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上):从左至右:梅哒,彼得,米开,石头和安娜(照片由伊丽莎白摄影); (照片下):从左至右:安娜,梅哒, 伊丽莎白,石头和米开(照片由彼得摄影) 方鸿渐在内地教书的时候,来了一个讨厌的教育部学监。说话咳嗦一口接一口,讲话必然以“兄弟在英国的时候…… ”开始。我现在发现我都快变成了这个讨厌的学监了,除了不咳嗦,一口一个“兄弟在丹麦的时候……”。 好!“当兄弟在丹麦的时候……”,除了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三门语言之外,丹麦人全民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学习英语,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学习德语。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英语相对而言距离斯甘的尼维亚语(丹麦语挪威语瑞典语三门语言和称为斯甘的尼维亚语Scandinavian)较远,要多花一点时间来学,所以要“从娃娃学起”。而德语和斯甘的尼维亚语相近的地方比较多,相对而言容易学习,可以晚一点时间来学。 当然丹麦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听得懂瑞典话。挪威文,丹麦文和瑞典文三者之间的关系大概是这样的。他们几乎接近,基本上大家之间应该可以听得懂对方。相对而言因为挪威四百年是丹麦殖民地的缘故。丹麦文和挪威文更为接近,和瑞典文距离最远,挪威文居中。他们三国人互相沟通应该没有问题。如果有,那么就是挪威人给丹麦人和瑞典人当翻译。基本上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Sjælland)因为和瑞典比较接近的缘故,西兰岛人听瑞典语比北欧海鸥所住的玉兰岛(Jylland)人更能听懂。http://en.wikipedia.org/wiki/Jylland_ship 而玉兰岛人因为和德国接壤的缘故。他们的口音十分德国。 挪威丹麦口语大概象是北京话和东北话的区别,文字相当于我们看繁体字中文和简体字中文的区别。 北欧人的英文程度不是国人老是处在在“学”的程度,而是可以看电影,电视,看报纸杂志,看专业书,可以交谈(虽然稍微有点口音但是绝对流利),可以写稍微有点语境不顺但是绝对流畅的科技文字。 中国的英语教学方法不是“事倍功半”,而是事二十倍而功十分之一。而且中国的英语师资差到令人发指,误人子弟的地步。我在丹麦只学了八个月,就全部用丹麦文和人交流了。只学了十个月就上大学了。从我自己在丹麦学丹麦文和在美国学法文的经验(虽然因为没有语境只是学的哑巴法语,但是学到了很多很好的外语教学方法),我感到在外语学习当中, 语境和教学方法是两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语境无法勉强,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出国学习。但是可以提高外语教学方法。这个话题我日后另文再谈。 虽然丹麦积极翻进翻出外国文献,是排在世界前10位的被翻译作品最多的原创语言,和翻译其他语言的原著最积极的前10名语言。但是因为北欧本国市场小的缘故,北欧大学大三(相当于中美两国的研一)以上百分之四十以上的教科书就是用英文原文书了。因为在国外读书和在中国把有限的几本古董教科书背熟的教学方法不同,阅读量极大极广(我大三的时候大概每星期六百叶资料要看)。最前沿的知识和信息都是英文的, 或者在英文杂志上,靠翻译就来不急了。 当然丹麦人从小大家就会看英文书。 我大一的社会学入门书就是当时西方这个领域的权威 Anthony Giddens 的著作。而他的著作仿佛不久以前才被翻入中文,只有社科院的研究人员看。一本将近二十年前西方就用的书,最近才被中国的“高级知识分子”看。这样能不落后吗??? 再拐一句,国人对诺贝尔文学奖发疯,但是中国作家为什么不得奖的原因除了中文和世界语言的孤独性以外,就是中国作家的思想和境界低。你看到的层次,别人已经比你看高了几层, 或者几十年前就看到了。这样怎么能得到诺贝尔这个发给注重思想性,前瞻性和独特性的奖呢?当然诺贝尔奖只不过是这个世界上千千万万个“奖”中的一个。得不得就和姜文说参加世界电影展就是赶个电影集一样,用不着急赤白脸。 我的同学们的德语是可以能听,也能懂看专业书。我大三以后2%的教材是德文的。对此我向老师说明,老师同意我完全放弃看德文书。 “当兄弟我在丹麦的时候……”,北欧人从小就养成了看原文书的习惯。当然大家还是十分担心英语对丹麦语的侵害。因为“当我在丹麦的时候……”,丹麦大概五年才拍了一部丹麦电影和几部丹麦文的电视剧。其它几乎全部都是美国电影和电视,配丹麦字幕。可以说除了看新闻,看报纸,听谈话节目,看印刷书,丹麦已经被美国文化和英语入侵得厉害。这是十几年前的实情。现在一定更甚。当时和法国保护法语的纯洁性一样,很多人发起保护丹麦语行动。因为丹麦文和法文对比,自然更加脆弱。 