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转载自新加坡《联合早报》5月26日言论版,作者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郑永年。文 章仅代表郑的个人观点,转载内容中部分容易引起误解的内容有删节。 中国解决权、钱、民冲突刻不容缓</STRONG> 很多迹象表明,中国的社会冲突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些年来,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 人们大多关注的都是群体性事件。各种不同类型的群体性事件当然是中国社会冲突的主要表现形式。笔者 (郑永年)也曾经对此作过很多讨论。 本文想从权、钱、民之间,也就是权力、资本和老百姓之间的对立来理解中国的社会冲突。尽管这三 者之间的对立出现初期可能是个体对个体,但最后往往导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权、钱、民经处于高度对立状态</STRONG> 首先应当认识到,在中国,权、钱和民已经处于一种高度的对立状态。民和钱的对立已经有很多年了 。最近在浙江杭州所发生的富家子弟飙车撞死浙江大学生而引起的民愤,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 类似这样地案例可以说是很多年前地“宝马”事件地延续。在民与钱的对立中,钱成了社会非正义的代 名字。 民与官的对立的例子更多。最近湖北省巴东县一名乡镇官员在娱乐场所被女服务员刺死,引出了中国 社会对这位女服务员的支持和对被刺官员的谴责。再如北京律师在重庆被警察殴打而激怒同行律师等等案 例,说明了这种情绪。 早些时候在上海所发生的杨佳案件也有类似的情形。在杨佳案中,尽管警察也是受害者,但民众的情 绪都倒向杨佳一边倒。无论是民与钱的对立,还是民与官的对立,在这些案例中都表现在一种强烈的民愤 ,是一种积累了很久和浓缩了的集体愤怒。 很显然,这种民愤如果不能得到化解,就必然演变成为集体行动的动力。很多群体性事件的背后就是 这样形成的集体愤怒。 (此段删除) 很多城市居民也沦为贫困一族</STRONG> 民与钱之间的紧张和冲突也同样不能被忽视。在中国,人们往往简单地以社会的“仇富”或者“绝对平 均主义”的心态来解释两者之间的冲突。但很显然,这种解释抱有太多的偏见,过分站在钱的立场上说话 。 中国人并不一定是要“平均主义”的或者“仇富”的。两者之间的冲突是两者间失去均衡的产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社会都普遍接受 阅读全文>> |
2009年6月1日周一晚报名贴,大众体育馆,晚7-9点,三块场地,满18人后报名截止!不报名者不得参加活动!!!注意:1.未报名者不得参加活动!!! 2.报名后若不能前来参加活动必须请假!! 3.报名前阅读本群公告的制度 请假或咨询增补事宜,请短信与管理员联系! |
邓玉娇——在中华民族的道德史上竖起一座丰碑!
(2009-05-26 17:47:20) 来源:京城律师朱明勇 与高旭东先生的相识也是源于邓玉娇案件,昨晚高旭东先生专门约我在清华园相见,当我赶到约定地点,出现在我眼前的是高先生已经订好的一桌丰盛的酒宴,没想到对我这样一个素昧平生的人,德高望重的高先生居然如此盛情。席间,围绕邓玉娇,我们相谈甚多。我们谈起法律、谈起文化、谈起道德。谈起中华文明五千年价值观的变迁,最后他委托我将他从道德层面解读邓玉娇的一篇文章在我的博客公开,以期引起人们对邓玉娇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注: 高旭东,著名学者,现为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主持工作的副所长,教授,1998年12月被评为博士生导师。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兼职教授、北京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青年委员会主席,中国现代文学理事、中国鲁迅研究学会理事。 已经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出版《生命之树与知识之树》、《文化伟人与文化冲突》、《鲁迅与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