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ミoミ

https://blog.jinbay.com/yuwu_9/  复制链接收藏

ミoミ个人头像
ミoミ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博客自定义分类
8/11/2009 3:58:00 AM [文化艺术] 分享

分享

 

千百年来,中国画的发展有着自己的一整套完善独到的美学理论。中国历代画家正是运用这些美学原理,在中国画艺术表现中充分地展示出了他们对美的认识,以及他们特有的审美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出现了以中国画家的审美情趣而产生的中国画艺术表现形式及表现技法,形成中国画独特的艺术风格。

 中国画的发展无论是技法变化还是美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都对其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美的认识,集中表现在对“阴”与“阳”的认识。以及对“心”与“物”的认识两个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一种相对对立的条件下,保持着一种自然的,谐和的统一与平衡的关系,这种谐和与平衡之美构成了中国美学理论的基础。在中国美学理论中,不均衡是一种形式,均衡是一种形态。从美学角度来认识,美产生在均衡与不均衡之间,这是认识美的方法。因此,在中国画的艺术表现中才会出现“虚实相间”、“若隐若现”的美学意识。中国画“意象”、“象意”及“悟象”的“三象”理论,体现的是从“有为”之美达到“无为”之美的哲理。只有将其在对立与统一的基础上来看,才能对美与丑的认识以及对中国画发展的认识,达到进一步的提高与升华。产生“意象”与“象意”一分为二各自独立之美,“意象”与“象意”合二而一之美,以及“悟象”的一分为三、合三而一的升华之美。正如北宋著名哲学家张载提出“天人合一”的命题,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自然都应遵循统一的规律,既尊重自然的客观法则,又注意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二者在互动中达到“和”的境界。对于中国画家来说深入理解这一命题的积极内涵,可以使我们增进对自然美的认识及对美的形式的探寻。自然的形式本身就蕴含着无尽的意义,自然美,当属天地造化,它可以给人以不同的美感,也正是人通过心灵感悟所得,我们本着求真的原则去理解它的潜质。没有纯粹的形式,形式本身就是意义,这是天人全一的观点,对自然美所做的解读,形式与意义是合一的,两者完美的融合才构成美。“心识”对于美的认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品即画品,画品即人品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中国的人文精神上,提倡的是人的精神与灵魂之美,这对画家的艺术修养起了重要的作用。画家执着的追求高尚的人品才能使其寻觅到艺术的真谛,才能使其作品植根于沃土。具有较强的生命力,使其作品以独特崭新的艺术语言,展示着自然与人的世界,传递着爱与美的信息。对于美的认识,不但强调人的“心识”还未离开色与空的关系。在中国画的艺术表现中有大块的“留白”其原理即来自于画家对空中见有的认识,给观赏者带来无穷的想象,追求了一种“无画之处皆成妙景”的艺术境界。中国画讲究“墨分五彩”一幅作品的形成要借助多种媒介材料传达出来,而这些媒介材料又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进行搭配,组合才能成为美的整体,否则就只能是混乱的颜色,根本不可能有思想或感情,更不必说美的境界了。

 绘画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无论是西方绘画还是中国绘画离开“美”这个艺术概念,就等于失去了生命,失去了灵魂,也就无所谓“艺术”,创新更是无所谈起。懂得了中国的美学思想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的艺术魅力,引领中国画的发展与创新。发展中国画的关键是在研究中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开辟中国画发展的新途径,同时也不排除中国画在创作吸收西方美学思想。凡是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我们都要接受,并从各个方面学习古今中外一切有价值的东西。在中国传统美学为基础的前提下有机地融入一些实用可行的西方哲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体现到中国画的表现之中,形成了中国画创作的多元化。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8/13/2009 4:38:00 AM [] 分享

分享

  夏天到了,天气越来越热了,很多MM开始注意自己的肌肤控油、收缩毛孔、美白了。那小熟女该如何保养肌肤了,特别是夏日肌肤护理?专家认为,三十岁的小熟女美白重要,但是保湿更重要哦!肌肤干燥是无明显肌肤问题的小熟女最大的肌肤难题。所以切记!炎热的夏天,肌肤保湿是相当相当重要的呢!


  干燥会引起小熟女以下的肌肤问题:


  1、成人痘


  成人痘的成因是由于生活不规律,造成荷尔蒙紊乱,加上肌肤水分不够,造成油脂分泌更加旺盛而恶化!油性肌肤的人其实是潜在干燥肌肤!


