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jintinet_whitesnow

https://blog.jinbay.com/jintinet_whitesnow/  复制链接收藏

jintinet_whitesnow个人头像
jintinet_whitesnow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1/26/2010 4:35:00 PM [财经金融] 分享

分享

美国总统奥巴马25日宣布了帮助中产阶级的一系列提案。这些提案包括给予年收入低于8.5万美元的育儿家庭以及照看年长亲属家庭的税收优惠,帮助减轻大学生贷款负担等。

    据美联社报道,奥巴马总统将要求国会从2011年开始对国内某些项目的开支冻结三年。冻结开支计划仅适用于联邦预算的一小部分,大约影响4770亿美元资金,主要用于预算需要国会年年批准的部分国内机构。有些机构预算可能得到增加,有些可能面临预算削减。这些机构今年大约得到增加预算10%。联邦赤字总额为3.5万亿美元。

美国政府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说,三年计划是奥巴马将于2月1日提交的预算一部分。

五角大楼、退役军人项目、对外援助和国安部将不受冻结预算影响。

那些项目初期将节省少量开支,也许100亿到150亿美元。但十年下来,节省资金可以累积到2500亿美元。

白宫当天发布的一份声明说,这些措施提前展示了总统将于27日发表的国情咨文中的一个关键主题。预计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将重点讲到创造就业、应对赤字,以及为中产阶级家庭而努力等内容。


为了帮助中产阶级,奥巴马总统2009年2月专门设立了中产阶级家庭工作组,由副总统拜登任组长。近一年来,拜登走访了美国各地,与各阶层人士探讨21世纪美国中产阶级面临的挑战。

    奥巴马说:“创造好的、可持续的就业岗位是我们重塑中产阶段的唯一头等大事 。”联邦预算将把重点放在帮助普通家庭。

奥巴马将提出的设想如下:

-- 为收入8.5万美元家庭照顾孩子退税加倍;

-- 联邦大学贷款归还最高额为借款人收入的10%;

-- 注入联邦基金16亿美元帮助工作的父母照顾孩子,受益者将包括23.5万儿童;

-- 要求没有401(k)退休计划的雇主为员工提供直接存入的IRA账户,最小的企业例外;

-- 投入1亿美元帮助人们照顾年迈的父母或帮助老人照顾自己。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1/27/2010 1:05:00 PM [政治-选举] 分享

分享

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于27日晚9时发表上任后的首次国情咨文,届时美国的未来经济发展规划将公布于众。

奥巴马总统今晚发表首份国情咨文,他将提出振兴经济、遏制赤字上升和加强反恐的一系列计划。美联社说,他将尽力恢复“是的,我们能”这种形象。

[img=399,317][/img]

据侨报报道,目前美国失业率高达两位数,奥巴马的支持率面临上任以来的低点,国内政策挑战重重,医疗改革举步维艰。奥巴马带领美国经济的下一步走向如何,是否会推出第二轮经济刺激方案,成为当下关注的焦点。

据悉,国情咨文中将包含冻结部门财政预算、扶助中产阶级改善就业等信息。据传奥巴马还将公布新的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预计耗资750亿美元。不过,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美国经济复苏已取得成果,无须新的刺激方案,此次奥巴马即将宣布的新经济方案更多是为满足其政治诉求。

执政一年来,奥巴马今晚电视黄金时间面对国会山议员和电视听众时,他将面临紧迫的挑战。自从两年前经济衰退开始,美国减少了700万就业,失业率徘徊在10%左右,政府出现1.4万亿美元的创纪录赤字。

奥巴马总统也面临麻烦。民调显示,美国人对他的支持率已经从他就任时的74%下降到目前的54%。他在立法和外交方面都没有突破性胜利,他也没有兑现打破华盛顿党派政治的承诺。上个星期,共和党在马萨诸塞州国会参议员补选中获胜,严重破坏奥巴马国内优先项目医疗改革的机会,也显示他借前任经济痛苦得到的光彩在消失。

阅读全文>>

阅读(251)评论(0)

1/26/2010 4:05:00 PM [政治-选举] 分享

分享

 据《纽约时报》称,中国正在加紧努力,以吸引旅居海外的顶级科学家回国效力。这些是否意味着中国将成为全球科技的领导者呢?

