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散文的表达方式</STRONG> 旅游散文的表达方式是旅游散文在形式方面的第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清人吴淇在《六朝选诗定论》卷一中说:“诗有内有外。显于外者曰文曰辞,蕴于内者曰志曰意。”旅游散文跟诗一样具备显于外者的“文辞”。所谓“文辞”指的就是语言的表达方式。过去我们常常强调内容对于形式的制约,却忽略了形式对于内容的反作用。其实作为文学创作来说文辞是相当重要的。文学既然是“语言的艺术”,那么如何“艺术”地使用语言的表达方式就是非讲究不可的。正如梁通事舍人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三十一中所云:“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就是说,文学创作讲究语言表达方式这“显于外者”的“文采”是天经地义的事,被人们称作“美文”的旅游散文当然也不例外。 对于文学创作来说,语言是物质材料,表达方式是使用语言的外在形式,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就表达方式而言,不外叙述、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如何艺术地使用它们却常常是因人而异的,但在个人风格化的过程当中也形成了一套可以遵循的艺术规律。 (一)“贵曲者文” 的叙述 旅游散文总是与“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旅游”便不可能有旅游散文。散文作者游览过某些景区,对那些好景区、景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才会把它通过文字表现出来。自然,作者对景区、景点的了解是因为有了“旅游”这个媒介,所以旅游常常是作为文章的引子来使用的。文章中,有关作者“游踪”被记录下来,这便成了这类文章的一个显著特点。明代大旅游家徐霞客所著的《徐霞客游记》一书便清晰地显示了这个特点,虽然我们没有跟随他旅游,但我们读过这本书,便会清晰地看到他旅行的踪迹,似跟着他旅游一般。随手翻开一段文字《楚游日记·卷二下》:“十七日,早餐后,仍由新庵北下龙头岭,共五里,由旧路至络丝源下。先是,余按志有‘秦人三洞,而上洞惟石门不可入’之文……”便可体会到这种“记录”的特性来。这就是叙述。 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可以说是所有文体都要用到的,作为“行走写作”的旅游散文当然不可或缺,特别是叙事性的旅游散文,那就更离不开叙述了。所谓叙述就是把事件的经过情形表述出来,属于动态的表达方式。既然是“行走写作”,人物要行动,时间要推移,空间要变换,情节要发展,很难想象没有叙述将如何表达。 但旅游散文是文学,如前所述是要讲究艺术技巧的。有道是“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正是“文忌直,转则曲”的道理。平铺直叙,罗列过程,那就跟文学无缘了。清人袁枚在《小仓山房尺牍》中就很幽默地谈到这个问题。他说:“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木之直者无文,木之拳曲盘纡者有文;水之静者无文,水之被风挠激者有文。孔子曰,‘情欲信,辞欲巧’,巧即曲之谓矣。” 清人但明伦评《聊斋志异·葛巾》篇,有一段话足见古人对于文章叙述方式运用“转”这一笔法的高度赞赏:“此篇纯用迷离闪烁、夭矫变幻之笔,不惟笔笔转,句句转,且字字转矣。文忌直,转则曲;文忌弱,转则健;文忌腐.转则新;文忌平.转则峭;文忌窘,转则宽;文忌散,转则聚;文忌松,转则紧:文忌复,转则开;文忌熟,转则生;文忌板,转则活;文忌硬,转则圆;文忌浅,转则深;文忌涩,转则畅;文忌闷,转则朗。事则反复离奇,文则纵横诡变。”但氏评的是小说,其实,为文之法,是很难讲什么散文、小说的分别的。何况叙事并非小说的专利,旅游散文的叙事有时也是需要一点腾挪跌宕的。 杨朔的《荔枝蜜》先写对蜜蜂不怀好感,一提起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顺势通过闪回追叙了缘由:儿时贪玩“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同时埋下伏笔:“一螫,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 写到这里,叙述断开(“层云断山”之法)。转写“今年四月,我到广东从化温泉小住了几天”的旅程。慢慢地从夜里小山似的荔枝林写到“荔枝蜜”,从荔枝蜜的甘甜又才不经意似地、自然而然地续上了写蜜蜂的话题。并通过与养蜂工人老梁的一番对话了解到“这小东西”的许多既“渺小”又“高尚”的品质,从而改变了自己对蜜蜂的成见,从最初居高临下的“原谅”到出自内心的崇敬,甚至黑夜里,“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这篇写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旅游散文,直到今天我们读起来还是那样地亲切自然,心悦诚服。在这一篇幅短小的文章中能够极尽腾挪跌宕之能事,我认为全赖于作者的叙事之功。这是杨朔散文“叙事微、用笔著”的典型例证。确实不愧是一位把散文当作诗来写的高手。 当代叙事学不仅仅讲究叙述的结构和方式,而且更讲究叙述的人称和视角,这在当代小说中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与突破。