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邵《人物志》,翻到“接识第七”论到以己观人所产生的错误与偏见。作者以此作为出发点,对人才的“偏才”认知的误区,“兼才”之难能与必要等问题都做了相当睿智精辟的论述。但“以己度人”的是非得失却引起我的一些思索。
“以己度人”在所难免。
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包括大自然与人类社会,都是从对自身的认知与体会出发的。每个人对别人的了解、认识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从自己的角度,难以超脱。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一个哈姆雷特,可是一百个读者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见仁见智各自不同。同一个历史事件、社会人物,在不同的人的眼里心中是非轻 阅读全文>> |
</SPAN>
</SPAN> </SPAN></SPAN> 中国当代社会调研</SPAN> </SPAN></SPAN> (曾经沧海难为我)</SPAN> </SPAN></SPAN> 我走过当代中国的许多地方,目睹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种种成就;然而,我们的国家并不是尽如人意的;许多地方存在可怕的社会现象。</SPAN> </SPAN></SPAN> 在我眼中最为感慨的是贫富不均问题。例如在哈尔滨市,知识分子月薪不到3000</SPAN>美元,而工人阶级月薪只有200</SPAN>美元,农民阶级只有100</SPAN>美元;小资产阶级月薪也不过只有区区的5000</SPAN>美元。这种收入的巨大反差,证明我们的国家已经陷入巨大的贫富剪刀差;中国的隐患在于贫富悬殊过甚,引起社会民怨沸腾。</SPAN> </SPAN></SPAN> 在中国老百姓眼里:一套大房子要花去一生的积蓄,一辆好车要几十年的薪水才能买来,许多人肩负着巨大的压力,成为房奴和车奴。在“经济泡沫”的影响下,人民无力在进行长线投资。</SPAN> </SPAN></SPAN> <...阅读全文>> |
对联的起源与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对联的孕育时期——从先秦到唐代;(2)对联的出现时期——五代;(3)对联的发展时期——宋代、元代;(4)对联的鼎盛时期——明代、清代。 中国对联发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 我 国对联发展史上的第一副对联,根据《宋史.西蜀孟氏》记载,是后蜀之主孟昶所撰:“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明代把对联推向新高潮的人物: 明代的解缙、祝允明、文征明、唐伯虎等江南才子,把对联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按应用范围对联的分类: 可以分为春秋(含节日联)、门联(含行业联)、喜联、挽联、交际联、堂联、名胜古迹联、文艺作品联、杂类等十类。 台湾民间送礼的禁忌: 1)禁用粽子送人(居丧之家); 2)禁用甜果(年糕)、糕点送人(年节祭品); 3)禁用扇子送人(意味迟早要抛弃对方); 4)禁用雨伞送人(闽南语“雨伞”与“互散”同意); 5)禁用刀剪送人(“一刀两断”“一剪两断”); 6)禁用镜子送人(易打破,破镜难圆); 7)禁用手巾送人(“送巾离恨”); 8)禁用钟送人(“送终”);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紫荆花红旗)的象征意义: 红旗——代表祖国 白色紫荆花——代表香港 紫荆花红旗——寓意香港是中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并将在祖国怀抱中兴旺发达。 花蕊上的五星——象征香港同胞热爱祖国。 花、旗分别采用红、白不同颜色——象征“一国两制”;转贴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