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来自新华网的报道,今年进入11月份以来,全国土地市场出现一些新情况:一些城市土地供应明显放量,土地市场进一步呈现回暖迹象。一些地方集中推出优质地块或大地块,部分房企补库存意愿强烈,竞相拿地。个别地方出现违规出让土地等情况。根据历次调控经验教训,地产市场局部波动可以扰乱房产市场预期,对异常波动必须从严调控。 控异常、防波动,必须实施精确调控。针对一些城市出现房地产市场异常波动,国土资源部18日明确表示将毫不动摇保持从严、从紧调控基调。市场出现波动城市,主要包括在国家统计局发布房价指数的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凡属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交易价格指数同比上涨或环比连续3个月上涨的城市,住宅或商服用地供应量偏离过去5年平均值、地价同比或环比上涨的城市,以及近3个月以来出现住宅或商服用地较高异常地价的城市。这些城市的房地产调控在加强针对性、突出差异性基础上,必须强调时效性,不允许放任观望。 控异常、防波动,归根到底靠稳定住宅用地供应形成良好的市场预期。要稳定总量,落实今年住宅供地安排,加快编制明年计划。计划总量要保持住宅用地供应总量不低于过去5年年均实际供应量;市场波动城市商品住宅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能低于过去5年年均商品住宅用地实际供应量。要均衡供地,按照区域协调、远近兼顾;好坏搭配、大小互补;用途兼有、品种齐全等原则,同时推出多宗地或安排同时出让。要减少流标流拍,对上半年流标流拍或无人申请土地,可以和条件好的土地一起供应;可以适当调整条件、调整价格,提升企业拿地信心,提高供地成功率。 控异常、防波动,必须保持地价信号基本平稳,减少市场误导和干扰。对总价较高的地块,要实行分割处理,划为多宗地供应。对地段较好、单价较高的优质地块,要综合采用多种竞价方式,招标出让、提高付款难度、与条件较差土地一起供应等要因地制宜。对可能出现过度竞争的地块,要选用“竞地价、竞配建”等多种竞价方式,招标出让、提高付款难度、交易暂停等调控手段要灵活转换使用。特别是要进一步严格市场准入条件,加强竞买人资格审查,加强购地资金合规性审查。具有不良行为的企业和违规资金进入市场的渠道必须堵住,防止投机企业、资本推波助澜,过度竞争、恶性竞争催生高价地,以所谓“地王”扭曲、扭转市场预期。 据中国经济网报道,在18日上午,国土部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有关要求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进一步加大分类指导力度,区分不同城市,指导督促采取切实措施,保持土地市场稳定足额供应,平抑土地市场价格的异常波动。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司司长廖永林透露,当前主要要求市场出现波动的城市在三个方面采取切实措施,进一步落实国务院调控要求,一是加供应、稳后市;二是控异常、防波动;三是避免误读误导、稳定市场预期。以保持土地市场稳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 首先,要求各地加强分析研究针对性,准确研判把握市场形势。第二,要求各地稳定住宅用地供应,促进形成良好市场预期。第三,要求各地保持地价信号平稳,减少对市场的误导和干扰。最后,要求各地积极应对迅速行动,确保各项措施取得实效。 |
当今世界,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而中国是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因此,人们在茶余饭后,常常会将这两个国家的方方面面进行一番比较。吃米油盐酱醋茶,其中老百姓最津津乐道的还是两国的生活水平。 要“比”就“比”得客观 近年来,一条中美物价对比的网帖被广为转载,多数中国老百姓看完后都觉得中国的物价要高于美国,自己的生活更艰难。 网帖不可尽信,那中美物价究竟怎么比才客观?专家指出,不能孤立地看待物价高低,必须与国内居民收入对比,才能真实反映该国老百姓对物价的承受力。 以北京与纽约这两座极具代表性的城市为例,纽约2010年人均收入大约为5万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2万元;北京2010年城镇居民年人均收入29073元。纽约耐克运动鞋一双最高为832元人民币,北京为2000元人民币,与人均年收入相比较:纽约为0.26%、北京为6.9%,北京是纽约的26.5倍。纽约租一居室最低为6400元人民币,北京为3000元人民币,与人均年收入相比较:纽约为2%、北京为10.3%,北京是纽约的5倍。至少从北京与纽约的物价收入对比看,北京远远高于纽约。 在“比较”中发现问题 尽管中美两国发展水平不同,税制及征收方式也不一样,但是与物价有关的物流成本、人民收入、价格监管等方面都有可比性,因而对比两国物价其实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与其回避问题,不如通过理性对比来发现并解决问题。 首先,我国的税收以间接税(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等)为主,商品被层层加税,所含税赋畸高,价格自然较贵。 其次,美国物价中垄断性收费较少,而中国物价中垄断性收费很多。以物流成本为例,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在物流环节中日进数亿元利润,地方垄断性国企如高速公路公司也设置路卡,以至于全世界70%的收费公路在中国;商品进入超市、商场,也要征收上架费、月返费、广告费、促销费、年节费,以及无孔不入的“灰色费用”。 再次,发达国家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一般在55%以上,这意味着其国民财富在初次分配阶段即大部分为劳动者所有;而我国目前还不到40%。劳动者难以分享更多财富,工资增长慢,负担却没减轻,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老百姓普遍买不起房,再加上社保不健全和高昂的教育费、医疗费等因素,民生更为艰难。 最后,监管方面也可以对比。我国的物价监管还不到位,往往惩罚力度过轻,在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一些不法商家,也让物价偏离了正常价值,增加了民生负担和CPI调控压力。 中国的物价高于美国,说明中国的物价水平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需要国家通过税制改革和规范市场以减轻商品的税负,这不仅能“让利于民”,还会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和转型提供动力支持,实现经济良性可持续发展,举国受益。 “比较”后有呼声 其实,大多数老百姓热衷于议论中美物价,是出于对国内物价涨声一片、收入增长裹足不前、通胀已在眼前等焦虑。同时,高物价的背后也隐含着严重的社会问题。许多在美国生活过的人向记者反映,归国后最让他们感叹的区别,不是美国的物价有多便宜,而是物价所反映的社会价值观。 通过比较不难发现,国外品牌特别是高档消费品,国内贵得离谱,但公共交通和涉及人工、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服务,国外则贵很多。像理发,国外是国内的5倍,而地铁、公交是国内的10倍。 这说明美国的物价体现了对人与知识的尊重。因为社会最大的财富是人,而不是工具,只有人才能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人工服务须有高价。此外,对于社会发展最大的动力是创新而非资本,只有创新才能让更多的资本实现增值,所以涉及知识产权的服务和商品也价格较高,这种定价完全遵循着市场规律。然而在中国,廉价劳动力却始终是商品比较低廉的根本保障。 此时,物价起着指挥棒的作用,决定着社会对人和知识是否足够尊重。合理的物价有助于引导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不合理的物价则不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总之,中美物价之比并非是要得出谁高谁低这样表面的结论,而是要关注其背后的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问题,是公众对自身诉求得到体察的渴望,乃至实现“共同富裕,改善人民生活”已迫在眉睫这一趋势。 编辑杨淇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