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再回到激动人心的那一天:1995年5月8日晚,天津。
中国与瑞典打成1比1,丁松上场。 远隔千里的丁松的母亲胡妹娣,在电视里见到了6年未见的儿子。 这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儿子吗?瘦削的脸,粗糙的皮肤,出奇的冷峻,没有一丝笑容,额头上已然可见几条深深的皱纹。她清晰地记得6年前离家时丁松的长相,然而这一切变化是那么大。自己的孩子一晃眼已显得陌生,做母亲的快要不认得自己的儿子了—— 丁松发球,卡尔松接球入网。卡尔松发球,丁松削了一板。卡尔松拉出旋转极强的弧圈球,丁松一板一板地“海底捞月”。丁松的削球看似柔若无骨,其中却藏着转与不转、上旋与下旋的多种变化……突然,丁松一记正手反攻,低沉而旋转的前冲弧圈球,在海蓝色的球桌上跳了一下飞向卡尔松的腰部那个所有横拍选手最难应付的攻也不是、守也不是的位置,稍一犹豫,那只橙黄色的小球已从卡尔松的拍下滑落地面…… 天津体育馆沸腾了!掌声、欢呼声、惊叫声、锣鼓声,如海啸雷鸣般地震耳欲聋。 面对电视荧屏——这样一个热烈而庄重的场面,胡妹娣的眼睛湿润了。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