而路透社近日引述汤姆森路透集团发布的报告报道,目前,中国研究人员撰写的科技论文在数量上仅次于美国。如今,中国的技术学院和大学培养的学生数量,比任何其他国家都要多。

[img=400,300][/img]

在营造一个能使科学家茁壮成长的研究氛围方面,中国又面临着哪些障碍?《纽约时报》就此邀请了多位专家进行辩论。据侨报报道如下:

  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受限

  肖钢(华人科学家、美国布朗大学纳米科学与软物质研究中心主任)

  中国的优势在于有一个坚决支持科研发展的中央政府,不利之处则在地方一级。

  中国一旦确定这些目标是未来所必须的,就一定能够实现。只要认为新的想法和做法是必要的,中央政府就完全能够适应。只要是觉得有必要,中国在分配资源、实施有效的政策方面极具效率。

  但实际上障碍也很多。在以资历和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研究界里,面对早已存在的森严等级,海归会遭遇文化冲击。在内部和地方的评估程序当中、在资源分配和资金申请方面,主观因素往往会压过客观标准。在地方政府和大学这一级,在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方面、在履行科研资金承诺方面,都可能会有延迟。海归在遭遇种种挫折之后,很难下决心在国内长期待下去。

  要形成有利于发现和创新的研究环境,现代化的研究设施和金钱远远不够。学者需要能够独立思考,不受干预地形成合作网络,并能自由地分发和获取信息。对科学家来说,互联网是最具生产力的工具之一。虽然中国政府无意阻止基于科学研究去获取网络信息,但缺乏全面的互联网服务,将对中国科学家的研究工作带来限制。

  数量优势能转为质量优势吗

  约翰·高(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前教授

  中国要想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持续不断的进步,有赖于其将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的能力。

  我将中国目前正在推行的举措称之为“暴力”战略,它设立了许多新的高等教育机构,培养出了数目可观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其中的潜台词似乎在于,数量上的优势将能自动转化为质量优质;换句话说,人才储备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世界一流的研究成果就会瓜熟蒂落。

  但中国要想获得质量上的优势,还必须掌握有关培育人才和支持创意文化的技能。中央计划、对专利和出版物实行配额制,这样的做法还是工业化时代的产物,不能适应创新型经济的需要。另外,中国能否建立一个完整的创新体系,将其在科技方面日益增长的实力与企业家、设计和社会创新等方面衔接起来,这对于能否实现科技成果的价值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中国在持续不断地建立自己的人才引擎,人才向中国回流的情况将会越来越多。但在中国现有体制下,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如何融合,将是数量优势能否转化为质量优势的一个难点。

  面临让世界信任的挑战

  乔纳森·莫雷诺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伦理学、历史学和社会学教授)

  中国能否成功扭转人才外流的局面,将不仅取决政府对人力资本(如年轻科学家)和物质条件(如实验室),进行令人印象深刻的投资。虽然中国的集权体制有着无可辩驳的优势,但透明度却仍是使科学高效的氧气。

  即便是在谷歌与中国政府爆发此轮舌战之前,我前不久已经在北京的大学校园里发现,浏览一些看似无害的网上内容(如美国的科研要求)也存在困难。

  在竞争激烈、疑心重重的全球生命科学家圈子里,中国要发展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角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中国在基础研究上的投资,要远远落后于在生产有临床应用价值方面的努力。中国私营医疗中心会给绝望的病人提供可疑的干细胞,而这方面缺乏足够的监管。

  但无可否认,中国正成为再生医学领域日益重要的角色。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最近的一项分析表明,中国科学家2008年发表的有关干细胞的学术论文,是 2000年的20倍。中国的实验室至少培育出了25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甚至有可能多达70个。干细胞研究的例子是中国在生物学方面取得进步的一个缩影。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最近公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在生物医学方面发表的论文已经位居世界第二。


   为何留美人才想回流中国

  维韦克·瓦德瓦(美国杜克大学创业精神与商业研究中心主任)

  2005年,几乎所有面临毕业的中国留学生都告诉我,他们计划在美国至少要停留几年。大多数人希望美国能成为自己新的家园。

  现在我与我的中国学生交谈时,我发现他们大部分回国时只会买单程票。2008年10月,我所在的研究团队曾在杜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做过一个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0%的中国学生希望在美国永久居留,52%的受访者认为最好的工作机会在中国,而高达74%的受访者最看好中国经济的前景。

  在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美国却出现了歇斯底里的反移民情绪,也难怪中国学生会选择回国。

  你如果现在去参观中国跨国公司的研究实验室,去会见当地的企业家,会发现许多高级职位都是由海归人员所把持。他们带回了有关西方市场的重要知识和发展创新技术的宝贵经验。而且,他们还会告诉那些目前仍然待在美国的朋友们,回国究竟有多好。

  2008年我们还调查了637名海归回国后的状态。72%的受访者表示更能发挥所长。担任高管的比例从在美国的9%上升到了36%。高达77%的受访者表示,珍惜归国后与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机会。

  但并非每件事都让海归舒心:他们会抱怨环境污染、不适应国内文化、儿童教育条件不如人意、官僚作风滋生、医疗保健质量低下,这都会给他们带来挫折感。

阅读全文>>

阅读(267)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