  2 、暗沉


  肌肤水分不足,造成角质粗糙肥厚,因此光线反射紊乱,肤色看起来就暗沉。紫外线,不规则的生活以及压力也都会造成肌肤周期紊乱,角质层越积越肥厚!


  3、毛孔粗大


  30岁开始毛孔粗大有两种情况:松弛毛穴与干燥毛穴。肌肤干燥会造成肌肤纹理紊乱,毛孔周围的肌肤收缩,使毛孔变得明显!


  4、黑斑与皱纹


  黑斑是由于每日照射紫外线累积的结果!肌肤干燥会造成角质层不安定,紫外线更容易侵害肌肤,麦拉宁色素也更容易累积!皱纹则是干燥加上老化的结果,UVA造成胶塬蛋白流失,必须持续防晒与保湿,调理紊乱的角质层!


  您的保湿保养正确吗?


  1、NG:化妆水使用不够!


  OK:用大量的化妆水,补充肌肤水分!


  用化妆棉拍一次化妆水是不够的,最好是上两三次, 而且利用手的温度,效果比化妆棉更好!第一次用手推匀,第二次用手拍打,第三次用手按压!利用手的温度让化妆水完全吸收!


  2、NG:用太热的水洗脸


  OK:37度是最适水温


  不要用超过37度的热水来洗脸,热水会让肌肤的水分散失!洗澡的时候顺便洗脸是最不好的方式,因为水温太高了!而且最好最后再洗脸,然后尽快补充水分,以避免水分散失!


  3、NG:面膜敷30分钟


  OK:面膜不可以敷太久,10-15分钟最洽当!


  水分会从多的地方往少的地方移动,因此面膜敷太久,不但无法保湿还会造成反效果!因此面膜最理想是敷10-15分钟,如果再包上保鲜膜,更能防止水分蒸发,提升渗透力!


  4、NG:因为肌肤很油,所以不擦乳液


  OK:油性肌也需要使用精华液与乳液!


  如果不使用精华液与乳液,肌肤的水分会蒸发,造成干燥肌!而肌肤干燥反而会导致油脂过度分泌!干燥的眼周与唇周要特别注意保湿!


  5、NG:洗脸洗越久越干净


  OK:洗脸时间不要太长,洁面霜充分搓揉起泡再洗脸,减少肌肤负担!


  卸妆与洗脸对肌肤是相当大的负担,因此利用泡沫来减少对肌肤的摩擦!而洗脸应该从油脂分泌最多的部位先开始,然后不要洗太久!而30岁小熟女建议用卸妆乳来卸妆,先用面纸按压掉卸妆乳再洗脸,可以缩短洗脸时间!


  6、NG:防晒产品系数越高越好


  OK:不需要使用防晒係数过高的防晒产品


  一般在办公室工作的人,防晒系数15-18就够了,用过高系数的防晒产品会使肌肤干燥,需要用更强效的清洁产品来清洁,反而对肌肤造成负担!与其一整天使用高系数的防晒产品,不如选择系数稍低的,然后一天补多几次产品。

  30岁小熟女,荷尔蒙的分泌与代谢都开始下降,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是拼命使用保湿产品是无法提升肌肤的保溼度的!除了平时的保湿保养之外,还要加上促进新陈代谢的“去角质”+“提高循环”,才能回復肌肤塬本的保湿能力!

阅读全文>>

阅读(457)评论(0)

8/11/2009 3:55:00 AM [文化艺术] 分享

分享

赏石是一种审美艺术。至于赏石审美有何特点,似乎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因为奇石的内涵和外延的宽泛性、呈象和分类的广泛性,让人大有“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的感概。
  我以为,只要将赏石的审美分为三种境界,各自表述,那么有关赏石审美的特点便可一目了然。这三种境界分别是趣味审美、艺术审美和观念审美。
  一种是趣味审美,即状形像物,一目了然。

