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优先 (公民的成年未婚子女)F1:2005/01/01 第二优先: (永久居民的配偶及未成年子女)F2A:2008/01/01 (永久居民的成年未婚子女):F2B:2003/04/15 第三优先类 (公民的已婚子女)F3:2001/06/01 第四优先类 (成年公民的兄弟姐妹)F4:2002/1/1 < 阅读全文>> |
漫谈书法结构(三十五) 马俊青 笔求工稳,练篆书,平衡对称,横平竖直,力弇气长,非此莫属;笔求灵动,练行草,飞腾迭宕,牵掣盘纡,灵动飘逸,非此莫属;笔求精准,练楷书,提按顿挫,勾挑转折,精雕细琢,非此莫属;笔求放逸,练隶书,左蹬右展,彻笔贯力,率性而为,非此莫属。</SPAN></SPAN> </SPAN> |
乘汽车从南京往北数十公里,我们下了车,听说从正门进要数十元门票,我们绕道后山,沿着一条被长年流水冲刷而成的沟,攀缘而上,山路寂寂。攀沿到山腰间,有铁丝网,我们有些担心,但我们很容易进了铁丝网。此时,好象有一个保安模样的人过来,看来好象此路不通,但随行的同学阮学永借了人家的月票,那人就没有再盘问了,恰好又有一游客从铁丝网中钻出,那保安赶紧朝那游客追过去。 沿路而上,大概三十分钟,到栖霞最高处,远眺长江,来往船只,匆促如飘移之叶。有数小贩出售红叶,惜囊中羞涩,一介穷学生,对未来抱着美好的希望,如此兴奋地在山间行旅。 沿山脉往东,偶尔有太极亭,小憩片刻,望前遇陆羽试茶处,昔日山泉如今一是一潭死水,棕绿得有些令人发毛。 从山顶往下走,有一石牌,写着大清行宫,但已是一片废墟,相映一片绿竹。透着湿气的空气让人感怀遥远的时代。 不远处有一些墓碑,大概是高僧大德的长眠之地。 快下到栖霞寺旁边,在香君亭阮学永给我照一张相片,当时的我不怎么想照相,总想着用自己的烂笔头记下行踪,今天看来,大多已记忆模糊,悔之晚矣! 栖霞山很多石刻,年代久远,形状难辨。却给我们留下浓重的佛教的氛围。 大概下午时分才到栖霞寺,在山底下的一片平地上,栖霞寺颇有规模,大殿的佛祖高大宏伟,垂地的经幡庄严肃穆。我禁不住叹道:“名山大川。”在旁边点想香的老和尚却嘀咕说:“何为名,何为大?”我不敢再造次。据说,南京大学宗教系的研究生要到这里来进修。蒋介石退守台湾时也曾到这里求签,看来这里的确是很有底蕴的。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