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盗窃案存两大疑点
专家:不应由其自证清白</STRONG>
来源:南方日报 2009-05-14 08:34:35
作者:
法学院副教授:不应由其自证清白 本报讯(记者/杨大正雷辉)近日,女清洁工拾金300万或将定为盗窃罪判无期徒刑,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关注。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琳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称,90%以上的网友替梁丽喊冤是可以理解的,仅根据媒体目前披露的细节,仍有多个疑点需查清。 “根据举证责任分配的原则,疑点应该由侦控方来查明,而不应交给梁丽来自证清白。”王琳认为,案件目前既然还在补充侦查期间,因此对梁丽行为性质作出判断为时尚早。 疑点1:是清理垃圾还是盗窃</STRONG> 梁丽的代理律师司贤利认为,梁丽作为机场清洁工,看到垃圾箱旁边无人看管的行李车上放着一个旧纸箱,根据当时纸箱所在的场所、位置及存放状态等,足以让正常人认为是乘客的遗弃物或遗忘物。梁 阅读全文>> |
鲁迅先生说:“别人我不得而知,在我自己,总仿佛觉得我们人人之间各有一道高墙,将各个分离,使大家的心无从相印。这就是我们古代的聪明人,即所谓圣贤,将人们分为十等,说是高下各不相同。其名目现在虽然不用了,但那鬼魂却依然存在,……”(《俄文译本〈阿Q正传〉序及著者自叙传略》。)这也是鲁迅先生终生的“大悲哀”。鲁迅式的悲剧,是平民的代言人和平民之间那种难以言传的深深的隔膜。也就是所谓:“孤独者注定要为大众而献身,同时注定了要同大众进行不停息的战斗,直到在‘无物之阵’中衰老寿终,不论是战斗还是静止不动,孤独者永远是为迫害他的大众而死。”(几千年来的中国,社会改革的先驱,真正的社会精英和平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关系,难道不是这样的吗?)鲁迅和平民的“隔膜”颇具民族特色的悲怆性。这里,又是一个鲁迅式的悖论。“婚变”(结婚和再结婚)及与民众的深厚的“隔膜”,是鲁迅的两大心病,也是我们了解鲁迅思想情感世界的两个“阿基米德支点”。一度曾经被炒得沸沸扬扬,神秘莫测的,所谓鲁迅的 “负罪感”</s |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