北欧人上了高中之后再选学一门到两门别的外语,譬如法语,西班牙语,中文什么的。 鉴于欧洲人上流社会一定要说法语,英语一定要用伦敦口音的约定俗成的看法,最多的是选学法语。 丹麦女王就是讲十分好的伦敦腔英文,几乎没有丹麦口音。她在家讲法文,并且翻译法文著作。同时因为她母亲的关系,也讲十分好的瑞典文。(一般丹麦人是会听瑞典文,不会说。) 丹麦女王的丈夫Henrik亲王生于法国北部,是东亚语言学硕士。除了母语法文,会讲英文,丹麦文,越南话和“最典雅的中文普通话”。 照片左:石头和彼得(照片由不知道谁摄的影) ; 照片右:从左至右:伊丽莎白,安娜,梅哒,彼得和米开(照片由石头摄影) 我的同学彼得当时十九岁(照片左:石头和彼得),学习累了休息脑子是看法语小说。 我的房东,哥本哈根大学英法文学硕士,每周是一个“法语角”的老师,还有几个固定的学生。 有的北欧人的中文可好呢。九四年就是一个丹麦汉学家催我去看林语堂的书。他对于一个中国人没听说过林语堂感到无比气愤。他拿着林语堂的《吾国吾民》给我,并且用他的山东口音中文跟我说:“快去看!快去看!《误 -国 -误 -民》!” 北欧大学鼓励大学生全球旅行和到外国念书。大学有和全球各地几百个大学的和约, 让学生五年大学可以到国外念两个学期,带助学金出国念书,成绩好的还有奖学金, 学分可以换回本国学历。但是基本上我有的丹麦同学只是去欧洲和美国的大学读书。不去亚洲,非洲或者大洋洲。 所以说北欧人至少讲五门语言:丹麦挪威瑞典三门和英语德语两门。上大学的会讲至少六门语言,除了以上五种,还会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和中文什么的。而且是会说会看会听的“真会”。 从左至右:伊丽莎白,彼得,米开,梅哒和安娜(照片由石头摄影)</SPAN> 人为什么要学外语?我最爱的会英法西三门外语的杨绛这样回答,每学会一门外语,就多看到一个美丽的世界。 根据一个统计,每学一门外语,智商就上升十个点。因为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渠道更多更广。 丹麦著名女作家, 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获得者, 走出非洲的作者: 卡恩布里克森(Karen Blixen) 的所有作品,都是 阅读全文>> |
什么是时务?现实社会各阶层各行业思想意识经济状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国内国际政治文化经济科技动态等等,谓之时务。百姓都应识时务,更不用说官吏。 识时务是官吏的必需素养,是头等的功课。好在目前互联网络的实现,为官史们识时务提供了一个十分便利的条件。例如要了解民意,亿万人民都在网络上写有日记和思想表达,要了解人民在想些什么,呼唤些什么,歌颂什么,唾弃什么,敲入相应的字词就能一目了然。要了解其它的时务内容,也是一样。百姓要识点时务,也可以网上读点东西。网络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划时代意义,只要是稍识时务者都会有此共识。如果对网络实施一些不适当的管制。致使民意不能畅快表达,那是做了一件诒笑天下的蠢事,蠢事只能在笑骂中收场,白折腾。这便是时务,不要不识时务。 |
“你报名了吗?”风靡一时 “你报名了吗?” 本报讯(记者耿愿)“汉口北批发第一城·青春长报选美大赛”自3月31日起正式启动“高校行”以来,经过近10日紧锣密鼓地活动与宣传,网上、网下报名者已逾千人。昨日“高校行”第八场——走进武汉市体育舞蹈学校,又在校园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旋风:女生们奔走相告,一句“你报名了吗?”成了当日同学们最流行的见面问候语。 中午下课后,校园内的报名咨询台前便围满了跃跃欲试的女生,“我早就在报纸上看到过比赛消息,关注了好几期”,“我想参加,你也陪我一起报名吧”,年纪尚小的女生们害羞地小声议论,就是不敢第一个报名。“那让我来试试吧”,刚下舞蹈课的高二学生罗钰婵率先打破局面,记者正暗赞她的胆量,一聊才知这份勇气就是得益于之前的多次选秀历练。填好表格,她开心表示,“你们终于来我们学校了,不然我还准备抽空去报社报名呢”。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女生们一下子炸开了锅,“给我一份报名表”,“我也要填一份”。自己填了还不够,不少女生还跑回寝室、食堂和练功房,拉拢好友一同参加,帮着义务宣传,报名的消息很快便人尽皆知。从12时30分到中午1时,半小时的功夫工作人员就收到了50多张报名表。“也许我们以后都是属于舞台的,我们渴望这样的机会展示自己”,女孩们笑容灿烂地说。 “青春长报选美大赛”进驻武汉体育舞蹈学校,得到校方鼎力相助,副校长李跃辉坦言,“自4月1日在《长江日报》头版看到了活动消息我就一直关注,我支持我的学生在好的平台得到更综合的锻炼”。 ...阅读全文>>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