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ydjhmf1986

https://blog.jinbay.com/ydjhmf1986/  复制链接收藏

ydjhmf1986个人头像
ydjhmf1986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博客自定义分类
10/22/2009 4:38:00 AM [文化艺术] 分享

分享

1975年1月,设在江西的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根据中央办公厅文件指示,秘密研制一批供毛主席专用的生活用瓷,工程代号为“7501”。30多年过去了,这批“神秘”瓷器的价值也由当初的几十元翻了数万倍:一只“7501瓷”调羹10万元,一个小瓷碗170万元,一壶十杯的一套酒具200万元!

所有瓷器均有盖

碗、碟子、盘、茶杯、小醋瓶……记者看到,所有的“7501”瓷都是白底,看上去晶莹剔透;所有用具上的花色归为两类:有的是艳丽的梅花,还有的则是粉嫩的桃花。和平常人家用的餐具不太一样的是,除了调羹外,所有的餐具都有盖子。






这批瓷器的收藏者夏建平告诉记者,当年为了烧制“7501瓷”,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专门组织了40多位顶尖高手,突击研究设计,选用最好的材料,用最好的工艺进行生产。“当时中国最著名的陶瓷艺术家汪桂英、洪国忠、王锡良、戴荣华等人都参与其中,据说,原材料是从10多吨中选出1.2吨,来专门烧制7501瓷的。而图案,则选用了釉下红梅和釉上水点桃花等,之所以用梅花和桃花,是因为毛主席喜欢这两种花,而且他专门为这两种花写过诗。”为什么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带盖子呢?夏建平解释说,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考虑到毛主席工作很忙,饮无定时,所以特意配备了保温盖;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用餐地点比较远,端来端去不方便,所以特意加了盖子。  

曾被当成职工福利发放

由于工作保密,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不知道这件事情。后来这些瓷器是怎么流传到民间的呢?夏建平告诉记者,当时“7501”瓷的研制数量为1万件,出窑后完好的仅有4000余件。经过精心挑选,送发北京千余件,还有的送到了湖南,剩下一部分留在了江西封存库房。 “按规定,封存库里的应全部销毁,但考虑到专用瓷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破损需要补充,所以只毁掉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留着做储备。”

1982年春节,研究所将封存的部分器型较小的“7501”瓷连同其他库存产品一起分发给了本所职工当成福利。此后这些神秘的瓷器才为世人所知。夏建平说:“1988年,我从马晓峰那里知道了‘7501瓷’,并听说,民间散落了一批这种瓷器。于是,我找到了当年轻工业部陶瓷工业科学研究所的员工,以50元、30元不等的价格,收购了一批这种瓷器。”

小小瓷碗价值170万元


在展览现场,一个只有饭碗大小的瓷碗引起了大家的注意,这个碗和其他生活用品花纹不一样,碗壁上烧的是芙蓉花,看上去,芙蓉花正在盛开,在灯光的衬托下,显得格外娇丽。看记者们感兴趣,夏建平有些得意,他说:这是高白釉双面画芙蓉花观赏碗,并不是餐具,是专门给毛主席欣赏的,一共只有20只,早在1997年就曾在拍卖会上拍出170万元!“这个碗是1996年,我到一个收藏者家里磨了好多次,最后用一个名人烧制的花瓶和10多万元换来的。”

不仅瓷碗值钱,就连小小的调羹也是价值连城。夏建平说,1990年,自己花个30元、50元,就能收购到一件“7501瓷”,后来,这批瓷器的价格就渐渐上涨了,他出手可以卖上万元;如今,这批东西,每一件都必须花几万元才能收购到。“据我所知,现在,‘7501瓷’主要被新加坡的李中权、上海的张老板以及私人收藏家孔先生收藏。一些有头脑的商家,光靠‘7501瓷’的买卖,就已经成了大富翁。”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10/22/2009 4:39:00 AM [文化-历史] 分享

分享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窑一片”,这句在收藏圈内流传了数百年的名言,说明了宋瓷在中国收藏界中的地位。进入21世纪以来,以唐宋为代表的高古瓷,在收藏市场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5年前买的耀州窑、磁州窑等瓷器,如今已经涨价至少10倍以上,高古瓷到底魅力何在?本刊记者走访了著名瓷器鉴定家、古道美术馆馆长宋涛。

 

何谓“高古瓷”,或许很难给出一个准确答案。在市场上,有人将“高古瓷”划定为宋元朝,有人将它定为宋朝以前,还有人将唐宋时期烧成的瓷器列为 “高古瓷”。不过,无论怎么划分,它往往是相对于明清瓷器而言。由于年代久远,不少“高古瓷”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比如宋时的汝窑瓷。目前,汝窑传世品仅 60余件,其中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24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17件,上海博物馆收藏8件,英国戴维特基金收藏7件,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收藏7件,美国圣路易美术馆收藏1件,天津博物馆收藏1件,另有3件在私人手中。也就是说,全世界现存的汝窑数量十分有限,而且绝大多数在博物馆中。

