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个人一生的最高修行了。身体力行固然重要,而宁静致远坐而论道,同样重要。中国人一向怕当空头理论家,怕被人扣上空谈的帽子,所以最喜欢跟在外国人后头跑,最喜欢借用人家的理论,进行填空。 将登太行雪满山,欲渡黄河冰塞川,拔剑四顾心茫然。济慈说过,为什么作蜜蜂跑来跑去呢,作花朵吧,静静地开放。是以坐看云起。 |
这是北卡书友会的简宛老师推荐的书,那天和她聊天的时候,提到杨绛。她立即说自己正在看《走到人生边 上》,并说这是一本好书,收入了杨绛的随笔和散文,以及她的人生哲学。我对杨绛的印象来自《干校六记》,心里对她着实很敬重。一个能够把扫厕所这样的工作 都写的妙趣横生,且态度积极的人,真的很不一般。杨绛的文笔也是我极喜欢的。上网搜了点资料,但是可惜没找到书,甚为遗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我们的读 者文粹看看,那里有我转载的一些杨绛的作品。 -----Dimple
读杨绛的作品,字里行间能看到钱钟书的身影,毕竟他们风雨同舟几十年。然而,钱先生离开我们已近九年,近九年里作为夫人的杨绛,又在思索什么?近期 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让我们再次走进杨绛老人的内心世界。奇怪的是,书中很少提到钱钟书,难道杨绛老人淡化大爱?非也,智者 通常理性审视人生全局,而不是在某一个点上精雕细凿。 杨绛在书中称,自己三年前患病住院期间,一直在思索《走到人生边上》这个题目。回到家后好像着了魔,被这个题目缠住了,想不通又甩不开,然后通 过读书帮助自己思索。该书共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中,杨绛关注了神和鬼的问题,人的灵魂、个性、本性,灵与肉的斗争和统一,命与天命以及人类的文明等问 题。融汇了文学、哲学、伦理学、精神分析等学科的知识,并形成了自己的思考。后一部分则由注释前一部分的多篇散文构成。 读《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不难发现老人正站在人生边缘上,向后看,也向前看。向后看,揭示她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 的是什么呢?她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躯体火化了,没有了,而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处来,去 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显然,老人通过自问自答的方式, 表现自己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 我所以喜欢读杨绛的作品,关键在于她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涵养。女性写散文的弊病,多在题材狭窄、无病呻吟、浮华雕砌、言之 无物,看时满眼飞花,过后不知所云,输在底蕴和余味。而杨绛那种淡定从容的大家风范,在如今这个浮躁的时代几乎成绝响。《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的 散文,娓娓道来、自然流畅,不做作,不矫情,不耍花枪;觉得写得好,又说不出哪句特别好;看似信手拈来身边琐事,却滋味悠长;偶尔调侃幽默,让你会心一 笑;绵里藏针,朴素中处处见锦绣,有智慧、有温暖、有无所不在的爱与关怀…… 如今,杨绛老人已96岁高龄,依然头脑清晰,思维灵活,相信这不是封笔之作,我们在期待。走在人生边上,书写人生,是智者反哺过程中必须要做的课题,况且老人“青春”正浓!(豫君)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杨绛著商务印书馆出版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