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上说,兵以诈立,又说,兵者,诡道也。战争状态下,双方你死我活,互相欺瞒,理所应当。可是,体育比赛不是战争,中国人却总有意无意把体育比赛也当成战争,一张嘴,就是“打比赛”,连解说员都是满嘴军事术语,拼、杀,攻城,拔寨,轰炸,毙命,不一而足。 当然,看比赛为了过瘾,嘴上狠点,也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把体育比赛当成了战争,赛以诈立,甚至有组织地弄虚作假,就比较麻烦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业余层次的体育比赛,这样的造假,几乎比比皆是。两个单位球赛,无论足球、篮球还是排球,真正碰在一起的,往往都是两单位花钱雇来的专业队员,比赛的层级越高,造假的可能就越大。有人告诉我说,即使专业队的比赛,也一样造假,假在年龄上,少年队层次的 阅读全文>> |
议题描述:
![]() 烧!炒!拍!捧!搅!辩客世界,精彩无限!</STRONG> |
冬包豆包讲鬼怪</STRONG> 进入冬腊月临近春节,母亲便开始张罗着做豆包了。说起豆包,据说还是源于祖先早年行军打仗不便生火做饭,而黏食不易消化,非常抗饿,且可以事先冻好,便于携带,如此延续下来的,现在成了我们东北的特色食品。记得母亲做豆包时,先将磨好的黄米面掺上些小米面或苞米面拌匀起来,再放进大盆里和好,用棉被覆盖放到滚热的炕头上发酵。母亲再让我们这些孩子把红芸豆、红小豆中的泥土、瘪粒等杂质挑出去,洗净后倒在铁锅里烀烂,然后,用豆杵子将豆子杵碎后攥成豆馅。把发好的黄米面包在外面就做成了圆团型的豆包了。母亲每次包豆包时都有左邻右舍来帮忙,先包你家的,再包他家的,大家围坐在大盆前,边唠着家常边包豆包,有说有笑,非常热闹,有时母亲和邻里们还会给我们讲着“老虎妈子”、“ 秃尾巴老李”等瞎话(故事),这也就是我们东北八大怪中的一怪:“冬包豆包讲鬼怪”。就这样,说说笑笑的一直到半夜,让我们这些小孩在惊恐之余也感到了快乐。 到了蒸豆包时,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掐点儿”,即看住钟表,以便到时喊母亲“起锅”,也叫“起豆包”。起豆包时,母亲便在腾腾的热气里用一个特制薄木片,也叫“干粮板”,一边蘸水一边将豆包一个个起出来。当然,最初的十几个豆包是不可能起到盖帘上的,因为我们小孩早擎着小碗等在那里。每人一碗黏黏的豆包到手,便蜂拥到早已备好的糖稀碟周围,众手齐下,蘸一下吃一口,黏乎乎,筋道道,面皮细腻,豆馅爽口,真是美不堪言。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