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hmfydj1986

https://blog.jinbay.com/hmfydj1986/  复制链接收藏

hmfydj1986个人头像
hmfydj1986
博客日历
«January 2025»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博客自定义分类
2/3/2010 3:23:00 AM [娱乐] 分享

分享

  从贺芝华其人说起

  笔者曾无意间观看香港凤凰卫视的一个访谈节目,内容是关于朱德元帅的,其中朱德的女婿刘铮在述说妻子(即朱德的女儿朱敏)的身世时提及:朱敏的母亲是贺芝华,朱敏1926年4月出生于苏联,小名“四旬”,因为那年朱德刚好40岁。此后朱敏长期在外婆家寄养,而朱德于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回国,与贺芝华就此分离。1940年朱敏抵达延安,始与父亲团聚——至于贺芝华,节目中再也没有提及。(前段时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孙红雷扮演的中央特科人员杨立青,身手不凡地除掉一对叛徒夫妇,其中被打瞎一只眼的女叛徒的原型,就是贺芝华——编者按)

  在中共历史上,叛徒是十分严重的问题,不仅对中共党组织产生过极大的危害,也对全体党员和革命者有潜在的负面作用。于是,对叛徒的处理也就十分严厉。如笔者不久前看到的一本新书——《十五个叛徒的最后结局》,描述了中共历史上15个顶级叛徒叛变的经过和下场。对于曾参加中共和中国革命的人来说,如果在档案中有曾是“叛徒”的污点,那是等于判了“政治死刑”。当然,如果一些重要人物的社会关系中有人是“叛徒”的话,就可能采取“为尊者讳”的处理办法——如上述的访谈节目,之所以很少交代贺芝华此后的历史,就是避免因陈述曾是叛徒的贺芝华而有伤朱德的形象。不仅凤凰卫视,几部记录朱德史实的重要书籍也多作如是处理。

  笔者治史,颇喜追根究底,并力求揭示真相,遂有以下考察,并确信:以下的陈述,并不会有损朱德元帅之光辉形象,反可彰示历史之复杂与中国革命之艰巨,以及大浪淘沙的恢宏历史场景。

  【肖菊芳、陈玉珍】

  朱德早年的几段婚姻,是中国妇女苦难历史的浓缩。

  在家乡四川仪陇时,为了反抗世俗的娶有钱人家姑娘可得一笔陪嫁的风气,受新思想影响的朱德发誓要与受过教育的女子结婚。多次拒婚后,他离开家乡,前往成都报考了一所高等师范学校。1912年秋,朱德投笔从戎,赴云南讲武堂,在此期间娶了一位昆明师范的女生,即芳龄十八的肖菊芳。

  肖菊芳是朱德在滇军中一位朋友的妹妹,出生于积极参加维新运动的知识分子家庭,是一个诚实且思想进步的姑娘,没有缠足。当时朱德已是云南讲武堂的青年教官,许多人都很关心这位少校的婚事。在朋友的巧妙安排下,朱德到肖菊芳家拜访,肖马上就对这位年轻英俊的少校产生了好感,并羞答答地同朱德说了一席话——这在当时是相当“革命”的举动了。不久,朱德同肖菊芳结婚了。婚后的肖菊芳仍住学校集体宿舍,朱德也依旧住在讲武堂,整日带兵操练,他们只能在星期天团聚。

  1916年初,朱德随讨袁护国军第一军北征,开往家乡四川。这时肖菊芳已经怀孕,也许是思念丈夫,朱德出征后不久肖菊芳就坐着轿子来到四川泸州,租了一所住宅,与朱德住在一起。9月底,肖菊芳生下一个男孩,取名“保柱”(即朱德唯一的儿子朱琦)。据说孩子出生数月后,肖菊芳患了类似赤痢的热病,不久就去世了。不过,另据《朱德年谱(新编本)》记载,肖菊芳是在1919年6月24日去世的,当时朱德哀痛之余写下了一首悼亡诗:“草草姻缘结乱年,不堪回首失婵娟。枪林弹雨生涯里,是否忧惊避九泉?”


