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謹守初心嗎?一定要那樣嗎?必須守護的初心是什麽?無意間看到一個有關職場的實境節目,從實習生們失誤和驚慌失措的樣貌中,我想起了二十年前還是社會新鮮人的我,那時我是什麽樣的心情?為了得到上司和客戶的認可,努力做到最好。但老實說,當時抱著什麽樣的初衷,現在已經想不起來了。 保持初心這句話並不一定正確,進入公司從基層員工開始,到了某個時間,就會成為某人的上司。不僅僅是前輩,還會負責組員的人事評價和指揮業務,一般稱為「人員管理」(people manager)。 這個時候如果主管還是以「初心」工作,通常會讓下屬們很辛苦,也就是說即使成為主管,凡事也親力親為,不放心把工作交給組員,即便肯定他的能力仍事事幹涉,不會給予稱贊或明確告知需要改善的地方,就是守著初心而不知變通的例子。 何時開始思考適合我現在的初心呢?或許工作經歷超過十年,身為帶領兩三名下屬的小主管,這個時候應該重新思考一下符合當下的初心是什麽。這也適用於創業者或突然帶領團隊發展業務的情況,要思考符合自己的角色、組織及自身利益的初心,這才是應該保有的初心。 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初心也該符合時代變化。現在四十歲以上的上班族,在二十多歲時的初心,與現在二十多歲年輕人的初心當然是不一樣的。絕對服從前輩和上司,下班後即使已經有約也不能不參加部門聚餐,時時表現忠誠,這些是二十年前職場菜鳥的初心。但現在早已不是那樣,不能把當年「我」的初心寄托在現在的後輩身上。 不久前與以前的同事見面,他總是強調自己有「超過二十年的經歷」,這只是一種倚老賣老的行為。比起單純數據顯示的年資經驗,更重要的是,心態有沒有跟著時間調整?還是一直用過去的態度或方法處世?你的初心是否也隨著時代更新? 亞裏斯多德在《修辭學》中寫道,「隨著年齡增長,比起對未來的希望,人類更多是依賴過去的回憶生活,因此話也越來越多。」 我也是隨年齡增長,一邊回憶從前一路走來,如果有願望,那就是即使上了年紀,也想活在那個時代。現今的數位時代,反而可能是年輕一輩懂得比老一輩還多,因此如果還是只向年長的前輩學習,恐怕會很難生存。隨著年齡的增長,希望大家也能給自己與後輩學習的機會,所以我覺得不該再守著過去的初心,必須想的是不斷更新、不斷成長。 |
(大紀元記者吳旻洲臺灣臺北報導)國防部17日公布後備動員新政策,自今年第二季起,將試辦「誌願教召」,只要符合專長的後備軍人,即可上網報名,後備教召依各軍種需求,區分14天新式教召共3梯次、5到7天的舊式教召70梯次,開放誌願教召者報名,預計可召訓400至500名男性後備軍人,以及200名女性後備軍人。 根據國防部的規劃,國軍後備軍人教召對象,主要以退伍8年內的官兵為主,且舊製教召以4次為限,若參加新製教召者,1次則可換算為2次。若已經教召4次者,仍有意願參與誌願召訓,第5次教召起將可額外獲得獎勵,每次除了既有待遇外,將獲得5千元獎金。 另外,誌願參與教召者的條件,須為退伍後未滿12年、並符合「國軍人員體格分類作業要點」的體格編號1或2(甲等或乙等體位)、未涉及犯內亂、外患、不能安全駕駛等罪、未納入當年度教召或臨時召集人員等條件。 全民防衛動員署動員管理處處長俞文鎮表示,會有這項新政策,是因為14天教召訓練製度,廣獲各界好評,希望有更多人可以參加。國軍考量施訓單位及各方面條件與限製,已非常努力增加施訓單位,並讓有意願參加教召者,可透過更多管道參與,提升整體教召工作成效。 至於女性教召部分,因為是首年度試辦,將規劃由各召訓單位先試行驗證,軍方將依報名人數,安排部隊接訓量能。 國軍預估,依照各軍種需求,今年14天教召3梯次、5至7天教召70梯次,開放後備軍人報名誌願教召,預計可召訓400至500名男性後備軍人,以及200名女性後備軍人。 俞文鎮表示,以上辦法實施後,可建立後備軍人誌願接受召集機製,強化後備部隊戰技復訓成效,有助提升後備動員戰力,籲請國人認同與支持。 |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