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台湾最想了解的自然还有台湾的古迹。两岸同文同种、血浓于水最根本的理由之一正是拥有同一份历史。不过大陆和台湾在近代的历史上毕竟有分有合二十世纪以后还是分的时候多于合的时候各自的历史也因此显现出不同的轨迹。这就增加了彼此的神秘感。 诉我他是台南市红树林保护协会的理事长、台南市文化局古迹导览解说员、垦丁国家公园义务解说员。整整一天黄先生带领我们游览不厌其烦地应对我的好奇。我不知道他的年龄但知道他肯定比我年长却正在长荣大学的台湾历史文化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我想那必定是兴趣使然我也不知道他的本职但知道他已经乐此不疲地做了十多年的文化义工。 朋友告诉我象黄先生这样的情况在台湾是普遍的这很让我叹服。台湾民间社会的成熟和担当是台湾的真正力量之所在是台湾最可宝贵的“软体”。正是在这个方面台湾值得大陆急起直追认真学习。 同时我愿意再次向台湾当局者进一言台湾独特的历史、文化、民俗是最能够吸引大陆游客的相比之下高楼、购物尚在其次。如何更好地规划、保护、开发台湾这些方面的资源已经是一个迫不及待的课题了。近年来大陆政府在上述方面高度关注、大力投入尽管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但确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积累了不少经验。这是值得台湾借鉴的。 我是一名历史学的教师历史是我的主要关注所在。同时我也深切地了解沉醉于历史并非历史学从业人员的专利而是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所以我想大陆来台湾的游客也一定会把凭吊台湾的古迹列入自己宝岛之行的日程。 感谢星云大师的慈悲老人家总是那么善解人意为别人考虑。到了佛光山的第二天大师就嘱咐弟子们为我做好了安排。7月7日慧宜法师、妙开法师、吴淑华师姑以及荣利师兄不辞辛劳引导我做了一天的台南之游。 这次首航来台湾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原则用文字如实地记录下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心灵感受到的一切将之传达给两岸的朋友们与他们分享向他们请教。我不掩饰由衷的赞美也不回避善意的批评我确信台湾和大陆的朋友们都会认可我的这种态度。 各类古迹特别是和儒家相关的古代建筑应该是数 阅读全文>> |
你上次在博文中写到,老板要讲好一分钟话。你对老板们的讲话还有什么看法? 老板要少用哲学语言。我在余光中先生家里,想到了这句话。 今天上午在台湾,拜访余先生。余先生讲话的风格没有变。他对东西方语言都很有研究,诗写得富有哲理,寓情寓意都很深,又通俗易懂。他说的、写的都很白,像那首“乡愁”,很多人都能背诵。 台湾的曾仕强先生,对中国话也很有思考。原想拜访他,因行程内容较多,就放弃了原来的想法。 曾先生的《中国式管理》、《大易管理》我还没有认真看,但他的一篇小文章,我却过目不忘。 他讲,中国话需要用心领悟。比如,有一位新闻记者采访摊贩。记者问摊贩甲:“如果政府把大家集中起来,你愿意接受政府的安排吗?” 摊贩甲回答:政府早该这么做了,我们也不愿意这样流动啊,很辛苦的。” 摊贩乙答道:“很好吗,只要有合适的地方,我一定去。” 摊贩甲、乙都是“哲学家”,说的话含意很深。年轻的记者却听不出玄机,竟然做出这样的结论:“我们一直认为流动摊贩不支持政府的方案,现在事 |
传统上为了解除海鲜、六畜等的腥、膻、臊味,常用料酒、五香、八角、花椒、桂皮为调料,而这些调料难免有喧宾夺主之嫌,往往口味盖过菜品本身的滋味。而用茶叶做调料,去腥、去膻、去臊味、去杂味,不但不会喧宾夺主,反而和原料相得益彰。这就是茶宴。
所谓茶宴,便是取茶的色香味,加入菜品中,使菜式更美味更美观。 人们熟知的“龙井虾仁”当然算是茶宴的一种,但因为龙井怕滚烫的开水,否则便要变“色”,所以菜中的龙井只是取叶子的嫩芽,在虾仁烧好装盆后,摆放在旁边,起到“卖相”的点缀,吃口里并没有茶的味道。真正意义上的茶宴,是要将茶真正地渗入到菜里,使菜的品相味道提升,它巧妙地利用了“茶如君子”的特性,使“菜”永远第一,而“茶”永远甘当陪衬。 现代茶宴</STRONG> 其实,茶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当时也叫做“茶果宴”,主要是一些以茶水或茶叶制作而成的过茶点心,有点像英国的“下午茶”。 而在现代中国,刘秋萍算是茶宴创始第一人了。17年前,爱茶的刘秋萍女士经过长久的测评及尝试,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