高古瓷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它跨度年限大,是中国陶瓷史上辉煌的一页,重要的一环。郭沫若曾说过,中国陶瓷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新发现的窑址或者瓷片都有可能填补陶瓷史上的一项空白,世界上绝大部分博物馆,都没有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中国高古瓷的收藏,这也就是说,博物馆需要高古瓷去添补。陶瓷是时代的产物,高古瓷的研究,对于研究当时社会的生产工艺及历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艺术的角度看,高古瓷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含蓄、内敛的美,它不像明清瓷器通过图案色彩等直观元素去表现美感。高古瓷的艺术美感是超越了工艺的美感。它散发出一种不可抗拒的美丽和诱惑。就拿宋代的青瓷来说,单一的釉色,朴素的质感,它并不张扬华丽,体现出的却是内在的美,体现出宋人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意境,是能让人深思、感叹的美。这种内在、含蓄的美相比直观上的美,更让人回味无穷。而高古瓷这种含蓄、内敛的美感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的价值的,含蓄而不尚外露,自然而不尚雕琢,质朴而不尚奢华,和谐而不尚冲突。

高古瓷的收藏门槛要高于明清瓷器,对藏家的专业知识、眼界、经验的要求也更高。在学术界,高古瓷的研究远不如明清瓷发达,即便是钧窑这样的品种,很多传世器的断代也存在一些疑问和争论。例如,有些明代的官钧前些年被某些顶尖拍卖行当作宋钧拍卖。钧窑自宋代兴盛于河南以来,不但皇家烧造,民间也烧造,绵延数百年,窑口遍布全国各地。如果想收藏钧窑瓷器,必然要对这数百年全国各地的窑口进行一番研究,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但是,收藏高古瓷的乐趣,也不是收藏明清瓷可以比拟的。赏玩新瓷者,总是先被新瓷上的彩绘图案所吸引,当藏家赏玩到元明清青花之后,就会感觉到明清官窑、民窑彩瓷太喧闹,即青花比五彩、粉彩、斗彩清静。而当藏家赏玩到宋五大名窑、宋龙泉窑、耀州窑青瓷、宋建窑、吉州窑里瓷、唐三彩、三国魏晋越窑青瓷之后,你又会感觉到宋代及以前的单色釉青瓷、白瓷、黑瓷,比元明清青花深沉,唐三彩恢弘的造型和浓烈的颜色,远比明清瓷更具吸引力。

在高古瓷中,特别是北宋汝官窑在国际拍卖场上极为罕见,1992年苏富比拍卖行在纽约的一次拍卖会上一件直径仅8厘米的汝窑小盘曾以154万美元成交。宋瓷本身存世的数量就很少,进入市场中的数量就更少。2005年9月21日在纽约苏富比的“白马轩藏中国陶瓷专拍”推出了55件白马轩主人收藏的唐宋陶瓷名品。这也是近年来中国陶瓷市场出现宋瓷拍品最多的一次。这样的专拍可以使宋瓷市场的透明度加大,提高宋瓷的市场地位。

进入2008年后,高古瓷的价格更是一路上扬。在2008年纽约苏富比春季拍卖会上,一件五代北宋时期的耀州窑刻牡丹花纹水注以18.1万美元的价格成交。3月19日纽约佳士得推出的一件宋代龙泉窑青瓷双耳瓶以228.1万美元成交,这是迄今所知全球范围内成交价格最高的龙泉瓷,一举打破了龙泉瓷器拍卖成交的千万元大关。国内在今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一件南宋官窑青瓷粉青釉纸槌瓶以6752.75万港元落槌,拍出了全球范围内宋瓷的最高成交价。

宋瓷精品的天价成交,得益于其存世量的稀少。以汝窑瓷为例,有不少专家认为,目前汝窑传世品仅60余件,其中台北故宫收藏24件,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17件,上海博物馆收藏8件,英国戴维特基金会藏有7件,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1件,美国圣路易美术馆1件,天津博物馆1件,另有两三件在私人手中收藏。也许除上述之外,还有其他汝窑瓷器存世,但数量也多不到哪里去。稀缺性,决定了以宋瓷为代表的高古瓷未来的升值潜力,在这个市场尚未全面启动之前出手,是百年难遇的良机。

阅读全文>>

阅读(1088)评论(0)

10/21/2009 4:27:00 AM [博客广场] 分享

分享

 

  总是听90后他们说自己比较前卫,非主流意识比较强。

  其实,90后并不是特殊的,他们认为的先性后爱也能够在早期的80后、70后甚至以前的一些人身上体现出来。只不过,现在流行开口闭口 90后而已。首先我得说明白先性后爱这个词的来源,这是笔者写了一篇《80后拍拖的经典模式》后一90后给我的启发,他的大意是说:你们80后还好,我们 90后,直接就上床了。最后我问,然后呢,他说,然后就爱呗!那时候我在心里想,这爱,能爱起来吗?朋友,你说呢?

