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Al9879

https://blog.jinbay.com/Al9879/  复制链接收藏

Al9879个人头像
Al9879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博客自定义分类
10/15/2009 2:10:00 AM [旅游天下] 分享

分享

一个被人忽视,而又大有作为的产业――应大力发展</SPAN> </SPAN>
            云南民族旅游餐饮文化产业</SPAN>
    一、发展背景:发族旅游餐馆文化产业无论从直观效果还是潜在价值看,都具有绿色、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特征,使之成为我省三大战略的重要组成,从而实现我省新经济、新产业的、发展与跨越。</SPAN>
  </SPAN>  建设绿色经济强省、发族文化大省和联结东南亚国际大通道是我省已定的经济社会展战略,同时也将旅游作为新的支柱产业。实际上旅游本身是绿色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独特资源的利用,</SPAN>
而这种利用不是掠夺和消耗资源而生产和加工出产品,而是将资源供人们观赏,它的资源也同其它产业无争端资源之虞,因此,是我省实施三大战略和旅游经济的重要组成。</SPAN>
    1、绿色</SPAN>。在民族餐馆用料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云南餐饮一有吃新、吃鲜、吃生习惯,并有春天食花、夏天食菌、秋天食果、冬天食菜之说,其原料全部天然,属绿色食品。</SPAN>
    2、文化。</SPAN>民族文化重要表现是餐饮文化,云南已形成的民族餐饮文化独具特色,如大理三道茶、过桥米线、傣家餐饮等,加之民族风情、民族风俗、民族礼仪等无不展现悠久的历史民族文化。</SPAN>
    3、旅游。</SPAN>云南除本身旅游外,更是东南亚旅游的通道。我省要建立国际大通道。一方面是国际贸易、合作与物资通道;另一方面是国际旅游通道。大力开拓东南亚旅游市场也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有效途径。</SPAN>
    显然,民族旅游餐饮文化在实施我省三大发展战略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重要地位。令人遗憾的是多年来我们忽视它的发展。作为一个课题,它从未有列入省级研究项目之中;作为一个产业更无人去考虑;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则一直处于然发展状态。这是一个被人忽视而又大有作为的产业,只要认真研究,纳入日程,制定规划,一个新兴的产业必将崛起,并在实现我省三大发展战略中发挥重大作用。</SPAN>
    二、现实分析:发展概况与问题分析</SPAN>
据初步调查,目前我省共有民族旅游餐饮企业5260家,全省餐饮年营业收入达48.8亿元,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从结构上看,普通餐厅(包括一、二级)为2419家,占总数46%,餐厅(包括涉外)1472家,占总数28%,其它餐厅578家,占总数11%。现状分析表明,发展与问题并存。</SPAN>
    </SPAN>1、已有民族餐饮文化龙头企业,但社会扩散效应不强。</SPAN>改革开放22年来,发展云南民族餐饮文化已在一些企业中开始实施。全省较好的是昆明,版纳、大理等地州市,其中尤为昆明。而在昆明2600余家餐饮企业中已涌现一批民族旅游餐饮文化一体化龙头企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分别为:以传统现代结合的歌舞饮企业——吉鑫园,滇味民族餐饮企业——过桥园、江氏兄弟桥香园;少数民族风情歌舞餐饮企业——南亚风情园、爱妮春、咚巴叉饭店;民族菜肴和民族文化为主的餐饮企业——十八怪风情园、老粥庙会等,并形成昆明风味城多处,滇也路已汇集84家餐饮企业,集中了滇、川、粤菜和民族餐之精华。尽管如此,市场认同度低。滇池路84家各色民族餐饮企业,仅有12家盈利,其余处于亏损或保本边缘,社会扩散效应不强,企业生存受限。</SPAN>
    2、出现了一批民族餐饮名店、名品,但数量不多,所占企业比重太小。</SPAN>据调查,全省民族餐饮文化型企业为320家,占全省餐饮总数的6.08%;全省餐饮九十年代认定的名店60家,仅占全省餐饮企业总数1.15%;全省名品菜肴183种,其中获国家各种类项有29种,获奖品种仅占总数15.8%;名品菜肴占滇菜总数的21.6%。</SPAN>
  </SPAN>  3、已有相当比重的餐饮企业具备文化娱乐设施,但民族文化味不浓。</SPAN>据调查,现有38.6%的餐饮企业有文化(卡拉OK、包厢、舞台)设施,这部分企业已达2030家,其中67%为酒店、宾馆、餐厅。但其设施80%以上为现代式,而缺少数民族文化格调和民族风味。</SPAN>
   </SPAN> 4、已挖掘了系列的民族菜肴品种,但创新宣传不够。</SPAN>多年来,少数民族传统风味菜肴未能得以充分挖掘。</SPAN>
    </SPAN>5、已开展了餐饮文化活动,但表现形式单一。</SPAN>尽管许多企业开展了餐饮文化活动但多数仅表现三种方式:一是民族服饰。各饭店服务人员着装为民族服装;二是民族歌舞演唱;三是环境布局及格调民族化。各酒店、餐厅大同小异,区别在于民族不同与规模的大小。如何使餐饮和文化有机结合、融为一体仍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SPAN>
    三、原因审视:计划与市场过渡,历史与现实矛盾,主观与客观相差。</SPAN>
