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須謹守初心嗎?一定要那樣嗎?必須守護的初心是什麽?無意間看到一個有關職場的實境節目,從實習生們失誤和驚慌失措的樣貌中,我想起了二十年前還是社會新鮮人的我,那時我是什麽樣的心情?為了得到上司和客戶的認可,努力做到最好。但老實說,當時抱著什麽樣的初衷,現在已經想不起來了。 保持初心這句話並不一定正確,進入公司從基層員工開始,到了某個時間,就會成為某人的上司。不僅僅是前輩,還會負責組員的人事評價和指揮業務,一般稱為「人員管理」(people manager)。 這個時候如果主管還是以「初心」工作,通常會讓下屬們很辛苦,也就是說即使成為主管,凡事也親力親為,不放心把工作交給組員,即便肯定他的能力仍事事幹涉,不會給予稱贊或明確告知需要改善的地方,就是守著初心而不知變通的例子。 何時開始思考適合我現在的初心呢?或許工作經歷超過十年,身為帶領兩三名下屬的小主管,這個時候應該重新思考一下符合當下的初心是什麽。這也適用於創業者或突然帶領團隊發展業務的情況,要思考符合自己的角色、組織及自身利益的初心,這才是應該保有的初心。 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初心也該符合時代變化。現在四十歲以上的上班族,在二十多歲時的初心,與現在二十多歲年輕人的初心當然是不一樣的。絕對服從前輩和上司,下班後即使已經有約也不能不參加部門聚餐,時時表現忠誠,這些是二十年前職場菜鳥的初心。但現在早已不是那樣,不能把當年「我」的初心寄托在現在的後輩身上。 不久前與以前的同事見面,他總是強調自己有「超過二十年的經歷」,這只是一種倚老賣老的行為。比起單純數據顯示的年資經驗,更重要的是,心態有沒有跟著時間調整?還是一直用過去的態度或方法處世?你的初心是否也隨著時代更新? 亞裏斯多德在《修辭學》中寫道,「隨著年齡增長,比起對未來的希望,人類更多是依賴過去的回憶生活,因此話也越來越多。」 我也是隨年齡增長,一邊回憶從前一路走來,如果有願望,那就是即使上了年紀,也想活在那個時代。現今的數位時代,反而可能是年輕一輩懂得比老一輩還多,因此如果還是只向年長的前輩學習,恐怕會很難生存。隨著年齡的增長,希望大家也能給自己與後輩學習的機會,所以我覺得不該再守著過去的初心,必須想的是不斷更新、不斷成長。 |
對中國旅客的檢查建議來自歐盟的綜合政治危機應對小組(IPCR)。該小組是由歐盟27國政府的官員組成的,與歐盟委員會早些時候提出的建議一致。 中共在過去三年一直在執行最嚴苛的COVID-19清零政策,但在上個月突然宣布取消清零政策,並於1月8日開始全面放開邊境,盡管一波新的感染已使中國醫院和殯儀館不堪重負。 IPCR還建議,所有乘坐往返中國與歐盟之間航班的乘客都應戴口罩,歐盟各國政府對來自中國的乘客進行隨機檢測,並檢測從中國抵境班機的廢水,以及進行病毒測序。 路透社稍早引述比利時公共衛生研究所病毒專家古希特的話說,檢測廢水是額外的監督措施,以確認中共官方提供的數據是否準確。 古希特說,比利時政府了解一些新冠確診者不會在飛機上使用廁所,因此新措施不是要追蹤確診者,而是讓當局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國的疫情。 國際頂級期刊《科學》(Science)周二(1月3日)刊文說,中共官方報告的死亡人數低得不可能,現在流行病專家越發擔心中共當局沒法及時監測出新的病毒變種。 缺乏中國可靠的數據已經破壞了各國對中國處理疫情的信心。包括美國和法國在內的十幾個國家已經宣布,他們要求對來自中國的航空旅客進行飛行前或飛行後測試。 白宮新聞秘書卡琳‧讓-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周二在一次簡報會上表示,「世界各國只是在采取審慎的健康措施來保護他們的公民」,北京「沒有報復的理由」。 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毛寧周二表示,將針對對中國旅客實施入境限製措施的國家「本著對等原則采取相應措施」。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