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做的事,总感觉应该留下点记忆,其实也许这个事本来,我就一直不会忘记。这件事,也许是我一生也忘不了的哦!
在这里吐露一下第一次等人的事情,总还感觉有些失意吧!虽然不是追一个女孩没有成功,但好像有那个意思一样。!其实我也不想搞这么僵的。也许以后真的什么也不是,朋友?追过的女孩?好像都不是!!! |
这是北卡书友会的简宛老师推荐的书,那天和她聊天的时候,提到杨绛。她立即说自己正在看《走到人生边 上》,并说这是一本好书,收入了杨绛的随笔和散文,以及她的人生哲学。我对杨绛的印象来自《干校六记》,心里对她着实很敬重。一个能够把扫厕所这样的工作 都写的妙趣横生,且态度积极的人,真的很不一般。杨绛的文笔也是我极喜欢的。上网搜了点资料,但是可惜没找到书,甚为遗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们的读 者文粹看看,那里有我转载的一些杨绛的作品。 -----Dimple
读杨绛的作品,字里行间能看到钱钟书的身影,毕竟他们风雨同舟几十年。然而,钱先生离开我们已近九年,近九年里作为夫人的杨绛,又在思索什么?近期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让我们再次走进杨绛老人的内心世界。奇怪的是,书中很少提到钱钟书,难道杨绛老人淡化大爱?非也,智者 通常理性审视人生全局,而不是在某一个点上精雕细凿。 杨绛在书中称,自己三年前患病住院期间,一直在思索《走到人生边上》这个题目。回到家后好像着了魔,被这个题目缠住了,想不通又甩不开,然后通 过读书帮助自己思索。该书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中,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 题。融汇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则由注释前一部分的多篇散文构成。 读《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不难发现老人正站在人生边缘上,向后看,也向前看。向后看,揭示她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 的是什么呢?她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躯体火化了,没有了,而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 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显然,老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 表现自己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 我所以喜欢读杨绛的作品,关键在于她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涵养。女性写散文的弊病,多在题材狭窄、无病呻吟、浮华雕砌、言之 无物,看时满眼飞花,过后不知所云,输在底蕴和余味。而杨绛那种淡定从容的大家风范,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几乎成绝响。《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的 散文,娓娓道来、自然流畅,不做作,不矫情,不耍花枪;觉得写得好,又说不出哪句特别好;看似信手拈来身边琐事,却滋味悠长;偶尔调侃幽默,让你会心一 笑;绵里藏针,朴素中处处见锦绣,有智慧、有温暖、有无所不在的爱与关怀…… 如今,杨绛老人已96岁高龄,依然头脑清晰,思维灵活,相信这不是封笔之作,我们在期待。走在人生边上,书写人生,是智者反哺过程中必须要做的课题,况且老人“青春”正浓!(豫君)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杨绛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
山东新开发的旅游景区琅琊台,位于胶南市的郊区。琅琊,是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名字。琅琊台的美 景,秀色可餐。周代初期,姜太公封齐时作八神,其中四时的主祠就立在琅琊山上,历代的许多帝王曾来这里祭拜。越王勾践在琅琊山筑起观望台会盟诸侯。秦始皇 5次东巡,4次游览到达过此旅游圣地。
据说此处也是秦始王派徐福带领五百童男童女到日本,意图获得长生不老药的出发地。秦始王从内地迁来3万户百姓,修筑起琅琊台,并刻石纪功。所以,琅琊台是
一部厚重的历史书,是琅琊文化的一个重要凝聚点。徐福是中日、中韩人民友好交往的开拓者,深受中国、日本和韩国人民的尊崇。日本和韩国的社团前来进行徐福
遗迹探访,必来此谒拜。因此,琅琊台也是学者文人访古探幽寻梦的地方。1994年以来,中国徐福会多次在这里举行全国和国际徐福学术研讨会及徐福遗迹探访
活动。胶南市人民政府年年在这里举行纪念徐福东渡日本的庆典。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