  根源一:继承

  这个词大家都是很熟悉的吧!日常我们听别人听电视里这个纠纷那个纠纷,就有不少是由于老的死了小的继承家产产生的。继承一词是先天性的,这里的先天性往往与男人有关。你不信问问,哪一个男人不想着和女人的那点事。我们去问问80后,他们会回答我们,确实是的。我们去问70后,人家就要鄙视我们了。

  其实,那些人心里也希望这样的。因为都是男人嘛!不过,70后已经老了,该到了倚老卖老的时候,这时候不顺应天命,还能够做什么?由此推之,60后、50后同理。

  根源二:社会坏境

  现在国内热播的韩剧,港剧,没有哪一部是没有几个热火朝天的镜头的,所有的这些画面,根植在我们的90后少年小小的、朦胧的心里。慢慢发芽、开花。他们从小就在这样的坏境下熏陶长大,不近墨者黑才怪。

  根源三:缺乏关爱。

  这是写给我们的父母的。人们常说90后是得到关爱最多的一代,其实,这只是说说而已。我们的父母为了能够让孩子多受几天的高等教育,已经忙得挤不出一点时间了。

  最后,把我们带大的不是保姆就是爷爷奶奶。随后,爷爷奶奶看不怪我们的行为举止推脱不干,父母只好在人山人海求得一保姆。须知现在的保姆都是年轻小伙姑娘的居多,毕竟,年轻有本钱,年轻更惹人爱嘛!你说,那些和我们年纪一般大小的保姆,能够关爱个啥!

  根源四:超关爱

  万事都有两个极端,还有一个平衡点。这么说,可能一般人不太懂,我们看看天平就知道这个道理了。中国人都习惯于走极端,很少有在平衡点的时候。前面说了根源之一是“缺乏关爱”,这里说是“关爱过了头”,这就是我们的家长习惯于走的极端。现在的家长(许多)对孩子的关爱超乎寻常,他们认为,孩子的每一步都太重要了,以致于开始抓在手心,当成宝贝,说什么也不肯放手。其实,这是不对的,过分的疼爱,就会过犹不及。正如乐极会生悲一样。

  根源五:奇怪

  奇怪是很正常的事情。在人们年轻的时候,对事情感到奇怪更是见怪不怪的事情。人都是喜欢好奇的,中国人在这方面自知。外国人中,英国人的谚语“好奇害死猫”最后还被有心的国人拍成了一部电影。这就足以说明,外国人也是人,也是喜欢对事好奇的。小孩子对事情的好奇与大人不同,他们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在很多时候,好奇心产生了,就要试试,最后,就先性后爱了。现在的80后、70后不也流行什么试婚之类的东西吗?其实,“试婚”就是先性后爱的代名词。

  根源六:没什么大不了

  敢想敢做在现在的90后身上最容易体现出来。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他们好比初生牛犊,他们不掩藏,不遮盖,不虚伪。他们遇到事情时喜欢说:“这有什么?”是的,回答他们的是,“这真的没什么。”再说了,几年前的大学生大多数是80后,他们之中还少了先性后爱的例子么?多了去了。换句话说,就是,这也同样没什么大不了。

  根源七:两厢情愿。

  90后们的先性后爱能够得以达成协议,最靠谱的一个根源就是两厢情愿。90后们是知道什么叫做强奸的,所以,即使是先“性”,这里的性也并非常人所想的那样直接,那样不靠谱。

  他们至少是认识的,只是了解不深。他们先性后爱,其实不是因为想爱,而是想性。知道了这一点,除了两厢情愿,是不会发生的。

  根源八:过把瘾就死

  现在的60后、70后很多看不起50后,看不起王朔。但是在80后、90后中,就恰恰相反的。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笔者用80后的眼光去看,就是看穿了这个世界。人活着是为了享乐的,是为了潇洒走一回爱一回的。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扯淡。这个道理90后们深知,所以,过把瘾就死吧!总有一天,00后会取代90后,那时候,就走90后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根源九:人性的弱点

  综述了前面的八条原因,我相信不少人(只要不是脑残的)都能够看出,这其中许许多多的是人性的弱点在作怪,具体地说是中国人的人性。我们看看人家美国人,在这方面就是超前卫的。笔者要说的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有一个等价交换的机会,你把你给我,我把我给你。你说,假如对方愿意,你愿意吗?这个问题是不少人愿意的。所以,先性就性吧,爱与不爱性了再说。

  根源十:写在后来

  盘点到这里,笔者想起了自己是80后,还是公的。自己扪心自问,先性后爱要是到了自己身上,自己会吗?经过神经们的一致商讨决定,最后回答是:一百万个愿意。再想想那些门上写着“园内有空房,电话号码1383838XXX”的庭院内,日以继夜进行着的性爱游戏,不敢在往下盘点了。唯恐这个事情闹大,有朝一日小命不保。再说了,身体是自己的,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阅读全文>>

阅读(418)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