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08月01日 10:10</SPAN>中国经营报</SPAN> 江海波
“我们是谁?”“大学生是什么?”在2009年就业高压下的中国,这个问题突然让择业者和全体国人都为之失语。 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2009年就业问题面临高度压力的今天,几代大学生的遭际与命运截然不同。他们与社会的关系,既有时代烙下的差异性印记,也有我们这个民族恒久附着的共同命题。 1977年,中国重新恢复高考制度,荒废11年的教育(不仅高等教育)被重新拾起,国家与民族的希望被重新点燃。 与此同时,重新返回知识殿堂的大学生被社会予以“天之骄子”的美誉与尊荣,这是一个民族被狂妄与无知耽搁之后,对知识表现出的向往、渴求与尊重。而不易察觉的是,“天之骄子”,这种对“新科举”胜利者的全新称谓,事实上是另一种“身份分别”的延续。 古老的中国,世代等级森严、身份分明。文化与教育在体制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同源性,“学而优则仕”,读书改变命运。改变命运,就是从改变“身份”开始。这个古老的规则,一直没有被真正改写。 1989年,中国高校开始小范围试点“双向选择”,到21世纪初,基本全面推行自主择业制度,这是一个个人的意志开始得到尊重的过程;而更无奈的是,这个过程,是一部大学生“身份感”由高至低、日渐式微的集体心路历程。 1999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154万人,比1998年增加46万人,增幅高达42.6%。从此,中国高校的招生以每年增加约50万人的速度递增。2009年,应届大学毕业生达到611万人。这10年,是中国大学生“身份感”飞流直下、急剧丧失的10年;也是这个古老的国度,“读书人”的地位贬值最快的10年。 大学生数量的剧增与教育质量的快速下滑是高等教育的一对尖锐的显性矛盾,而更深层次的本质性矛盾则是:大学生“身份价值”在不断贬值,而个人、社会对“身份认证”的“制度性”需求却牢不可摧,“身份价值”的内在含金量大降,“身份认证”的外在形式性需求却保持原有的刚性,前者是“真实的凋敝”,后者是“虚假的繁荣”。 “我们是谁?”更多的时候,这个民族只会追问“我是谁”,这是一个“个人”大行其道,而“共同身份感”缺失的民族。 教育制造了身份的差别,教育只服从于身份认证的需求;教育失去了本意,忘却了人性与责任。 如果教育完全为受教育者个人的“就业”所驱动,为私利与短视所驱动,如果教育不以增进受教育者与全社会的人性与福祉之提高为目的,我们无论“个人”或“整体”,都将没有希望。 毫无疑问,教育是一个民族的未来。今日之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同样,昨天的教育“定义”了我们今天的现实。似乎并没有人注意到,中国教育在那个荒诞的年代被耽搁长达10多年时间的历史,与我们这个民族今日在产业选择上的困惑之间,隐藏着一种因果与宿命;与大学生同农民工抢夺工作的现实之间,隐含着一种不可抗拒的逻辑。 谁在教育上欠下了历史债,这个债就会由他们后代去加倍偿还。 毕业:会传染的恐惧</STRONG> 一个应届毕业生的求职经历</STRONG> 3月的时候,已经找到工作,在广州上了两个月班的单小吉被学校叫回哈尔滨,做毕业论文的选题计划。 回到学校,所有的人都出去找工作去了,楼道都空了,只剩下极少的一些人,要么是等考研成绩的,要么是工作已经落实了的。其他人,全在外面跑。一问,几乎没有什么人找到工作。这是一种非常慑人的恐惧。“尽管我那时已经在广州上班,但还是被那种恐惧感抓住了。”后来单小吉说。 单小吉是哈尔滨某高校外语系英语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这一届,他们系有300多名同学为找工作而心焦 阅读全文>> |
油价的上涨似乎没有阻挡人们购车的热情,最近嘉诚亚洲汽车和基础建设分析师叶林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汽车行业今年整体前景中性,2008年整体行业销售量增长将达到20%。 家住北京的孙先生就是这些热情高涨的购车族中的一员,在买到爱车兴奋之余,让孙感到迷惑的是如何选择诸多的汽车保险。和孙先生一样,很多新购车者甚至是老司机都对铺天盖地的汽车保险无所适从,最后只得听任代理人摆布。 投保车险实用原则</STRONG> “购买汽车保险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事故发生时,自己有充足的资金来支付可能的赔偿损失,同时也保障了家庭的资金稳定,不至于造成家庭财务的负担,影响家庭的幸福生活。”在保险公司从事保险理赔工作9年有余的谷先生说。 9年理赔工作期间,谷先生亲历无数大大小小的汽车保险理赔案件,遇上很多这样那样的汽车保险事故。 “对于一些重大事故,由于保险没有买好,保险险种没有搭配科学,在发生巨大损失时,车主更多的是后悔与埋怨,但是为时已晚。”谷先生说,“让我感受最深刻和最无奈的是很多车主总问我:"我的车在保险公司投了全险,你们都应该赔偿我呀?"但是,当我把保险单给他们解释清楚的时候,他们就后悔自己当初购买的险 |
吉林警方成立专案组侦查通钢事件中陈国君被打死案</STRONG> 2009年07月31日 20:29:21 来源:新华网 这是7月26日拍摄的吉林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厂区。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 摄 新华网长春7月31日电(记者褚晓亮)吉林省通化市公安局31日向记者证实,在通钢集团“7·24”群体性事件中新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总经理陈国君(注:以前皆写作“陈国军”,现根据公安局正式说法更正)被围殴致死后,吉林省公安厅和通化市公安局高度重视,成立了专案组进行立案侦查。目前,专案组正在进行全力侦查中。 企业重组要切实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群体性事件中少用“不明真相” 吉林通钢股权调整引发打人致死事件 7月24日,通钢集团通化钢铁股份公司部分职工在厂区内聚集上访,反对河北建龙集团对通钢集团进行增资扩股,并将矛盾集中在建龙集团新派驻通化钢铁股份公司的总经理陈国君身上,对其进行围堵和殴打,导致陈国君不治身亡。 ...阅读全文>>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