  正所谓“草草姻缘”,朱德带兵转战各地,肖菊芳还在云南时(《朱德年谱(新编本)》之说),朱德已在四川另有家室。又据说:肖菊芳病逝后,许多人劝朱德再婚,朱德想到没有母亲的婴儿需要有人照料,也就同意了。参加护法战争后,朱德由另一位朋友自荐其妹,娶了一位“老姑娘”,即21岁的陈玉珍(贞)。

  陈玉珍(贞)有一种无法形容的夺人风度,而最吸引朱德的是她的端庄、沉着和自信。陈玉珍(贞)出身知识分子家庭,曾在四川南溪简易师范学校读书,据说还参加过反清、反北洋军阀的活动。这对夫妻还有许多共同的爱好:读书、音乐、莳花,陈玉珍(贞)此后虽没有生育,却对朱德亡妻的孩子视若己出。与陈的结合是朱德参加中共之前最浪漫和温馨的岁月了——在那穷兵黩武的年代,朱德的三口之家仿佛是与世隔绝的小天地。当地许多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常到朱德的寓所聚会,他们研究中国的社会,探讨关于民主、科学、民族和种族平等的问题,为此陈玉珍(贞)还布置了一间精致的书房,搜寻了一些关于俄国十月革命思想及民族平等的宣言等题材的书籍和小册子,还订阅了《新青年》、《新潮》等杂志。此外,由于两人的兴趣和爱好相近,陈玉珍(贞)还精心为朱德选购了《诗经》、《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孙子》等大量古典书籍,其中有许多还是珍贵的清刻本典籍,为此她还买了两个漂亮的书柜,并把这间书屋整理得井井有条,成为朱德平日十分喜爱的一个地方。朱德在这里大量地阅读,后来其中的一些书由泸州市图书馆收藏(大致有1500多册),上面还保留着许多朱德读书时的批语。后来朱德曾回忆与陈共同生活过的日子,他说:当时“封建的社会习惯在四川还很顽固,可是我的妻子和我,还有我们的朋友,对它全力攻击。我们多数人像西方知识分子那样生活,组织聚餐会——在这种场合,男人和妇女以平等的地位交往。男人们把他们的妻子和姐妹带来,而她们也生平第一次学会了与没有家属关系的男人讨论问题”。(《中国元帅朱德》,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5年版)

  但是,这种日子并未维持多久。当时朱德虽从滇军的团长、靖国军的旅长升至云南陆军宪兵司令官和警察厅厅长,但他寻求中国出路的心思愈来愈重,不甘心困守在小家庭生活中。1922年9月,朱德接到川东军阀杨森的电报,邀他到重庆作客,于是朱德告别了妻儿,离开了南溪。不久后,朱德与好友孙炳文一道离开四川前往上海。然而,在上海,朱德被陈独秀视为“军阀”,被拒绝加入中国共产党。之后,朱、孙二人又从上海起程,搭乘法国轮船,前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地欧洲。从此,朱德和留在四川的妻子陈玉珍(贞)再未见过面。多年后朱德已成为红军的总司令,还和陈偶然通过书信。《朱德自述》一书收有“太行前线寄家书”,即朱德给陈的三封书信(如1937年11月朱德在山西昔阳战线的回信等,信中朱德表示自己已不能再照顾他和陈组成的家庭了)。这桩婚姻事实上早就“死亡”了。


