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Joyce9012

https://blog.jinbay.com/Joyce9012/  复制链接收藏

Joyce9012个人头像
Joyce9012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博客自定义分类
5/26/2009 10:45:00 AM [美食-旅游] 分享

分享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看见农贸市场摊位上新增的粽箬、艾草和昌蒲,我不禁又在心里唱起这首歌谣。
   端午节又悄悄到了。家乡民俗认为,五月为恶日,悬挂艾叶如旗、昌蒲似剑,可驱邪除秽。中华民族这么多的节日,除了给神和鬼过的以外,给人过的恐怕就是端午节了。
   粽子当然是端午节的重头文化。小时候,节前一天的傍晚,放了书包,就守着母亲包粽子。一大盆清水里,芦苇叶子随意地漂着,就形成了粽箬。之前它们在空气里,在蝴蝶的翅膀间,在风声中徜徉,换一种方式还那样清爽,一小盆浸泡得十分白净的糯米,在母亲右手伸手可及的地方。它们将与芦苇叶子紧紧依偎。母亲起茧的手将干净漂亮的芦苇叶一张一张铺开,苇眉子又长又滑,在母亲的手掌中跳跃着。芦苇叶不够宽,需要三四片才能包起一个粽子。青色与白色的相遇,就是一场节日的盛会,据说已经有数千年了的粽子就这样清清白白地来到世人面前。
    小时候,我更喜欢端午节的鸡蛋了。圩南地区那时鸭蛋、鹅蛋也有,但很少。
    蛋是放在煮粽子的锅里煮的。和粽子一起烀出来的蛋,颜色变深了,鸡蛋变红,而鸭蛋变的更绿,鹅蛋变得青白,气味香郁,苇叶和糯米的两种香味一丝丝渗入蛋壳。禽蛋自身的气味与之水乳相融却组合成一种新的气味,清新略带甜蜜。奶奶说,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还说吃五月粽锅里的煮鸡蛋一个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
   记得七十年代末的那个端午节,是我们最快乐的时日。东方刚刚泛起一片鱼肚白,我们弟兄三人就急急忙忙地起床了,等着妈妈拿出从“糖担子”上买回的五色丝线,在长满老茧的手掌里搓揉成细线条,慈爱地系上我们嫩滑如藕段的手腕上、脚踝上。说是叫“百索”,戴到六月初六,可以”续命”;然后再佩上精美漂亮的“五毒肚兜”,可望“避邪”;最后在脖颈上挂上用彩色丝线打好的“蛋络子”,把热乎乎的蛋放在小肚皮上擦过一圈,说是可以去病免灾。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我们不清楚,只知道物质匮乏的年代,那蛋啊,诱人得很,热气直往上窜,香气直奔鼻孔。然而数限二只,谁也舍不得立刻就剥食,我们小心翼翼地揣进兜里,闻着久盼的气味,神气十足,穿梭嬉戏在人前背后,炫耀母亲的技艺,着实为传统的节日增添了令人心醉的色彩。
   想起那初夏的早晨微风习习,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树木的清香,还有各种花的香味儿,深呼吸一下,让人觉得惬意无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5/26/2009 12:49:00 PM [旅游天下] 分享

分享

刻有“</SPAN>沧浪胜迹”</SPAN>四个字石牌坊告诉人们,苏州的名胜古迹——</SPAN>“沧浪亭”就在这里。“沧浪亭”不仅仅是一座亭子,它是我们苏州现存最古老的一座古典园林,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SPAN>
顺水而行往东看去,水面渐宽,水边古树参天。亭、轩隐约可见,在这里已感受到了“沧浪亭”</SPAN>的第一个特色:未入园林先见景。中国人习惯称“</SPAN>风景”</SPAN>为“</SPAN>山水”</SPAN>,眼前这片水面,一方面构成了“沧浪亭”的园外景观,同时,它还让人产生出“</SPAN>沧浪之水”</SPAN>的意境。从这里还可以看到“沧浪亭”</SPAN>的另一个有别于苏州其它古典园林的特色:打破高墙围绕,自成丘壑的封闭式格局,以临水的建筑群将园内园外的山水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一种开放性的布局特色。明、清时期这里一直是官绅宴饮、文人雅聚的场所,因此,一般认为“沧浪亭”</SPAN>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公共园林之一。</SPAN>
走进“沧浪亭”</SPAN>的门厅。东、西两侧墙上嵌有旧时园主苏舜钦的《“沧浪亭”</SPAN>记》,清代巡抚宋荦、梁章钜和张树声

阅读(62)评论(0)

5/26/2009 10:41:00 AM [游戏动漫] 分享

分享

那啥,俺有日子没来了,加班加到忘记画画,可悲~话说这是灰众的悲哀!

阅读(198)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