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一讲话,编修二十一年的清史立即“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 二零二三年六月,习近平召开“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强调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 习近平话音刚落,声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十分牵挂”的编修清史计划顿时死翘翘。这似乎成为一个规律:只要是习近平插手的事情,必定是失败的结局。 编修清史的计划始于二零零二年,中共当局专门成立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此“重大学术性文化工程”有上千名专家学者参加。二零一八年九月,中共版的“清史”完稿,共一百零六册、三千两百万字,为民国编修的《清史稿》篇幅的四倍。次年,送审稿交由新成立的中国社科院中国历史研究院负责审读,该院院长高翔是习近平的心腹,曾经负责中国网络监控事务。稿件落到此人手中,可谓凶多吉少。 果然,任教于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学者张泰苏在社群平台X上以英文发文说,他从可靠消息来源得知,这部“清史”已被高层搁置,理由是“未能肯定人民的观点”,具体来说,“受到新清史影响过大”,因此在政治上无法被接受。所谓“人民的观点”,就是共产党的观点,因为在共产党治下,人民从来沉默似金、不能有任何独立的观点,人民一旦要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一九八九年在天安门广场和北京街道上表达,共产党立即用机枪和坦克来消灭这些观点和表达这些观点的人。过去二十年来,当局为此编史计划花费将近人民币二十亿元,现在只因习近平一句话就浪费了投入的资源。 对于挥金如土的共产党来说,这点钱算不得什么。 而对于想了解当前中国学术审查情况的人来说,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在中国,历史必须为政治服务。< 阅读全文>> |
2023年的12月10日是联合国倡导的国际人权日73周年,也是《世界人权宣言》75周年。1948年的这一天,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两年后的1950年联合国大会将每年的12月10号定为“国际人权日”。人权日与人权宣言的关键词就是“人权”。 ? 什么是“人权”?顾名思义,人权就是所有人与生具有的权利。根据联合国的定义:它不分种族、性别、国籍、族裔、语言、宗教或其他任何身份地位。人权包括生命和自由的权利、不受奴役和酷刑的权利、意见和言论自由的权利、活动工作和教育的权利以及其他更多权利。而且,人人有权不受歧视地享受这些权利。 ? 在这次的“周嘉有话说”栏目里,我和周孝正教授就把人权宣言的30条具体内容,逐一对标中国的人权现状,看看中国在人权宣言所列出的内容方面做得究竟如何? |
据维权网信息中心报道21日报道,分别获刑14年和12年的中国著名人权捍卫者许志永和丁家喜二审后已经转监服刑,目前服刑监狱不明。 ? 据丁家喜的妻子罗胜春当天在社媒平台X上通报:“自2023年11月24日二审宣判,已经过去近一个月,家属还是没有收到任何判决书。今天向临沂询问服刑地址,只是告诉我丁家喜已经送回湖北原籍,具体哪个监狱地址是什么都不予告知,许志永的服刑地址更不予告知。家属的知情权随意剥夺,没有理由没有原因。” ? 当天稍晚,罗胜春又透过社媒平台X贴文说:“今天志永家人向临沂询问,得知志永被送到了山东日照的监狱,在网上查了一下,有好几个地址,也不知哪个是正确的。宣判不给判决书,服刑不告知详细地址,当局玩弄中国的法律越来越离谱了!” ? 今年四月,许志永和丁家喜因被控“颠覆国家政权罪”分别被判刑14年和12年。两人不服判决上诉,11月24日在山东省临沭县法院二审宣判,维持原判。同一天,许志永、丁家喜以及在香港被羁押的支联会前副主席邹幸彤,共同获得欧洲律师协会理事会颁发的年度人权奖,表扬他们长期捍卫人权和法治的勇气。 ? 责编:凯迪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