  【贺芝华的出现与消失】

  在陕北时,朱德曾对前来采访的美国记者斯诺夫人韦尔斯谈及自己的婚姻,即参加革命前有两次婚姻,参加革命后也有两次婚姻,未提及在欧洲时与贺芝华的结合。

  原来,1922年9月,朱德36岁时赴欧洲,在法国与周恩来会面,并在周恩来和张申府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3年5月,朱德又转往德国,当时与朱德在德国旅居的中国同志,还有徐冰、李大章、刘鼎(阚尊民)、欧阳钦以及章伯钧、高语罕、郑太朴、谢唯进等。张申府与美国女学者舒衡哲谈话中提及那张著名的8人合影,张申府介绍说:“最右边坐相有点不自然的是朱德,蓄平头,穿着一套不合身的西服。面对朱的是一位漂亮的少妇陈玉珍,(是)朱当时的妻子。”(《张申府访谈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1年版)张申府误把贺芝华当成陈玉珍(贞)了,因为陈根本没有出过国。(这个错误或许是舒衡哲的误写)至于这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是朱德加入中共后与部分留德人员在哥廷根的合影照:最左边那位戴眼镜的是29岁的张申府;最右边的是表情拘束的朱德;面对朱德的,正是那位漂亮的少妇,也即当时朱德的妻子贺芝华;站在朱德身后的是孙炳文;后排正中,那位双手抱起、面呈怡然笑容的则是章伯钧。当时这些人都要参加每周三举行的党小组会。开会的地点,有时在哥廷根的郊区,有时就在朱德的住处。此后,朱德和贺芝华生有一女,即朱敏,通过照片,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对母女在外表上十分相像。朱敏后来在回忆文章中略微提及其母,如在《我的父亲朱德》一书中,朱敏写道:“……这之前,爹爹和母亲贺治华刚刚相识,母亲也将随同到德国留学”,至于自己的身世,她又说:“……1927年夏天,她(贺治华之母)让我姨妈从成都万里迢迢赶到苏联边境,从我母亲手中接过不到一岁正在患病的我”,“小时候听外婆告诉我,1926年4月我在莫斯科出生的时候,爹爹这年正好40岁”。此外,就几乎没什么进一步的描述了。


  据说朱德和贺芝华相识在上海,后一起到德国哥廷根城奥古斯特大学学习社会科学。当时哥廷根还是很小的城市,只有4万人,有40多个中国留学生,其中四川人就有10多个。朱德夫妇住在文德路88号。当时朱德还常去柏林会见同志。11月,张申府和周恩来介绍朱德和孙炳文加入共产党,至1925年朱德转赴苏联学习军事,同行者中也有贺芝华。大概到了苏联之后,两个人有了分歧,据说贺芝华移情别恋,与留苏学生霍家新走到一块去了。霍家新(一说何家兴)也是从西欧前往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读书的中国青年,而且远较朱德年轻。1926年5月朱德返回上海。

  1928年4月,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组织局主任、长江局书记、上海区委书记罗亦农在上海租界被捕——向巡捕房告密的奸细,正是霍家新、贺芝华夫妇。当时霍家新是罗亦农的秘书,他因迷恋大上海奢靡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又不遵守党内秘密工作纪律,曾几度被罗亦农训斥,乃心怀不满。加之这对夫妇认为革命太苦,自己又掌握大量党内机密,以为奇货可居,遂与租界当局静安寺的巡捕房接洽,向一位帮办交涉,要求用他们手中掌握的350多名共产党员的名单和地址换取出国所需的美元和护照,租界当局当即答应。此后,他们先报告了罗亦农的地址,4月15日上午罗亦农被捕,不久即被杨虎枪杀于上海龙华。


  关于罗亦农一案,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之一李维汉(即罗迈,时为中共临时中央局成员和中央巡视员)曾有详细回忆,他说:“他(罗亦农)的被捕主要是贺稚华出卖的。贺稚华夫妇原来在瞿秋白那儿住机关,瞿秋白住在楼上,他们住在楼下,伪装成二房东,晚上两人总是吵得很厉害,这样就把他们调到新闸路看机关了。新闸路机关弄堂外面就有巡捕,后来查清楚,贺稚华早就和巡捕房联系,预先作了布置,当时听说贺稚华出卖罗亦农的代价是3000元美金,和送他们出国。罗亦农去后,贺稚华就以打开水为名,叫她丈夫何家兴报告了巡捕,巡捕就打电话给巡捕房,说罗亦农来了。何家兴回来后就躲了起来,贺稚华在楼上。后来来了两个懂德文的巡捕,贺稚华在德国住过,懂德文,就用德文和他们打招呼说话。巡捕当场捕走了罗亦农和山东省委书记吴××。贺稚华、何家兴没有被捕走,抽屉中党的文件也没有被抄走。后来特科的同志到他们那儿去,贺稚华说,来的巡捕懂德文,我骗他们说,我们是搞翻译的,那些材料是我们的译稿,用来卖钱的,德国人不懂中文,我就这样把他们敷衍过去了,所以没有被捕。其实,当时我们已经通过内线知道是她告的密,但装作不知道。以后,我和小平同志作出决定,要把他们干掉。在秘书处楼上我和特科同志接了头,作了布置。为了使贺稚华、何家兴相信我们对他们没有怀疑,我派人告诉他们,新闸路不能住了,要他们先搬个地方,搬到南京路去暂住。南京路上有许多大铺子,有的底下两个大铺面中间还有个小号子,楼梯上去,上面是相通的,有几个后门。我们就给他们找了这么个地方,一个小楼梯上去,上面是个客栈。我约他们在那儿见面。去之前特科作了布置,在楼上派了人,街上也派了人,万一有事,可以掩护我从后面跑掉。我到那儿,他们已经住下了,住的地方很阔气,有个大客厅。见面后我说了些应付的话,说你们受惊了,还是要躲一下,另外找个房子住,要他们在搬家后把地址告诉某某同志,还给了他们一些钱。因为我是亲自去的,他们就相信组织上没有怀疑他们,所以搬家后就把地址通知了某某同志,而这个人就是特科的人。罗亦农被捕后,我们曾布置在上海到南京的火车上抢救,但这个计划未能实现,不久罗亦农就牺牲了。罗亦农牺牲后,特科派人去惩治叛徒。当场把何家兴打死,贺稚华受了伤。国民党特务把她转移到医院中去治疗。我们布置人准备在医院把她打死,但特务在医院中防范得很严,没有办法下手。‘文化大革命’初,‘造反派’怀疑罗亦农的牺牲是我设的圈套,是我的一个阴谋,要我交代,把过程都讲了,以后没有再追问过。但他们进行了调查,后来告诉我贺稚华还活着。”

