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名字来自于《圣经·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在《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地,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生完成的。”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此术语后为经济学界所借用,反映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的经济学中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上也经常借用这一名词。 马太效应,所谓强者越强,弱者愈弱,一个人如果获得了成功,什么好事都会找到他头上。大丈夫立世,不应怨天尤人,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马太效应的名字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圣经》中“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由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1973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作出的科学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那些未出名的科学家则不承认他们的成绩。”莫顿将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 《新约全书》中马太福音第25章的寓言(和合本译文): 天国又好比一个人要往外国去,就叫了仆人来,把他的家业交给他们。 按着各人的才干,给他们银子。一个给了五千,一个给了二千,一个给了一千。就往外国去了。 那领五千的,随即拿去做买卖,另外赚了五千。那领二千的,也照样另赚了二千。但 阅读全文>> |
性幻想:大脑的暗自狂欢
2009-07-10 09:15:43 来源: 新探索QUO </SPAN>
瞥见性感美女迷人的曲线,难道你只想研究一下丝袜的牌子,而不会心旌摇荡?看到心仪的布拉德·皮特那张俊美冷酷的硬汉脸庞,难道你不渴求着跟他来一段浪漫唯美的相逢?……不用张惶错乱,这一切其实都是“性”由心生。 图:科学家在对608个13~43岁男女样本的调查显示,32%的男人性欲低与其性幻想较低有关,有18%的女性因为焦虑而性幻想减少,这些数据表明,那些经常幻想的伴侣往往更容易在床上找到更多乐趣。 “有一天又是这样坐在他身上,忽然有什么东西在座下鞭打她,她无法相信——就像狮子老虎掸苍蝇的尾巴,包着绒布的警棍,看过的两本淫书上也没有,而且一时也联系不起来。”这是日前在张爱玲火爆的遗作《小团圆》中,女主人公九莉生发的一种暧昧而又充满“意淫”味道的情事。而这部被认为是张爱玲自传的小说之所以卖得脱销的原因,许多人都归咎于其中的“性爱”描写过于“暴露”和“大胆”。 其实,又何止九莉的“ |
韩香阁:周周新款:女装和正品品牌男鞋: http://shop35575456.taobao.com/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