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时言论自由什么样 郭老学徒</STRONG> 慈禧执政的清朝末年,中国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远比新中国成立后要好得多,比今天也强不少。</STRONG> 你可能不信,一百多年前最腐朽最反动最残暴最不自由的封建皇帝时期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会比人民当家作主后的今天强?</STRONG> 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事实。</STRONG> </STRONG> 1、那时候民间可以办报</STRONG> </STRONG> 中国人在境内办的第一份民间报纸就是在慈禧太后执政期间创办的。那是1873年,一个叫艾小梅的人在汉口创办了《昭文新报》。</STRONG> 虽然北京从明朝起就一直有民办的《京报》,但那是政府机关报“邸报”的翻印板,是原腔原调一个音符都不走板的主旋律的扬声器。</STRONG> 而《昭文新报》却不传播主旋律,不登载中央文件和干部讲话,而是刊登些轶闻趣事诗词小品之类的文章。在中国新闻史上,艾小梅是第一个吃螃蟹自办媒体的。尽管《昭文新报》因销路不畅办了不到一年就停刊了。但它的历史意义还是非同寻常的。以慈禧为太后的中国政府也很了不起,它允许艾小梅吃第一个螃蟹,允许民间办报。</STRONG> 中国民间大量办报是在戊戌变法时期,那时候中国形成了办报高潮,一共办了大约100多份报纸,其中有70多家是改良派或改革派的报纸。</STRONG> 戊戌变法失败后,一些报纸被查封,但没过几年,进入20世纪,中国又掀起了一个民间办报的高潮,据统计,从1901年到1908年,全国各地创办的各类报刊达302种。1906年,仅上海就有66家报刊,出版刊物达239种。</STRONG> 那时候政府对民间办报纸没有限制,一个人出资几个人凑钱或什么会社办都行,康有为的强学社就先后办了两份机关报。政府更没有宣传系统对媒体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STRONG> 中国的第一家通讯社《中兴通讯社》也是在慈禧时期创办的,当然也是民办。那是1904年在广州由一个名叫骆侠挺的人办的。</STRONG> 少数民族地区也可以自由办报,西藏文和蒙古文的第一份报纸也都是在慈禧时期诞生的。蒙古文的第一份报纸是《婴报》,1905年在昭乌达盟创办。藏汉两种文字的第一份报纸是《西藏白话报》,1907在拉萨创办。新疆的第一家报纸《伊犁白话报》是1910年慈禧死后出版的,用维蒙满汉4种文字出版,清朝政府是民族政策制定得比较聪明、落实得比较好的中央政府,其民族政策的主调是民族自治。</STRONG> </STRONG> 2、报纸不必理会主旋律</STRONG> </STRONG> 慈禧时期毕竟是皇权专制统治时期,当然不可能实行民主制度下的彻底的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但那时候的政府也没有去控制媒体,强迫全国媒体统一发出一个声音,重要新闻统一用皇家通讯社的通稿,或者只报道正面消息不准报道负面消息;更没有要求媒体必须去赞颂朝廷伟大光荣正确,去高歌君主专制有理的主旋律。至于举国上下媒体每天都祝愿太后万寿无疆,高喊太后万岁万岁万万岁。那更是慈禧太后绝对不敢奢望的。</STRONG> 1904年11月,在慈禧70大寿期间,有个叫林白水的记者写了一幅对联刊登在《警钟日报》上,公开讥讽慈禧太后穷奢极欲丧权辱国,全国报纸竟然争相转载。我们来看看对联的内容:</STRONG> 今日幸西苑,明日幸颐和,何日再幸圆明园,四百兆骨髓全枯,只剩一人何有幸; 五十失琉球,六十失台海,七十又失东三省!五万里版图弥蹙,每逢万寿必无疆!</STRONG> 在报纸上对国家最高领导人如此大胆地讥讽,而且是在君主至上的极权制度下,真让如今共和制下的中国人羞愧和羡慕呀。</STRONG> <str 阅读全文>> |
法医郎峰,一个被噩梦缠绕的男人。 两个月前开始无端的噩梦,梦中野狼嗜血,醒后命案发生,经过亲自验尸后确信凶梦成真。 命案接连发生,他崩溃了,到底是自己梦游杀人还是另有隐情? ...阅读全文>> |
贫困的福利院 曾任蕉溪镇政府计生股股长的石光应说,镇远县12个乡镇,都将捡拾的或者超生的婴儿送往福利院,“是哪个乡镇送的,就签上哪个乡镇领导的名字”。 贵州镇远县社会福利院至今共收养81个弃婴。 曾任蕉溪镇政府计生股股长的石光应说,镇远县12个乡镇,都将捡拾的或者超生的婴儿送往福利院,“是哪个乡镇送的,就签上哪个乡镇领导的名字”。 下雨是前两天的事。到7月4日中午,汇集到山涧的雨水急剧地俯冲下来,在山脚处,撞击着挡水墙,发出哗哗的水声。挡水墙有一米多高,保护着一两米外的福利院的房子。 “这个挡水墙是2007年修的,以前没这么高,福利院常被水冲,床就像船一样在水上漂。”贵州省镇远县福利院副院长饶福建说。 镇远县福利院于1991年重建于现址,共容纳十几张床位。这座砖混结构的房子已显老态,设施简单,洗澡房门前布满青苔。 不过,一座新福利院正在修建中,可容纳80多张床位,总投资400万元,上级民政部门拨款270万元,地方财政拨款二三十万元,社会捐赠110万元。 110万元社会捐赠,正是外国收养人从该院收养60名弃婴时所做的捐赠。按照惯例,外国人在我国收养一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