  郑超麟也记述了惩处叛徒的经过,他说:“亦农事情发生后,党内的情报机关立即从巡捕房打听到是这两夫妇告密的。恩来出去不久,黄昏时候,邓希贤走了来,向我讨晚报看。我……立即出去买一张晚报。那上面登载今日法租界发生一件暗杀案,被害者是新搬来的一对夫妇,男的死了,女的躲在床下受了伤,但没有死。我立即明白……一声不响地把报纸递给他。”邓希贤就是邓小平,结合李维汉的回忆,显然,处决霍家新和贺芝华这对夫妇,是周恩来、李维汉、邓小平共同决定的。

  罗亦农是中共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他的被捕和遇害是中共历史上的大事,于是造成他落网的叛徒也就成了人们十分关注的对象。不过,或许是贺芝华特殊的身份,迄今记述这桩事件的读物皆语焉不详,或失之于略,只有曾在欧洲游历并在中共早期历史上担任过重要职务的世纪老人郑超麟(因“托派”问题长期被关禁,至实行改革开放始出狱,看到了斯大林创建的苏联的解体,可谓“笑到了最后”)的回忆录和《怀旧集》中有此事的回忆。对于出卖罗亦农的叛徒,郑超麟写道:事后,“周恩来曾来公寓看我们,我从他得知亦农是被霍家新夫妇出卖的。这一对四川人本住在被破获的机关楼下。贺子华原是朱德的爱人,曾跟朱德去德国读书,漂亮,聪明,能说几句德国话。朱德和她分手后,她经过莫斯科回国,爱了从法国来的霍家新。”这样,“霍家新夫妇”,以及“原是朱德的爱人”的“贺子华”,才被人们所粗知。叶永烈的“纪实系列”作品中有一册记叙中共早期历史的《红色的起点》,其中也提到了这段往事。叶永烈说到出卖罗亦农的叛徒,“这一男一女都是四川人,男的叫贺家兴,女的叫何芝华,曾是朱德的妻子”。

 

  所谓贺芝华或贺治华、贺兴华、何芝华、郝稚华等等——终于浮出水面。有人还特意查阅了前苏共中央档案馆的档案,在档案(全宗号530,目录号2,卷宗号1)里,记载有1925年9月4日中共旅莫支部的一次会议记录,内容是决定西欧同志的去留问题,其中留在东方大学读书的,第一人便是霍家新,第15人是“贺治华”。此外,中共的早期档案中,也有一份1927年中共中央妇女工作委员会的名单,其中邓颖超是中共中央妇委书记,蔡畅、杨之华、李文宜、贺治华、周秀珠是妇委委员。这都说明了当年“贺治华”的身份。

