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旅游三境界</SPAN> 徐明旭</SPAN> </SPAN> </SPAN></SPAN> “旅游”这个词出现在中国报刊上,流行于老百姓口中,似乎始自</SPAN>1980</SPAN>年。此前只闻有“旅行”——有个杂志就叫《旅行家》——未闻有“旅游”。一字之改,意义大变。旅行一词含有为了谋生而漂流四方的意思。“远游无处不消魂”,那是不得已的苦役。“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何等凄苦。“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也是苦中作乐。所以古人称旅行家为游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似乎只有终生呆在家里不动,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也难怪,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途艰险。我至今无法想象古人如何抵挡风雨。油纸伞与斗笠蓑衣只能遮小雨,油壁香车也难挡大雨,结果自然是“路上行人欲断魂”。坐船比较舒适,“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何等风雅?但遇到风浪,会有生命危险。“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真是惊心动魄。只有浅浅的大运河比较安全,但也不是绝对保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代文人为了学问或功名,甘冒生命危险去旅行。但在普通人眼里,旅行毕竟不像看戏打牌那样是一种美妙轻松的娱乐与享受。</SPAN> </SPAN></SPAN> 只有到了技术发达的现代,有汽车、火车、轮船与飞机代步,旅行才不再是苦役与历险。但在</SPAN>1980</SPAN>年前的中国,由于民生穷困,旅馆稀少,斗升小民出门也并不方便。记得</SPAN>1970</SPAN>年代我常借探亲之便,去桂林、杭州、苏州、无锡等地游玩,也就是后来的旅游,每次都有一番艰难的经历。车上的拥挤就不必说了,最痛苦的是住宿。大饭店住不起,廉价旅馆又少又挤,常常要在“旅馆介绍所”门前排队到深夜,才勉强分配到一个统铺,甚至地铺。还得睁大惺忪的倦眼,拖着沉重的脚步,走遍陌生的大街小巷去寻找。遇上天降大雨,真要“欲断魂”了。有时第二天还得重新排队。在这样的条件下游山逛水,与其说是娱乐与享受,不如说是历险与战斗。当然历险与战斗也自有乐趣,但只适宜年轻人锻炼意志、开拓眼界,终究难以成为一种老少咸宜的娱乐活动。</SPAN> </SPAN></SPAN> 自从</SPAN>1980</SPAN>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收入开始提高,各种档次的旅馆迅速增加,还有雨后春笋般的旅行社为游客安排行程,老百姓旅行日趋方便,旅游一词才应运而生,旅游之风也普及中国。</SPAN> </SPAN></SPAN> 旅游的第一层境界自然是鉴赏异乡景观。具体可分两种,一是自然景观,诸如名山大川、花鸟树木;二是人文景观,诸如名胜古迹、街市村落。一般而言,只消拿上一张地图,行云流水般游上几天就可满意而归。参加旅行团则更加方便。不过旅行团有个缺点,他们为了招徕生意,往往把旅程安排得非常紧张,以给人名目繁多、价有所值的印象。在每个景点只停留很短时间,而且对某一旅客感兴趣的与不感兴趣的地方一视同仁。所以还是自己游玩为好,特别是在景点集中、交通方便的地方。不管哪种方式,都属于走马看花。</SPAN> </SPAN></SPAN> 旅游的第二层境界是鉴赏异乡风情。具体也分两种,一是风俗习惯,二是人情世故。这就必须住上一阵子,少则几周,多则几月,还必须与当地居民密切交往,最好住在当地居民家里,这样才能体验其风土人情。</SPAN> </SPAN></SPAN> 我在</SPAN>1966</SPAN>年大串联时首次去北京,游览了天安门广场、北海、颐和园等地,参观了革命、军事博物馆,属于走马看花。</SPAN>1980</SPAN>年为了收集学位论文的资料,去北京住了半个月,除了补游文革中不开放的故宫、雍和宫、十三陵等地外,还拜访了一些教授学者。</SPAN>1984</SPAN>年我去中国作协开会,会后又在北京住了个把月,拜访了一些作家编辑。这两次小住使我看到了北京人的日常生活,感受到北京人待人接物的态度,领略到首都高级知识分子的风范。当我坐在小饭馆里一边吃涮羊肉,一边眺望胡同里的市民时,对老舍的小说有了新的理解。这就是下马看花。</SPAN> </SPAN> 1982</SPAN>年我在成都住了一星期,游览了成都市容、武侯祠与杜甫草堂,属于走马看花。</SPAN>1985</SPAN>年我在成都住了三个月,应邀为一个杂志写一部中篇小说,与四川的作家编辑密切来往。有位北京名作家也应邀为他们写小说,住在锦江宾馆。我们的责任编辑常请我与名作家去他家吃饭,名作家在锦江宾馆回请,我在芙蓉餐厅回请。