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中国人一贯向往平等,追求平等,将平等看作正义的化身。孔圣人的“不患寡而患不均”,几乎成了千古不变的信条,流传甚广,久而久之就变为人们评价是非、评判社会公正的一块试金石。历代的农民起义,从陈胜、吴广,到李自成反明,再到洪秀全反清,都是将建立平等社会,实现“均贫富”,当作奋斗目标。太平天国则集历代农民起义之大成,鼓吹“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这种诱人的世外桃源式的美妙社会,虽然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乌托邦,却曾使洪秀全聚集了千军万马,形成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大起义。可见,平等的理念多么深入人心,又会产生多么令人震撼的力量。但是,认真思考,无论是古代还是今天,国人对平等的理解,误区颇多。 从总的倾向上看,大部分人将平等视为收入、财富、生活、地位等的大体相当,也就是社会分配的公平、合理。这也是革命年代“打土豪、分田地、斗地主”的基本依据。这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然而,这并非平等的真谛。众所周知,人的智商不同,能力有别,家庭背景差别在所难免,文化教育也很难一样,所处的社会环境更各有各的特色,所赢得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就千差万别。不平等是绝对的,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