  罗亦农被捕后,中共通过内线查清了奸细的底细,感到刻不容缓的是要设法将霍家新、贺芝华他们手中的名单夺回来,并进而消灭这个告密的“口”。这项紧急处决叛徒的机密行动就是由1928年4月刚返回上海的周恩来领导并布置的。当时中共中央特科在周恩来的领导下,由顾顺章、陈赓等率人执行,在法租界一间公寓里惩治了叛徒,霍家新当场被击毙,贺芝华因躲在床上,虽然中了枪弹但并未死去,只是受了伤,成了“独眼龙”。至于后来的结局,却不得而知,或许经此一难,贺已彻底灰心丧气,中共特科也不再找她的麻烦,让她回了四川老家。不过从朱敏此后的叙述来看,贺似乎并未回到成都。朱敏又说:在她14岁时,从外婆嘴里“第一次知道母亲离开人世的消息”——那就是说贺芝华活到了1940年,但从李维汉的回忆看,贺芝华却一直活到了“文革”时期呢。

  【伍若兰、康克清】

  在莫斯科与贺芝华分手后,朱德回到了中国,此后戎马倥偬,一时也没有余暇考虑自己的婚事。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率军往粤赣湘边,后又发动湘南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1928年2月15日,朱德率工农革命军第1师攻下湖南耒阳。在这里,他结识了一位女子——伍若兰。

  伍若兰出生于当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是衡阳女子第三师范学校的学生,当时已是共产党员,也是县里有名的女秀才。她是高个子,大脚,体格健壮,头发挽在后面,黑黑的皮肤上有些麻点,浑身洋溢着青春活力。朱德一下子就看中了她,不久两人就结合了。1928年4月28日,朱、毛会师,组建了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伍若兰则是苏维埃妇女部的总指挥。1929年初,国民党“会剿”井冈山,伍若兰随红四军南下开辟赣南根据地,在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俘。朱德后来的夫人康克清在回忆录中描述:伍若兰当时一直同朱德在一起,“她能双手打枪,经常带着两支短枪。她和朱军长一起掩护部队突围,因为他们走在最后,遭到敌人的包围,在冲杀途中,被敌人机枪打中。等敌军撤走,红军再派人到那里寻找。经过打听,才知道她当时身负重伤,后被敌人发现。敌人上来抓她,被她一枪一个连着打死好几个。但因伤重,只能趴在地上打,被敌人从背后上来按住,夺下她的枪。她躺在地上同敌人拼死搏斗,被打得头破血流。过了几天,敌人从俘虏中查出了他是朱德的妻子伍若兰,叫她供出红军内部情况和行动计划,供出当地共产党的情况。她一字不露,反把敌人痛骂一顿。敌人对她动了多种酷刑,但她坚贞不屈。敌人看到无法使她屈服,就在二月十二日,将遍体鳞伤的伍若兰绑赴赣州卫府里刑场处决。她在临刑前还忍住疼痛,高呼革命口号,使围观的群众流下眼泪。敌人为了发泄愤怒,扩大宣传,行刑后,又把她的头割下,吊在一个架子上面,用大字写上‘共匪首领朱德妻子伍若兰’,放在一个竹筏上,顺赣江漂下,‘沿江示众’中途被革命群众趁夜色悄悄掩埋了。”朱德得知伍若兰牺牲的消息后,痛断肝肠,后来他以莳养兰花为纪念,一直到“文革”中被认为是“资产阶级作风”而罢。

 

