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岳嵩山 “嵩高竣极”和“峻极于天” 嵩山属伏牛山脉,其主体在今登封县境内,东邻省会郑州,西邻九朝古都洛阳。嵩山古称外方山,周平王东迁洛阳后,以左岱(泰山),右华(华山),嵩山位于中央,是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为中岳。武则天天册万岁元年(695年)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北宋以后,又称之为中岳嵩山。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组成,山体从东至西横卧,蜿蜒70公里,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之说。嵩山之顶名曰峻极,海拔1512米,古有“嵩高竣极”和“峻极于天”之说,站在峰顶远眺,北可望黄河之雄,南可极山川之秀。 少室山景,以峰奇、路险、石怪、景秀而著称天下。山中群峰争艳,千奇百异,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逶迤连绵,有的象猛虎蹲坐,有的似雄狮起舞,有的若巨龙睡眠,有的如乌龟爬行,峰峦参差,峡谷纵横,三千米栈道穿梭山腰,山道弯弯,宛若丝带逶迤在崇山峻岭中。从山南北望,一组山峰,互相叠压,状如千叶舒莲,从唐代起就有"少室若莲"之说,因名其为"九顶莲花山"。少室山的南面,山姿很象古人戴的忠靖冠,所以宋代又有"冠子山"之名。少室山东侧山峰,参差错落,人们依其山姿,名之为"石榴嘴"。站在少林寺南望,少室山堑然若屏。高峰之下自西向东并列着五座小峰,人们依其形态,称之为棋、鼓、剑、印、钟。在剑峰西侧,有一巨石如削,雨过天晴之际,光洁耀目,好似白雪,遥望此景引人入胜,被称为“少室晴雪”。少室东侧有一道盘绕弯曲的峡谷,名曰:"玉皇沟"。东口叫"吸风口",峡窄谷深,人行其间,时感吸风拔气,令人望而生畏。西口叫小寨口,可直通山顶大寨东天门。东天门下面有条东门壕,当地称之为“响潭沟”。响潭沟壁如刀削,沟宽不过十余米,深却有数百丈,谷内经常云雾弥漫,袅袅白云在峡谷中奔腾翻滚,如风浪呼啸,奔腾谷外,当地人称其为“喷雾口”。峡谷中心,有一巨石状如猴子,飘浮云上,若隐苦现,惟妙惟肖,名曰:“猴子观云海”。此处风景尤宜人,下看云雾缭绕,上看一线天,老虎嘴、擎天柱等怪石林立。山顶有个三皇寨,寨中有一座盘古洞,供奉着中华民族的三位先祖--黄帝轩辕氏、伏羲氏和炎帝神农氏。寨顶上边,还有5平方公里绝少有人涉足的原始森林,林茂花繁,山泉潺潺。可谓“风景这边独好”,只是登攀难:486级的好汉坡石阶,让人上气不接下气;走上架在两山之间的吊桥--"连天索道",如履薄冰,难免战战兢兢、心惊肉跳;而傍依绝壁、下临深渊的"三皇栈道"也是险象环生,500多米的崎岖山路令人神疲力竭。只有亲身体验了这样的历惊度险,才能真正领会"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深邃意境。上得山来,抹一把额头的汗水,极目远望,“一览众山小”的壮志豪情油然而生。 “赫赫天中王,巍巍踞中”嵩山,位于九州和五岳之中,北依黄河,南临颍水,在这里,不仅能看到“五世同堂”的奇特地质风貌,且能领略中华民族八千年历史进程。佛、道、儒三教荟萃,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鼎足而立,少林寺千佛殿的西侧是地藏殿,殿内南北两面供十大阎罗王神位,是道教的。后壁绘制二十四孝画图则又是儒家的,并承认释迦、孔子、老子都是“至圣”,强调三教九流“为善殊途”,“各有所施”,钟楼前开元碑阴刻:“混元三教九流图赞”,图面是释迦、孔子、老子三圣合体像,赞语是:“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争理,万法一统”。“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各有所施,一以贯之”一些禅宗大师既通佛理,又懂儒学,到明、清以后,道教变吮吸更多的儒家思想,少室山的安阳宫主殿洞是三皇洞,内祀释迦牟尼、孔子、老子,门上大书:“才分天地人总属一理,教有儒释道终归一途”。由此可以窥见三教在中岳嵩山已熔铸于一炉,使他具有中国四大佛教名山难以具备的魅力。 “少林武术名天下”。少林寺,不但是声名显赫的佛教胜地,禅宗祖庭,而且是闻名中外的少林武术发源地。少林功夫以自己丰富的内涵,独特的风格,而威震武林,名冠天下…… 嵩山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各个时期的名胜古迹和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嵩山为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和悠久历史增添了数不尽的耀眼光辉。 嵩山属伏牛山系,史书对伏羲和黄帝在伏牛山作为活动的中心,有许多记载。《孟子》中说:“禹避舜之子于阳城”;“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箕阴即阳城,在嵩山南麓,《大记》云:“伯益旧政, 阅读全文>> |
