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Arthur912

https://blog.jinbay.com/Arthur912/  复制链接收藏

Arthur912个人头像
Arthur912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博客自定义分类
9/6/2009 12:06:00 PM [语言学习] 分享

分享

<embed AllowScriptAccess="samedomain" NAME="rplayer" SRC="http://www.voanews.cn/WordsAndIdioms/mp3/wi458.mp3" WIDTH="460" HEIGHT="44" TYPE="audio/x-pn-realaudio-plugin" CONTROLS="ControlPanel,StatusBar" BORDER="0" AUTOSTART="false" LOOP="true">
MP3下载
  上次我们学了几个由lip这个词发展而来的习惯用语。今天再学几个,第一个是: bite one's lip。 Bite意思是“咬,” 想一想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咬嘴唇呢? 常常是竭力克制自己的时候。而且如果咬住了嘴唇,就说不出话来了。所以bite one's lip用来表示极力克制自己不冲口而出,忍住不说会给自己招惹麻烦的话。

  例如,你的上级把曾经向你许诺的升级机会给了别人。一时冲动之下你简直想马上冲进他的办公室发泄你的满腔怒火,并告诉他你辞职了,但是冷静思考之后你却觉得也许还是先找好另一份工作再辞工更妥当,so you bite your lips and wait,意思是你克制自己,保持沉默。等待时机。

  我们来听一位父亲说说自己第一次教十六岁的儿子开车的经历,这堂驾驶课使他心惊肉跳。
  例句-1:It was scary. A dozen times I wanted to yell 'Not so fast! Not so fast!' or 'Look out for that car!' But I managed to bite my lip and we got through it without an accident.
  他说:那真吓人。有好多次我都想大叫:“别开那么快! 别开那么快!”或者“当心那辆车!”但是我竭力忍住了没开口。我们总算平安无事地开完了这趟车。

  这里的bite my lip意思是竭力忍住不说话。其实还有一个习惯用语意思相同: bite one's tongue,要是你咬住自己舌头的话,你当然也说不出话来了,所以bite one's tongue也表示尽力忍耐保持沉默。<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9/6/2009 12:26:00 PM [美食-旅游] 分享

分享

 
 
如果用一道菜来形容柳州人的性格,我以为就是炒螺。
在柳州这块土地上生活了30多年,儿时的记忆始终挥之不去。谷埠街口卖煮螺蛳的阿婆,粗瓷的小平碗,一小块生姜,不知其名的香料,飘着辣椒籽的汤水。“莫埂急喝,大把的汤水。”齿间隐约存留香盈的味道,那个慈祥的卖螺蛳阿婆却不知何去何从。
在很久的一段时间里,我对螺蛳的认识一直停留在“煮”这个模式,直到有一天,才发现螺蛳还有爆炒的吃法。这个发现令我食欲大涨,每到休息日,便追着“嘎嘎嘎、哗哗哗”声,一路寻觅,直吃到满嘴流油,肠子、肚子火烧般辣痛。
辣椒果真是个好东西,地球人估计都爱吃,何况柳州人乎。
柳州的辣决不似四川麻辣那般阴柔狠毒,化骨绵掌的毁人于无形中;也不像贵州酸辣那样虚张声势,红红彤彤的怯步于举箸间。柳州的辣不拖泥带水,也不躲躲闪闪,大颗的红辣椒和着螺蛳、香料痛痛快快一个劲地爆炒,来一把大蒜头,再来一碗高汤,炒,不停手地炒。如果仍觉不够过瘾,再加一勺子辣椒油,立刻,大颗的汗水挂满额头,背脊浸渍,“好吃,过瘾,再来一碟。”
老子当三叔,朋友大过天。这句话形容柳州人的性格似乎有点夸张,但柳州人胸怀坦荡,喜交朋友却是实实在在的。你走进柳州人的家中,“吃饭没有?过来一起吃呀。”虽然只是一碗稀粥,或者是简约的几碟子小菜,但那由心底发出的真诚令你有家人般的温暖。
有话就说,不吐不快,柳州人什么事都喜欢挂在脸上,就像这炒螺,干脆、直接、痛快,辣得爽,爆得响。
味觉就这样被辣椒唤醒,在香香辣辣的炒螺中,柳州人的生活有滋有味。
 

 
 

阅读(197)评论(0)

9/6/2009 4:05:00 AM [车辆-E.V.] 分享

分享

数控车床 明星汽车专修学校 生活中的心理学:别把优势拱手相让
 
别把你的优势拱手相让 
 
    认识一位文艺界的腕儿。
   
  他在场的时候,大家都不敢说话,好像生怕自己的观点不成熟,贻笑大方露了怯。可是,他又是和善之人,通常自己不先发言,觉得先提话题定了调,别人就会不得不跟着走。
     所以,有他在的场合,基本冷场。
 
     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教授,总是喜欢先发言。(汽车电喷)
 
     几天前来北京开会,组织了一场小聚。哪里是吃饭,简直是又一场班级研讨会。她先发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从入学时的细枝末节讲到如今的行业境遇。我们如同小学生,拿着筷子盯着她,点头称是。偶尔的时候,放下筷子,附和。读书的时候就是如此,她总是滔滔不绝,从来没有一点话语停歇。你的思路,从来都是跟着她走。
 
     所以,有她在的场合,大家已经懒得动脑。
 
     还有我的爸爸。
 
     他既不是不发言的那类,也不是先发言的那类,而是第三种情况──无论他何时开口,都是这件事的定论。一件事情,大家争执不下,或者有存疑,他一开口,这件事

阅读(116)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