  1929年底,朱德又与农家姑娘康克清结合了。

  康克清原名康桂秀,1911年出生于江西万安县罗塘湾一户贫苦渔民家庭,由于家庭清贫,生下仅一个月就被送给别人作了“童养媳”。康克清15岁就参加了妇女协会,后又参加“万安暴动”,因暴动失败,被迫离家出走上了井冈山,不久结识了红四军军长朱德。1929年3月,红四军由赣南进入闽西,占领闽西重镇长汀,在部队休整期间,妇女组组长曾志(后成为陶铸夫人)找康克清谈话,传达组织的意见,希望她能与朱德结合。康克清却以为自己“论年龄,论水平,论文化,论地位,差距实在太大了”,婉言谢绝。后来朱德同康克清谈话,他说:“我们现在都是革命同志,不论军长还是战士,都是一个样。我们干革命反封建,有话就直说。我很喜欢你,觉得你好学上进,工作大胆泼辣,有许多优点,是很有前途的同志。希望你能同我结婚。虽说我们彼此有些差距,但这不会妨碍我们。结了婚,我会帮助你,你也可以给我许多帮助。我们会成为很好的革命伴侣,你能答应我吗?”康克清终于答应了。那时她只有18岁,而朱德已是43岁的中年男子,为此康克清还经常偷偷地流眼泪。不过,后来她和朱德却成为中共元老中的“模范夫妻”,正如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所说:朱德最后的婚姻,使“他找到了这位终身伴侣,一位可以陪伴他并且可以同甘共苦的妇女”。而在另一位美国记者斯诺的眼中,朱德夫人仿佛是美国西部的一个“牛仔”:“这位夫人是骨骼粗壮的农村姑娘,枪法高明,骑术高超,自己领导过一支游击队,把受伤的战士背在身上,大手大足像个男人,身体壮实,作战勇敢。”

  康克清陪朱德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岁月。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2/3/2010 3:24:00 AM [娱乐] 分享

分享

  为破解“庞加莱”作决定性贡献,性格孤僻拒领“数学诺贝尔”

  历史上,很多科学家都有着古怪的性格,科学家中的数学家,更是有多个人以古怪著称,而“古怪数学家”的典型代表就是来自俄罗斯的佩雷尔曼了。一谈到佩雷尔曼,除了提到他破解了大名鼎鼎的庞加莱猜想,拒绝领取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之外,话题的核心就是他与众不同的性格。最近,一本新出的传记《一个天才和世纪数学突破的故事》将这位有着古怪性格的伟大数学家的隐秘生活摆到人们面前。

  1

  抛弃名利

  拒“菲尔兹”和百万大奖

  1904年,法国数学家庞加莱做出了一个猜想,用三体空间来帮助理解宇宙的形状。这个猜想是拓朴学发展的关键。2000年,美国一家私人研究机构克莱数学研究所(Clay Mathematics Institute)宣布,为世界七大数学难题悬赏700万大奖。任何人只要解开其中任何一个难题,将获得 100万美元的奖金。“庞加莱猜想”就是这七大难题之一,其他一些难题包括计算机理论界的第一号难题“P Vs. NP”、以杨振宁命名的“杨-米尔斯理论”以及数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猜想“黎曼假设”等。为了这七大难题,无数科学家费尽一生周折或几十年的光阴,最终选择放弃。人们甚至怀疑,这家研究所送不出哪怕是一分钱。

  最终,“七大难题攻不破”的咒语被打破了。2002年,一个名叫格利高里·佩雷尔曼(Grigori Perelman)的俄罗斯数学家破解了“庞加莱猜想”。

  在发表在预印本文献库arXiv.org上的一系列文章中,佩雷尔曼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扫除了证明“庞加莱猜想”的最终障碍。他的证明完全行得通,全球数学界震惊了。与此同时,小道消息也在不大的数学圈中传开:这个数学家似乎天生对名声就没有兴趣,只是简单地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研究,并不打算正式发表自己的论文。他继续隐居在他圣彼得堡的公寓中,偶尔接受媒体的采访,但几乎不和外界接触。

  2006年,中国数学家宣布另行解开了庞加莱猜想。不过,一些学者认为他们的结论事实上引用了佩雷尔曼的成果。此事一度引发巨大争议。不过,佩雷尔曼本人并没有对此发言,他显得更封闭了。

  当年,《科学》杂志以“本年度科学最大突破”之名承认,佩雷尔曼破解了庞加莱猜想,这算是数学界首次承认了他的成就。紧接着,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 奖被授予佩雷尔曼,这是国际数学联盟对他的正式肯定。然而,他的举动再次惊动世人———他竟然拒绝领取了这个数学界的诺贝尔奖,理由很简单,“这个奖和我没有关系。如果证据是正确的,每个人都能理解它,那么也不需要什么肯定。”

  佩雷尔曼同样也拒绝了克莱数学研究所的百万美元奖赏,如果要领取这个奖,他必须将论文发表在相关权威数学期刊上。他始终没有这么做。更令人惊讶的是,不久之后,佩雷尔曼就辞去了他在司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职位,他在辞职信中这么写着:“我对数学厌倦了,我想做不同的事情。”

