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Bob989

https://blog.jinbay.com/Bob989/  复制链接收藏

Bob989个人头像
Bob989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5»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
博客自定义分类
8/7/2009 6:32:00 AM [体育运动] 分享

分享

劍道的歷史
 
一、劍道的開端
    日本自古就有刀劍使用,有許多武器之中,刀劍因有其兩種意義,而被特別重視,其一是刀劍本身為武器中的靈魂,不論作為防禦或攻擊,刀劍都是必要的用具。由於是戰鬥不可或缺的東西,其使用方法自古以來就有各種研究。隨著使用方法的變化,刀劍的製作也隨之改變,從刀劍的歷史來看是顯著的事實。刀劍另一種意義是如同祈禱、祭祀、神祐等的象徵性效用。研究古代神話和傳說就不難了解。作為三種神器(帝位的象徵,歷代日本皇帝繼承的三種寶物)之一,如有祈願或還願及奉獻刀劍於神前,以及將軍的任命也賜予寶劍等等來看都是這種意義的確證。

    日本刀演變成近代的型態之前,古代日本大都使用中國式刀劍。西元第十世紀,日本歷史是貴族中心的政治。政治紛亂,於是地方土豪為了保護土地不得不聚眾習武,武士於焉誕生。武士遂致力於刀法、劍法的改進,由於中國式劍法改變為日本式劍法。安平時代中期至末期的前九年、後三年之役,以及保元平治之亂,增加實戰經驗之後,形成了日本
獨有的劍法。即今天日本劍道的基礎。

    這些歷史也影響刀劍的製作,先前的平造形、直刀形中國式刀劍,由於有稜線或帶彎曲的日本式刀劍取代。到平安時代中期以後已成為純粹的日本刀。

    古代刀劍的稱謂大和時代稱為或。奈良時代採用擊劍的字眼,但發音仍為或稱做。在安平時代則稱為。


二、劍道的發展
    將劍道的歷史粗略加以區分,可分做:自刀劍開始帶有意義的時期至明治初期;自廢刀令實施的明治時代至第二次世界大戰;而後迄至大戰後的現在三期。

    由於武士的出現自中世以後,在武士階級支配之下形成了新的社會。迄至近世,武士是社會活動的主角。自源賴朝以勤儉尚武為指導精神施政以後,其政策成功造成刀法盛行,而其教習法也逐漸統一起來。由於相繼發生戰亂,大家都認識刀劍操作和訓練的重要性,於是實際反覆其練習。

    室町中期以後,也是戰亂的時代,不單是武士,一般老百姓也都競相習武,有的是要自衛,有的要做仕途高升的墊腳石,於是劍道風氣越來越盛。所謂劍道師範者也產生,劍法也被整頓統一起來。自此出現明確的流派名稱,甚至也有分派產生,當時的劍道諸流派之中,作為始祖而具有代表性的有神道(當)流、影流、中條流等。

    當時了劍道練習方法,因為還沒有防具和竹劍,以無任何保護物的面和手用木刀練習自無法自由地打擊。各流只做形的反覆練習,進擊至靠近對方面前即停止,不再繼續打下去。由於經驗的累積,能擊至愈近皮膚其技術就愈優秀。室町時代以(兵法)稱呼劍道。

早就有(孫子兵法)和(吳子兵法)等書流入日本,而古代有(平法學)這個詞,可能這些是造成稱呼(兵法)的原因。但兵法這個詞,包括行政法和作戰方法,不是單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8/7/2009 9:38:00 AM [旅游天下] 分享

分享



卢植墓位于涿州市清凉寺办事处卢家场村(卢植故里)北约100米处。墓地占地10亩,修建于2001年。墓地座北向南,南有停车场,自停车场向北,有一仿明清影壁遮掩山门,影壁高4.8米、宽19.8米,影壁后面是山门,山门为仿唐建筑,高约7米。山门以里有东西殿各三间,均为仿唐建筑。东殿曰范阳堂,西殿曰敦目堂,中轴线上为甬路,甬路向北踏仿汉石桥过金水河为仿汉牌楼,牌楼高宽各约4米,牌楼北有阶梯可到封土处,封土高约3米,直径9米,即为卢植墓。
   涿州卢氏家庭素有“代代出名士”之称,在历史上著名的人物有数十位。其中史书上记载最早、名望最高的,当数东汉被誉为“才兼文武”的政治家卢植。卢植,字子干(?—192)。少年时拜经学家马融为师,被朝廷誉为“才兼文武”。灵帝时任博士,后派往九江、庐江任太守,后以病辞官。
   卢植辞官后回家著述,作《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并上书陈述整理古籍,设立学官,为此拜卢植为议郎,与当时著名学者马日石单 、蔡邕、杨彪等人共校《五经》,续补《汉纪》,后任尚书。
   中平元年(184),河北地区爆发黄巾起义,卢植为北中郎将,奉命率兵围剿。卢植围广宗,与黄巾军相持城下。时小黄门左丰来广宗诣军,以卢植没有送礼而对卢不满,在皇帝面前进谗,诬卢围而不战。卢植由此被押回京,帝欲加罪,后经车骑将军皇甫嵩说明实情方被赦免。
   东汉末年,王纲日坠,宦官张让劫少帝刘辨出京,众官员无人敢制止。卢植一人深夜追赶,与河南中郎掾闵贡一同把刘辨救回。刘辨死后,董卓当政,图谋篡逆,公开议皇帝废立之事,众官员没人敢言,独卢植正颜抗议,董卓大怒,要杀卢植,议郎彭伯建曰:“卢尚书海内人望,今先害之,天下震怖”。卢被免官。卢植料董卓终将加害于已,乃以病求归,隐居上谷。初平三年(192)卒,葬涿县东河村。
   卢植以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为历代所敬重。曹操征柳城经涿县,曾命守令,遣丞掾修缮卢墓,并岁时祭扫。后从祀于孔子庙庭之中。卢植后人,历代不衰,至今仍繁衍于海内外。
  
...阅读全文>>

阅读(86)评论(0)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