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叮当

https://blog.jinbay.com/huanhuan_111/  复制链接收藏

叮当个人头像
叮当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博客自定义分类
3/15/2010 5:24:00 AM [文化艺术] 分享

分享

 

    我和于志学先生相识很晚,也就是去年吧,即05年10月份,在山东泰山的“美术论坛”会上。但是知道于志学先生的“所作所为”,恐怕是二十年前的事了,那时我还穿着军装,是在中央电视台的一档节目里知道他的。因为他是开宗立派的,所以记得就非常清楚。当这次在泰山相逢时,很自然,也很亲切,像是老朋友一样。这要源于于志学先生没有名家的架子。在论坛会的自由时段里,我和评论家谢海、于先生以及我七岁的儿子玄玄在一旁“拉话”。我们大约在一起谈了近一个小时,从艺术、人生(因为我的孩子在,所以也说到了孩子的成长问题)、到中国画,再到于先生的冰雪画派。话题虽然很杂,但始终是未离开艺术的总线。于先生说:“我搞冰雪山水40年了,从60年代就开始搞,但始终是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然而我们坚持住了,事实说明,创新的中国画是有其自身的魅力的,也是非常有生命力的。艺术这东西,关键还是要有新意,只有新意,其生存率自然就很高。但是,现在有新意的作品还是太少了。”谢海在边上,还不时的插上几句话,意思也大都是相近的。

    老实说,于先生的感慨不是没有其道理的,向当年于先生那样执着的为艺术探路者,目前可能是没有了。于是,于先生也就成为数不多的开宗立派者之一了。

    于志学,现为黑龙江画院名誉院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自六十年代开始研究冰雪山水画,在技法上创造出“雪皴法”、“泼白时”、“重叠法”、“滴白法”、“排笔法”、“光栅法”以及“画山无石”、“画林无树”、“画树无枝”的三无画法;在理论上提出“南黑北白”、“南虚北实”、“南以石画山”、“北以树画山”和“墨有韵”、“白有光”等新的美学理念,打破了冰雪消融时以及冰河、冰山、冰川无法直截入画的历史,创造了冰雪画派。

    所以于先生在谈到中国画的创新时,是一脸的兴奋。因为他知道,中国画无论是山水还是花鸟画科,如果只是一味的复制别人,那么对中国画的发展都是有副作用的。中国画的魅力就是在于创新,石涛说“笔墨当随时代”,时代为艺术家们提供了非常宽松的“生存”环境,但是艺术家们供给社会的艺术作品,却多半是老套套。然而还是有许多艺术家,将笔墨与时代联系起来了。比如于先生就是典型的一位艺术家。他生在北国冰城,这就给提供了画冰雪的基础,假若让他画江南的“小桥流水”,估计画出来也还是北国的“小桥”和北国的“流水”吧。不是他不能画,原因是他没有江南的生话,再怎么画,也画不过江南人。而北国就不一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是北国之春也好,北国之冬也罢,说是“笔墨当随时代”,其实“时代”也包括“天时”和“地理”的。所以于先生是吃透了石涛的“笔墨”与“时代”的精髓了,在他笔下才诞生了中国“冰雪画派”的。

     冰雪山水画,与中国传统的写意水墨山水画一样。只不过冰雪画,强调的是“冰雪”,重在写雪后之景,即冰之魅、雪之情。北国风光的冰山、冰川,雪压青松时的坚忍不拔,冰雪之中的物象之美,都在于先生的妙笔中生花,无不给赏者以艺术上的享受。于先生的“冰雪”,也必将向“瑞雪”一样,其蕴藏的艺术含量,即,“冰魅雪情”,将左右人们的欣赏习惯;同时也庆幸,在“百花齐放”的现在,我们还能有“冰雪”相伴。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3/15/2010 5:24:00 AM [文化艺术] 分享