  2

  成长过程

  “孤僻的数学天才”

  有人认为,佩雷尔曼个性孤僻,向来不善与人打交道,“隐居”生活并不奇怪;有人认为,佩雷尔曼和研究所发生了矛盾,当他破解了庞加莱猜想后,他的同事们却有意忽视了这个事实;还有人认为,尽管佩雷尔曼破解了世界难题,但他并没有领取“菲尔兹”奖,是因为他极度贫困到拿不出旅费来。而关于佩雷尔曼最新传记中,专注于后苏联时期知识分子的俄罗斯记者格森(Masha Gessen)认为,佩雷尔曼的确从小就是一个安静、孤僻但超级聪明的数学天才,但真正让他与世界自我隔离起来的,还是因为他对完美的极度追求。

  1966年,佩雷尔曼出生在列宁格勒市(现圣彼得堡)一个普通的犹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电机工程师,也是佩雷尔曼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角色。他很喜欢用各种逻辑和数学的难题来挑战儿子的智慧。他给了儿子很多书,教会他下象棋,佩雷尔曼的母亲是名数学老师,他的姐姐后来也成为数学家。不过,只有佩雷尔曼从小就展示了惊人的数学才华。14岁时,佩雷尔曼已经成为圣彼得堡数学俱乐部的重要成员。圣彼得堡天才少年数学中心的主任瑞斯金(Serygey Rukshin)开始亲自指导佩雷尔曼的学习。两年后,佩雷尔曼以一个完美的满分获得了当年国际数学奥林比克竞赛的金奖。

  佩雷尔曼虽然孤僻,但很友善,无论对朋友还是同学,他都很友好。他自己在数学以外也有兴趣,比如他会听歌剧,会算计着生活的开支。

  16岁时,佩雷尔曼就进入了列宁格勒州立大学学习,很快就被安排到高级几何班中上学。他的表现完全折服了他的老师布莱格(Yuri Burago):“佩雷尔曼的回答总是正确的,他总是很仔细,很仔细地检查。他并不快,对他来说,速度根本没有关系。数学并非关于速度,是关于深度。”他在接受《纽约客》的采访时说。在休息的时候,佩雷尔曼会玩乒乓球,玩他妈妈教他的小提琴。一旦碰到了一个难题,小佩雷尔曼就会在自己的桌上反复地打一个乒乓球,使劲地搔自己的下巴,低声呻吟直到解开这个问题。

  3

  美国访学

  采蘑菇的数学家

  佩雷尔曼上大学的时候就不修边幅,指甲长到了弯曲的程度。他只想在一个知名的国家数学所中无拘无束地研究数学,他的梦想实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佩雷尔曼以一篇“欧式几何”的论文结束了列宁格勒州立大学的博士项目研究。后来,他进入司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上升为一名闪耀的数学明星。

  1992年,他受邀到美国的纽约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访问。在美国,佩雷尔曼依然以古怪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出名。他每天都穿同样的一件灯芯绒棕色夹克衫,只吃俄罗斯黑面包、奶酪和发酵奶,指甲长到了几英寸长。“他就像怪僧拉斯普丁,长发飘飘,指甲巨长。”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数学家格林(Robert Greene)形容道。尽管佩雷尔曼很少与人打交道,美国同事们依然喜欢他。佩雷尔曼还将一个俄罗斯的爱好带到了美国:他会骑车到森林中去采蘑菇。

  佩雷尔曼在美国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后来到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中心,进行每周一次的讲座。

  同时,佩雷尔曼也认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重要数学家,比如瑟斯敦(William Thurston)和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他们对佩雷尔曼的研究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随后,佩雷尔曼得到了一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奖学金,在一次演讲中,他第一次透露了准备攻破庞加莱猜想的想法。佩雷尔曼在伯克利发表了几篇重要的论文,并参加了1994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很多美国和以色列的大学都看中了这位年轻的当红数学家。然而,一些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佩雷尔曼拒绝给斯坦福大学的一个职位递交简历,说如果大学熟悉他的工作的话,就不会需要简历。同样的,他也拒绝了欧洲的一些科研机构。

