇,中国菌物学会副理事长、广东省食用菌协会专家组组长李泰辉教授表示,他基本同意果壳网的说法:“金针菇的确是低温菌种,虽然培养过程中温度多有波动,但要长得好的话,培育过程中温度有时需要调低至三四摄氏度。” “广东市面上卖的金针菇基本已经切掉了培养基,但根部还是有储存营养的,足以支持菌种继续生长。”李泰辉教授认为,“打激素”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因为激素也不便宜,“成本会很高”,二是金针菇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严格,乱添加东西搞不好就死了,“那人家要亏本的”。 李泰辉教授介绍说,消费者在购买金针菇的时候,只要金针菇不变色,不出现异味,并充分煮熟,那基本都是安全的。 “那位买了在冰箱里生长的金针菇的消费者,如果闻一闻没怪味,看一看没变色,只要没超出厂家标明的保质期,那这菇还能吃。”他还笑称,这金针菇如此“神勇”,反而可能说明了它质量好,“生长能力强”。 对于绿头虾,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来好表示,相比较“藻类说”,根据已经掌握的信息,他会倾向于那更可能是虾壳内的虾青素。 对于网友怀疑的“孔雀石绿说”,李来好的语气有点郁闷:“孔雀石绿可不是绿色的啊……这种溶于水的物质冲冲水就没了,怎么还会残留在虾头里?要是孔雀石绿是绿色的,那不一眼就能看出来了,我们还费这么大劲去检测它干什么?” 他透露,自己从业过程中有遇见过虾头变黑、变绿的情况,“变黑可能是多酚氧化酶所致,变绿则一般是虾青素的作用,后者的情况一般会出现在淡水虾上”。李来好说,如果是上述这两种情况,那么都是安全的,消费者可以放心吃。 目前,发布原始消息与图片的两名网友都已经删除了博文。然而,只保留了图片与质疑文字、没有科普意见的博文仍在微博上大量流传。不过,后来留言评论的网友有相当一部分承担起“义务科普”的责任,表示真相不一定如博文说的那样可怕。 来源:今题网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