 </SPAN>   1、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饮食管理体制,已难以应市场经济化的餐饮业发展,致使无力宏观指导与调控,使我省餐饮业处于放任自流,自行发展状态。</SPAN>如2000年9月5日由中国烹饪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华名小吃认定会”,全国20个省(市)参加,申报了628种菜肴,经国家认定554种,比第一届369种增长70%多,这样一个全国饮食界的盛会也是宣传地方饮食的最佳时机,我省却无任何单位组织和参加。由此,餐饮业处于企业自行发展,放任自流状态。</SPAN>
 </SPAN>   2、城市改造建设中,民族餐饮业的网点布局未能纳入规划,得以扶持,致使众多名店、老店消失或难以为继</SPAN>。20年来,尤其是近5年,我省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省会昆明已有国际大都市雏形。但同时在改造建设的同时原有的一些百年或几十年的餐饮店、老店随老城区、旧街道的改造也消声匿迹。一些老店、名店因街道造后,楼房价格难以承受,又无优惠政策加以扶持,而无法维持在原址经营,有的则破产消失或者合并。由此,相当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餐饮企业退出餐饮业。</SPAN>
   </SPAN> 3、企业管理者文化素质氏,其经营的企业必然文化含量低,由此也难以形成真正的民族餐饮文化</SPAN>。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许多企业的管理不具企业管理与民族文化基本素质,企业高层管理者:初中文化水平(调查45个企业)占36%,大学以上仅占7%。在已经开展餐饮文化活动的企业,也少有企业文化与理念,多为人为炒作。发展民族餐饮文化,企业要先有文化,而企业文化还在管理者的文化素质。</SPAN>
 </SPAN>   4、厨师队伍老化、弱化,加之厨师等级认定发证把关不严,致使队伍整体素质下降,一些我省传统的名肴、名菜几近失传</SPAN>。应当看到,我省曾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厨师队伍,仅昆明市饮食公司在90年代就有40名厨师被派往我国驻外使馆、公司工作,但近几年,厨师队伍整体素质下降。我们调查中的企业有几名特三级厨师至今做不成一席菜。对云南在全国获奖的29个名菜,仅有15%左右的厨师说能做下来,其它人都做不全。</SPAN>
    </SPAN>5、民族餐饮文化一直未能得到省市领导部门应有的重视,一直难以纳入日程加以扶持,致使饮食业中靠自身发展,步履维艰</SPAN>。改革开放20年来,我省各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其中很多行业也得到了省市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政策倾斜,而餐饮业则无此优惠;20年来,省市研究部门进行了几百个有关我省经济发展方面的课题研究,而唯独没有民族餐饮业;省市政府的工作日程上也从未将民族餐饮业的发展做工作问题研究。由此,企业只能自行发展。</SPAN>
四、 </SPAN>对策建议</SPAN>
(一)加强领导,纳入日程,积极扶持,促其发展。</SPAN>
    1、加强领导,纳入日程。建议省政府成立民族旅游餐饮文化协调领导小组。由省委宣传部、省经贸委、省旅游局、省民委、省商业厅、省文化厅、省农业厅、省社科院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亦可在民族文化领导小组下,设餐饮文化办公室,以纳入日程,进行协调领导工作。</SPAN>
    2、积极扶持,促其发展。建议省委政策研究室、省政府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民族旅游餐饮文化产业政策研究,提出扶持政策,促进发展。</SPAN>
(二)正式立项,深入研究,协调各方,制定规划。</SPAN>
    1、建议将《云南民族旅游餐饮文化产业研究》的课题正式立项,由省经济研究中心或省旅游局牵头,深一步研究;同时协调省经贸委、省计委、省商业厅等部门研究、制定民族餐饮发展规划。</SPAN>
    2、深一步研究,应分民族、旅游、餐饮、文化四个课题,同进,各地州进行专题研究。课题研究时间在6个月左右。</SPAN>
(三)建立民族旅游餐饮文化培训基地,开展民族餐饮文化国际合作与交流。</SPAN>
    1、民族旅游餐饮文化产业的形成,要有教育支撑。因此,建立教育基地,以培养适合现代市场经济,又熟知云南餐饮文化,撑握民族餐饮技术的人才,是产业形成的关键。</SPAN>
    2、成立民族旅游餐饮文化国际交流中心。该中心设在省旅游学校。该校已同美国夏威夷大学合作办学,并有学术与教学交流,美国夏威夷大学内设“东西方饮食文化交流中心”,如我省成立此中心,可同国际接轨,也为云南民族旅游餐饮文化走向世界建立一条交流、宣传通道。</SPAN>
五、 </SPAN>举办民族旅游餐饮文化节,开展旅游餐饮文化强势宣传。</SPAN>
采取多种形式、多方式进行民族旅游餐饮文化宣传。建议组织有关部门拍摄《神奇、独特的云南民族餐饮文化》专题片,内容包括:民族菜肴烹饪技艺、民族餐饮习俗、民族餐饮文化、民族菜肴精品解析等。其中,小专题可在中央台播放或制成光碟发行。同进组织企业开展其它形式宣传。</SPAN>
    六、精心组织,加强管理,开展云南民族饮食名品、名店、名小吃认定活动</SPAN>
    1、由省烹饪协会牵头,与中国及省烹饪协会举办,在全省开展云南民族饮食名品、名店、名小吃认定活动,通过“三名认定”活动的展开,推动企业挖掘、提高民族菜肴,规范企业经营,增加企业文化含量。</SPAN>
    2、为了进一步推动企业参与和产业形成,可成立“云南民族旅游餐饮文化研究会”,“云南民族餐饮烹饪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会”。</SPAN>
    七、制定政策,市场操作,尽快形成云南民族旅游餐饮文化产业</SPAN>
云南民族旅游餐饮文化产业需要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尤其是在税收、管理、工商、金融、交通、城市规划等方面可以予以支持,对此需要有一个统一的政策。</SPAN>
 