  1995年,佩雷尔曼离开了美国,回到圣彼得堡。他告诉朋友,自己在美国赚的钱足够他下半生的生活了。他迁回到母亲的公寓中和母亲同住,并一直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此后的几年中,他就将自己大部分的时间封闭在这个公寓中,他几乎很少和同事联系,也没有和世界上其他数学家沟通。尽管他还能从互联网中获取一些数学界的最新消息,但是他已经完完全全沉浸在自己的研究中———直到2002年突然在网上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才最终完成了他这一生最大的成就。

  在俄罗斯,佩雷尔曼的名声已经超越了他的数学成就,他成为很多流言、笑话和漫画中的角色,但是在数学界,他依然是最令人尊敬的数学家之一。如同《纽约时报》评价的,他破解了庞加莱,“是数学发展,也是人类思想发展的里程碑”。

  【新知补丁】

  ●庞加莱猜想

  法国数学家庞加莱1904年提出一个猜想,即在一个三维空间中,假如每条封闭的曲线都能收缩成一点,这个空间一定是一个圆球。简单来说就是:每一个没有破洞的封闭三维物体,都拓扑等价于三维的球面。

  ●菲尔兹奖

  这是一个在国际数学联盟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颁发的奖项。每四年颁奖一次,每次最多四人得奖。得奖者在该年元旦前需不满四十岁。它是据加拿大数学家约翰·查尔斯·菲尔兹的要求设立的。菲尔兹奖被视为数学界的诺贝尔奖。

  ●arXiv

  由物理学家保罗·金斯巴格在1991年建立的网站,本意在收集物理学的论文预印本,随后括及天文、数学等其他领域。现今的数学家及科学家习惯将其论文先上传至arXiv.org ,再提交予专业的学术期刊。

  ●怪僧拉斯普丁

  俄国尼古拉二世时的神秘主义者,擅长催眠术。因为对皇储阿列克谢的治疗工作而获得信任,可以自由出入宫廷。拉斯普丁掌握着对皇后的巨大影响力,甚至官员的任命都要先获得他的同意。1916年,他被政敌暗杀。 

阅读全文>>

阅读(1780)评论(1)

1/28/2010 3:03:00 AM [时尚-购物] 分享

分享

  导读:无论处于什么年龄,每个女人都梦想着穿上婚纱的那一天,华丽、高贵的婚纱带给我们很多不一样的风采,注重背部设计的婚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眼前,一起来感受婚纱的无限魅力,寻找最适合你的那一套吧!

  无论处于什么年龄,每个女人都梦想着穿上婚纱的那一天,华丽、高贵的婚纱带给我们很多不一样的风采,注重背部设计的婚纱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大众的眼前,一起来感受婚纱的无限魅力,寻找最适合你的那一套吧!

  时尚点评:设计简约的礼服,并不能抹灭整件婚纱的动人之处,只有一个转身就能让人窥见背后的无限风采,华丽的婚纱绑带式地纠缠起来,纯白色的婚纱与时尚的条纹相互辉映!

  时尚点评:充满质感的布料把新娘映衬得更加高贵,华丽感流泻不停,只是简单的改变旋转的方向就能带给你充满设计感的婚纱。

  时尚点评:蝴蝶结再次发挥他独特的魅力,大大的花球与大大的蝴蝶结共同塑造出完美的意境,复古味浓厚的宫廷式婚纱带给新娘美好的回忆。

  时尚点评:从腰间的簇拥的花球一直线下延伸的婚纱,像流水一样慢慢流淌,就像细致的爱情那样,需要时日不断地积累!覆盖整件婚纱的闪亮的花纹会在不经意之间流露,让你惊叹他的浪漫华贵!

  时尚点评:充满质感的绸缎与通透的薄纱绽放出浪漫的美丽光芒,简洁无瑕,让新娘犹如置身仙境般的浪漫,穿上这样一套美丽的婚纱,绝对能让你最亲密的他眼前一亮!

  时尚点评:花嫁之期,穿上让你倾心不已的婚纱,就已经被满满的幸福所包围了!和谐的蛋黄色像绽放出圣洁的光芒,背后细碎的花朵配上层叠的薄纱,一层一层地将浪漫延伸!

阅读全文>>

阅读(1228)评论(0)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