分享

     在我所认识的画家当中,海上画家唐天源先生,无疑是一个“五项全能”的人。他山水、人物、花鸟、鳞毛、虫豸等题材样样行;工笔、写意交叉互动。凡是认识他的人,没有不佩服他的才气和在绘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在多年以前泰国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就分别以“天源”的名字,建立了“天源艺术馆”。天源的全能,主要是指,你很难说他是善长画什么题材的。据我所知,在画的种类上,他除了西画不主攻之外,凡国画能表现的题材中,他可以说是无所不能,也无所不精的。然吹捧是没用的,天源先生是靠自己的实力,赢得了别人的尊敬。


     天源还有“怪人”之称,他作画快而精。假如你在看作画时,那可就热闹了,他一边握一支大笔在宣纸上不停的“涂抹横扫”,一边他在滔滔不绝的“闲话”给你听。说话的内容是从古到今,有画外到画里。笔停之时,话也同时了结论。所以看他作画的人,常有双重享受。他成竹在胸,话有画起,画好话停;画不影响话,话也不影响画,两种功能同样精彩,决无败笔,决不食言,最后是一起“交卷”。天源的良心也是大大的好。还是那句话,凡是到他家去过的人,他都会主动的奉上大作,请你雅正;无论老幼,人人有份,因人作画,各种类型,各不相同;各式各样,各取所需;立等可取,立竿见影。他常说:要做一个“人民的画家”。有人喜欢,这是好事,来者有份,不可以叫人失望而归的。他们不好意思开口,我主动一点也是应该的吗!艺术本来就是为人服务,高高挂起算不了什么的。

    说过了天源的天分,再说说他的国画艺术。天源作画没有太多的规矩,他随时都可以画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他的山水画取法高格,大都是西南山水的写生之作,笔意奔放,大起大落;设色大胆,从布景、立意、到构图都是大手笔意。高山流水,咫尺千里,宏图大“制”。将中国的水墨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将欣赏画作之人一下子带入到“清静尘远”的世界。


    中国的山水画具有悠久的历史,自东晋、南北朝以来,山水画的发展非常迅速,也一直存在着两种画风,即苍遒刚劲和淡雅秀丽。后来董其昌先生,将这两种画风,分为南北之派。前者的苍劲为北宗,后者的清远为南宗。而今在观唐先生的山水画时,我吃惊的发现,他画中的山山水水,是既有北宗的“粗壮之美”也有南派的“清丽之秀”。壮大的山,清幽的水,唐先生将这两种风格者,一起糅合在自己的创作中,显示出唐先生的包容和扎实的基本功。透过他《米亚罗》系列和《九寨沟》系列,就看出了唐先生的绘画水平以及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的不一般了。在表现这些西部风光时,不是靠传统的皴法就能达到效果的。唐先生说:大西部的山水纹理极具张力,勾皴时就不能轻描淡写的带过,必要时就非得“焦墨重彩”才能出效果的,通过“深处重皴”,“凸处不皴”的手法,以水墨的晕染、线条的穿插,抒写云山四起;在追求山石之自然美的同时,也充分显示出唐先生气贯长虹的,“大美”的艺术风格。

    唐先生的山水画,是气韵飘逸的;他的人物画也同样是超凡脱俗的。《八十七神仙卷》相信大多数人是知道的,我自不必细说。但是唐先生,在高200cm的宣纸上,所作的《八百罗汉》百米长卷,就不得不一说了。全卷全部采用白描的手法;八百个罗汉与真人一般大小,八百个栩栩如生的造型,手持八百个法器,八百个法器中,又绘制各种不同的山水、人物。这幅“宏图巨制”,是一支笔画到底的,以点线、构划为主笔,线条流畅无阻。其人物神采飞扬,其表情神态自若,可称得上是唐先生的一部大制作。但是这么大的一项创作,唐先生竟然是拿起笔就画,跟本就不需要先打样,后下笔的。我们都戏称他脑子里有部复印机。画古人是这样子,绘现代人也同样出彩。唐先生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特别注重环境的渲染,所绘人物的形象自然就有精神,想必这就是“笔墨当随时代”吧!


    话说天源,只能说说这些画里画外的事情。而他的艺术成就则无需多说。如是。

阅读全文>>

阅读(1365)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