                         </SPAN>
                                        </SPAN>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10/15/2009 3:20:00 AM [文化艺术] 分享

分享

  高级跟单员工作技能提升实战训练(</SPAN>深圳,11</SPAN>月7-8</SPAN>日)</SPAN></SPAN>
【培训日期】</SPAN>2009</SPAN>11</SPAN>7-8</SPAN>日</SPAN></SPAN></SPAN>
【培训地点</SPAN>】深圳</SPAN></SPAN>
【培训对象】</SPAN>企业的跟单、业务、采购、生管人等专职人员,以及厂长、总监、经理等干部,尤其适合制造型企业的业务副总经理带领管理干部集体参会。如课后能在总经理的主导下召开研讨会议,针对现状进行分析、对策,对于提升跟单水平,提高运作效率,促进客户满意等,都会收到很好的效果。</SPAN></SPAN>
【课程背景】</SPAN></SPAN>
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残酷无情!交期短,品种多,批量小,同质化,价格下滑,成本上升,品质严格,操作无序,订单易变,客户挑剔,拖欠货款,贸易保护,产权纷争等等,都成了阻碍业务进一步发展的堡垒。在这样日趋严峻的形势面前,企业应该整合运作流程,发挥优势资源,培养员工队伍,先把接到的订单做好,然后,再谋图拓展

阅读(183)评论(0)

10/15/2009 12:09:00 AM [体育运动] 分享

分享


本报讯(记者/王慧通讯员/陈淑霞)位于东莞厚街镇珊美村的嘉利达大楼一栋6层高的工业大楼,随着租金的到期,珊美村委会将整栋大楼转为商业出租,租金从原来每月5万多元增加到现在的12万多元。嘉利达大楼的这一“转身”,昭示着珊美村推进“退二进三”,加速村组经济转型发展的尝试全面开始。据统计,近两年来,珊美村完成“退二进三”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
  旧厂房“变身”综合农贸市场   在厚街镇兴隆路一带,原本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旧厂房已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百汇商城”、“百汇电脑城”。而位于兴隆路的“珊美第一工业区”也被“珊美兴隆小商品小吃集散市场”取代。而百汇商城的转型,使得原来的租金翻番,从13万元跃升至现在的26万元。
  兴隆路的修缮,加上百汇商城和小商品市场营业,使周边村屋房子出租率上升两成,临街店铺从原本10平米租金1300元,变成现在的2500元。
  同样,原本在珊美大道南的建宏鞋材厂也已搬离得踪影全无,取而代之的是珊美综合农贸市场。“珊美综合农贸市场共有4层,目前我们实行分步走,首层共有130多个摊位,招商情况很好,招商率达九成多。”
  据珊美村主任尹启芳介绍,珊美综合农贸市场前身为一鞋材厂,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

阅读(125)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