  齐白石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画论,常常被不少赏石者奉为圭臬。实际上它是有一个适用(绘画)范围的。它所聚焦的,是以传统写意手法为特征的文人画,而不是工笔(写实)画。齐白石笔下的工笔草虫,与写意花卉手法和境界迥然不同。工笔草虫当然是越“似”越好,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拷贝”。从赏石的趣味审美角度看,奇石(象形石)当然也是越“似”越好,如同国画中的工笔画表现手法一样,不但要有外形,而且还要有细节。这也是奇石能够成为老少咸宜、雅俗共赏的大众化收藏活动的基础。一方酷似破壳而出小鸡的内蒙戈壁玛瑙,宝玉石专家可以给它评估出1.3亿元的“天价”,原因无非是它太像了,像得匪夷所思,像得拍案叫绝。

  一种是艺术审美,即就是按照艺术审美规律,把奇石当作艺术品来观照。

  “似与不似”画论如若要移用到赏石,那么它只能适用于艺术审美,而不是趣味审美。

  所谓艺术,绝对不是简单地模仿和拷贝审美对象,而是经过艺术家的思维提炼、浓缩,往往是取其一点(主要特征)不及其余。就像写意画的手法表现一样。张大千曾经说过:“大抵画一种东西,不应当求太像,也不应当故意求不像。求它像,画当然不如摄影;若求它不像,那又何必画它呢?所以一定要在像与不像之间,得到传神超物的天趣。这便是绘画的艺术”。赏石的艺术审美,也应作如是观。

  奇石本身虽然是亘古洪荒时代大自然的杰作,但人们对它的艺术审美观照(所谓“发现的艺术”,其实是在寻找现实生活或虚拟世界中的对应物),可以穿越时空,用人类历史上曾经创造出的无数优秀艺术作品来比类旁证。

  广西摩尔石的得名,可谓一例。

  赏石的趣味审美与艺术审美,两者并没有不可跨越的鸿沟,而是一种相互交融的关系。就像工笔画和写意画一样可以成为艺术作品,只不过二者给人的审美愉悦是不完全一致的,相比前者,后者更能给人以发散思维和想象空间。

  中国画的最主要特点并不是(工笔)写实,而是写意和笔墨。堪称一代国画大师级的人物,从吴昌硕、齐白石,到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哪一个不是以写意神韵和笔墨意境而彪炳画坛的。

  赏石作为一种具有东方审美情结的艺术,它的艺术审美也应服膺于东方传统艺术精神。

  如果说趣味审美与艺术审美这两者之间有一种分界线的话,那就是神韵(包括意境)的有无。譬如一方象形石,如果它只是简单的形似,那它只能是一种趣味审美;如果它不但形似,而且达到了神似,那么完全可以上升为一种艺术审美。

  何谓神韵?张大千认为∶“作画,首先要了解物理,体会物情,观察物态。无论画什么,总不出这三个原则。了解了这三点后,画出的画才能形态逼真,神韵生动而跃然纸上。”充分表现物之理、物之情、物之态,这大概便是神韵之所在吧。

  一种是观念审美。相比趣味审美和艺术审美而言,赏石的观念审美是一种“另类”的审美。

  如果说趣味审美着眼于“似”、艺术审美着重于“似与不似”的话,那么观念审美便强调的是“不似”。

  所谓传统赏石(以太湖石、灵璧石等为代表)所强调的瘦漏透皱,它既无趣味美感、又与艺术不相像(在现实世界中没有相应的对照物),和形式美学的审美规律更是格格不入(古人也以为是一种“丑”。其实古人也有形式美学的观念,这集中体现在陶瓷等工艺美术领域中。只不过对于奇石并不作如是观),古人之所以对它青睐有加,完全是因为它某种程度上是传统文化(特别是道家)、宗教(特别是禅宗)诸方面观念的代表,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传统道德精神的一种化身,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并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

  另外,传统赏石作为一种缩景艺术,在文人士大夫心目中有一种归隐山林(山岳情结)、孤高清标的出世寄托。

  所以传统赏石更多带有象征意味,是一种观念的审美。

  近现代赏石之风之所以出现式微,正是因为伴随传统文人士大夫这个阶层的沉沦,代表他们那种观念的传统赏石在一大批接受了西方美学思潮影响的人士面前,一下子失去了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表现一种抽象的内容(传统赏石大抵可归类于抽象石),传统赏石与新派赏石(以红水河水冲石为代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东西,后者更多是在现实世界(如西方现代雕塑艺术)中寻找灵感,本质上还是属于艺术审美的范畴。

  它们两者,前者古典,后者现代共同成为人们的审美对象。

阅读全文>>

阅读(232)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