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时候,我们一起去青羊宫赏花市,去杜甫草堂踏青。天南海北的文人聚在一起,真是兴味无穷。文坛动向、创作心得、高层小道、名人轶事,全成了佐酒的佳肴。刚好责编的妻子在我下榻的招待所工作,同我朝夕相见。她是个典型的四川少妇,热情如火,泼辣如椒。几乎每天为我们两位客座作家奔忙:给我们送杂志与稿纸,安排我们与四川作家见面,带我们去吃成都名点,帮我们洗衣熨衣,代买各种日用品,推荐电影与电影院,报告当地新闻,如此等等。她那天使般美丽可爱的五岁女儿给我们增添了无穷乐趣。同我熟悉以后,她就毫不客气地批评我的作品,还对我的一举一动评头品足。张口闭口“你们文人就是如何如何”、“你们上海人就是如何如何”。常常叫我哭笑不得。但我并不恼怒,因为她是真诚关心我,希望我成功。这就是四川的人情美,当然是走马看花所看不到的。</SPAN> </SPAN></SPAN> 旅游的第三层境界是鉴赏异乡神韵。具体还是两种,一是深入体验自然风光,二是深入品味风土人情。那就必须住上几年,不妨称之为坐地观花。例如我去杭州读书前去杭州旅游过十来次,自以为对杭州的风景名胜了如指掌。在西湖边上住了四年,才知道以前的了解十分肤浅。西湖最美的季节是早春,先有梅花,次第有杏花、李花、桃花、碧桃、海棠、樱花等等。赏花最好是大晴天,满树满堤的红霞与鹅黄嫩绿的杨柳交织在一起,被蔚蓝的天空与蔚蓝的湖水一衬,比法国印象派的风景画还鲜艳夺目。我最喜欢躺在苏堤的长椅上,仰望红花绿叶与蓝天白云,耳闻湖波絮语与黄莺宛啭,几疑置身于仙境。然而杭州早春多雨,难得有几个晴天。我以前也多次有意在春天游览杭州,几乎每次都遇上春雨绵绵。桃红柳绿再好看,总蒙着一层灰调。再说旅馆紧张、睡眠不足、行色匆匆、心情浮躁,根本不可能刚好在晴天赶到苏堤,平心静气地、悠然自得地品味西湖春色。此外如西湖的夏雨、秋月与冬雪,也都只有长住杭州才能及时捕捉、从容享受。至于杭州的风土人情,自然只有在那里学习、工作,与各色人等朝夕相见、频繁交往乃至矛盾冲突,才能深入了解的。不过这样一来就不叫旅游,而是定居了。其实人生本也是旅游。李白云:“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所以我仍可把坐地看花算作旅游的第三层境界。</SPAN> </SPAN> 2000</SPAN>年</SPAN> </SPAN> 2009</SPAN>年附记:本文说杭州西湖蓝天白云已是老皇历了,如今杭州的空气污染非常严重,西湖上即使是大晴天也永远是灰蒙蒙的,根本看不到蓝天白云。湖边吴山顶上有个“江湖汇观亭”,我</SPAN>1982</SPAN>年登临时,可以俯览西湖全景,远眺钱塘江,气象万千。</SPAN>2007</SPAN>年我重游时,尽管是大晴天,连脚下的西湖都看不见,天地之间只见包裹一切的白茫茫的浓雾,实际上是粉尘。</SPAN> </SPAN></SPAN> </SPAN> </SPAN></SPAN> 阅读全文>> |
经常会看到有人做出了很漂亮的慕斯蛋糕造型,我也来仿制一个。自己瞎琢磨着做出来的,样子也还过过得去哈!(自认为 半球的造型,裱花技术是不灵的。 1:我的抹茶蛋糕卷方子是:色拉油 30克 牛奶 45克 低筋面粉 55克 绵白糖35克 蛋 3个 55-65克一个抹茶粉15克,可是完成后发现颜色还是淡绿,看来再加入一些抹茶粉颜色还能深一些。因为需要的蛋糕卷要小点,所以方子的分量不多。用的还是长帝25B的平底烤盘。 2:将搅拌好的面糊倒入25B烤盘抹平。 3:奶酪糊:奶油奶酪200克 牛奶120克 吉利丁3-4片绵白糖糖70-80克 将奶油奶酪室温软化后,隔水加热搅拌至糊状无颗粒,加入温热牛奶和糖继续搅拌均匀吉利丁冷水泡软后加入乳酪糊搅拌均匀。 蛋糕卷制作过程: 1:把色拉油先放入盆中放入牛奶,用手动打蛋器不停的搅打,这个过程30-60秒即可搅打好,放入分离好的蛋黄,对蛋的新鲜度没有把握可以先放小碗里,一个一个的分离。蛋黄放入搅打好的油奶混合物中,继续搅打均匀,放入糖和过筛后的低筋面粉搅拌成均匀的面糊。 2:在蛋白中加入糖,几滴白醋,打发至湿性发泡,做这个蛋糕卷的要求没有戚风高,湿性发泡到干性发泡都很容易成功。所以蛋白打 |
简介 名字:刘诗雯 小名:枣儿、小枣 昵称:小邓亚萍、天才少女 英文名:Sunny(这是枣儿在征战德国联赛的时候,枣儿的队友托特取得) 身高:160厘米 体重:43kg 生日:1991/4/12 出生地:辽宁省抚顺市 项目:乒乓球 技术打法:右手横板两面反胶快攻结合弧圈 主管教练:孔令辉 底板:斯帝卡STIGA EG-WRB 正手套胶:729-08 反手套胶:蝴蝶Butterfly EL-SRIVER 俱乐部:广东珠江怡景湾 世界排名:第十二 二十一岁以下世界排名:第三 十八岁以下世界排名:第一(据国际乒联2009年3月的世界排名) 辉煌战绩 1998年全国赛混双第三名、女双第五名、女团第五名; 1999年全国赛女双第五名、女团第七名; 2000-01年超级联赛女团第七名; 2001年九运会女团第四名; 2002年全国锦标赛单打/双打第3名; 2003年全国锦标赛混双第2名 ; 2005年亚洲锦标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