北岳恒山 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境内。恒山风景名胜区总面积147.51平方公里,所辖功能各异、景色纷呈的旅游小区十五个,由东北向西南绵延五百里,锦绣一百单八峰,主峰天峰岭海拔2017米,为北国万山宗主。 恒山又名玄岳,集“雄、奇、幽、奥”特色为一体,素以“奇”而著称,在五岳中有“泰山如坐、华山如立、衡山如飞、嵩山如卧”之说,而“恒山如行”。中华五千年的文明追溯,恒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气候凉爽,民俗独特,自然和人文景观兼胜,素有“人天北柱”、“绝塞名山”、“道教第五洞天”之美誉。 恒山曾名常山、恒宗、元岳、紫岳。据史书记载,早在四千多年前,舜帝北巡时,遥望恒山奇峰耸立,山势巍峨,遂叩封为北岳,为北国万山之宗主。之后汉武帝首封恒山为神,唐玄宗、宋真宗封北岳火王、为帝明太祖又尊北岳为神。恒山山脉祖于阴山,横跨塞外,东连太行,西跨雁门,南障三晋,北瞰云代,东西绵延五百里,号称108峰。倒马关、紫荆关、平型关、雁门关、宁武关虎踞为险,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冲,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峰天峰岭在浑源县城南,海拔2016.8米,被称为“人天北柱”,“绝塞名山”,“天下第二山”。 在春秋时,代国靠恒山而存天下;战国时,燕、赵凭恒山而立天下;两汉时,匈奴利用恒山争天下;东晋时,慕容氏踞恒山威天下;北魏时,拓拔氏依恒山而分天下;宋仗恒山守天下;金恃恒山而鞭天下;元灭天下,清统天下,也凭借的是以恒山为主体的长城沿线天险。许多帝王、名将都在此打过仗,这是恒山的五岳中最可引以为自豪的。 恒山由于绵延五百里,气势壮观,因此古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衡山如飞”之说。登上恒山,苍松翠怕、庙观楼阁、奇花异草、怪石幽洞构成了著名的恒山十八景。十八胜景,各有千秋,犹如十八幅美丽画卷,展现在游客面前磁峡烟雨雨、云阁虹桥、云路春晓、虎口悬松、果老仙迹、断崖啼鸟、夕阳晚照、龙泉甘苦、幽室飞窟、石洞流云、茅窟烟火、金鸡报晓、玉羊游云,紫峪云花、脂图文锦、仙府醉月、弈台弄琴、岳顶松风。再加上世界一绝的天下奇观悬空寺,整个恒山景如诗如画,令游客如身于世外桃源,流连驻足。 |
【岛屿概况】 巴厘岛(Bali)是印度尼西亚岛屿,位于小巽他群岛西端,大致呈菱形,主轴为东西走向。面积约5623平方千米,人口约247 万。地势东高西低,山脉横贯,有10余座火山锥,东部的阿贡火山海拔3140米,是全岛最高峰。日照充足,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约1500毫米,干季约6 个月。经济发达,人口密度仅次于爪哇,居全国第二位。居民主要是巴厘人,信奉印度教,以庙宇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纺织、歌舞和风景闻名于世。为世界旅游胜地之一。土地垦殖率65%以上,出产稻米、玉米、木薯、椰子、咖啡、烟叶、花生、甘蓝、洋葱、水果与棕油等。牛、咖啡与椰干为主要出口产品。巴厘岛东侧的龙目海峡是亚澳两大陆一部分典型动物的分界线,在生物学上有特殊意义。 巴厘岛还是印度尼西亚著名的旅游区,是爪哇以东小巽他群岛中的一个岛屿,面积约5560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80万。巴厘西距首都雅加达约1千多公里,与首都雅加达所在的爪哇岛隔海相望,相距仅1.6公里。 该岛由于地处热带,且受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多雨,土壤十分肥沃,四季绿水青山,万花烂漫,林木参天。巴厘人生性爱花,处处用花来装饰,因此,该岛有“花之岛”之称,并享有“南海乐园”、“神仙岛”的美誉。岛上大部分为山地,全岛山脉纵横,地势东高西低,有四、五座锥形完整的火山峰,其中阿贡火山(巴厘峰)海拔3142米,是岛上的最高点,附近有曾于963年喷发过的巴都尔活火山。岛上沙努尔、努沙·杜尔和库达等处的海滩,是该岛景色最美的海滨浴场,这里沙细滩阔、海水湛蓝清澈。每年来此游览的各国游客络绎不绝。 巴厘岛印度教神庙中的木刻雕像 巴厘岛因历史上受印度文化宗教的影响,居民大都信奉印度教,是印尼唯一信仰印度教的地方。但这里的印度教同印度本土上的印度教不大相同,是印度教的教义和巴厘岛风俗习惯的结合,称为巴厘印度教。居民主要供奉三大天神(梵天、毗湿奴、湿婆神)和佛教的释迦牟尼,还祭拜太阳神、水神、火神、风神等。教徒家里都设有家庙,家族组成的社区有神庙,村有村庙,全岛有庙宇125000多座,因此,该岛又有“千寺之岛”之美称。神庙中最为著名的当属拥有千年历史的百沙基陵庙,陵庙建在称为“世界的肚脐”的阿贡火山山坡上,以专祀这座间歇喷发的火山之神。陵庙的层级石雕建筑,与柬埔寨吴哥窟相似。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