由于旅游散文的特殊性,即第一人称的受限叙事使其突破不大。其实我认为在某些特定的内容和时代背景下,也不妨做一些大胆的尝试。 著名小说作家余华在似乎淡出文坛的十年间,遍游世界各地,主要写作散文。余华向我们展示了在小说写作之外他的“另一种才能”;或者说,向我们展示了他在小说写作中培育的叙述才能如何天衣无缝地渗透到散文中,甚至使我们觉得,即使没有《兄弟》,余华还有散文。就像两座山峰间舒缓辽阔的山谷,高山的溪流灌溉了谷底的土壤,高山的烟雾氤氲了山谷的空气,余华的散文也共享了小说叙述艺术的滋润。作为一名深刻理解叙述的力量,深谙叙述技巧的先锋小说家,余华在散文的字里行间充分调动了他的叙述才华,尤其是在视角的选择、结构的布设、文体的创新、语言的表现力等方面,表现出了在实验小说中一样不可忽略的先锋性和现代意识。不论是重温拜读世界文学的“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或是聆听音乐大师的激动与平静,以及散落在报刊杂志中的单篇作品,经由强劲的叙述,都获得了一种汪洋恣肆的饱满,一种直抵深处的有力。 (二)“随物赋形”的描写 凡文学都离不开描写。所谓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环境的描摹和刻划。它通过绘声、绘色、绘影、绘形的描摹,使事物的形象再现,使人物跃然纸上,呼之欲出,给人以立体的活生生的感觉,使读者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闻其声,加深印象,受到感染。刘勰云:“体物为妙,功在密附。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故能瞻言而见貌,即字而知时也。”(《文心雕龙·诠赋》)这是对描写之功的最好诠释。就是说,描写之妙就在于“密附” 即如用印章在印泥上一样,用巧妙的言辞写得完全切合事物的状貌。 描写跟叙述不同,纯粹的描写往往要中断情节,呈现出一种静止的表现形态。孤立静止的描写在长篇小说特别是西方小说中或许用得比较多一些,而对于短篇特别是篇幅有限的散文就很少使用。以行走写作为特征的旅游散文就更要谨慎使用了。旅游散文最适宜的描写方式就是在动态中描写。 有一座塔,由于修建年代较近,保存得较为完整。塔身有碑文,移步读 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箓! 历史已有记载,他是敦煌石窟的罪人。 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 处可以遇见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逃荒到甘肃,做了道 士。几经转折,不幸由他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 他从外国冒险家手里接过极少的钱财,让他们把难以计数的敦煌文物一箱箱 运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专家们只得一次次屈辱地从外国博物馆买取敦煌 文献的微缩胶卷,叹息一声,走到放大机前。 ——余秋雨《道士塔》 这是一段凝聚着无限哀叹之情的描写。作者在“移步换景”中看到了散文所要着力描写的“道士塔”,在读碑文的行动中惊异地发现它的主人竟是早已知晓的历史罪人王圆箓。接着通过照片作肖像描写,并通过对王圆箓的身世介绍和所作所为把一个愚昧无知老大落后的中国(而不是王圆箓!)呈现在了我们读者的面前。因为紧接着在对比的行动描写中让我们体会到了一个多世纪的中国屈辱史的根源之所在。我认为这样的描写就不仅仅是一个技巧的问题,它不是为描写而描写,它的历史厚重感盖缘于作者的深刻认识。当然,从技巧上来看,它是把描写和叙述紧密结合起来的,我们可称之为“描叙”或“描述”,即动态描写的一种形式。上述例证从描写的精炼程度来看又叫“白描”。 所谓白描,是相对于“细描”而言的。即不加烘托渲染,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括精炼的笔墨勾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可堪称为擅长白描的巨匠,他的白描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应用到旅游散文的写作上来。上文提到的当代著名的散文作家余秋雨在他的旅游散文《道士塔》中,就用“目光呆滞,畏畏缩缩”八个字,把一个当时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随处可见的人物形象给勾勒出来了。最不幸和最为悲哀的是,这样的人“几经转折”竟然“当了莫高窟的家,把持着中国古代最灿烂的文化”。这样王圆箓就成了那个时代最有象征性的代表人物了,很有典型性。 当然旅游散文也并非一个模式,篇幅长的,需要详尽介绍的一些自然风景和人文景观,有时也是需要作详尽描写的,那就是细描。所谓细描,它就不是像白描那样粗线条的勾勒,而是一笔一划的精雕细刻,它常常比较全面地使用比喻、拟人、拟物、夸张等辞格对描写对象予以形容和修饰。如果说白描好比中国的水墨写意画的话,那么,细描就好比国画中的工笔画和西洋油画。它的特点就是细,但又不是面面俱到,同样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如果说鲁迅是白描的巨匠,那么茅盾就是细描的能手。同样值得我们很好学习。在旅游散文中凡篇幅比较长的都可采用。苏东坡的 阅读全文>> |
A 组 南非 墨西哥 乌拉圭 法国 B 组 阿根廷 尼日利亚 韩国 希腊 C 组 英格兰 美国 阿尔及利亚 斯洛文尼亚 <img src="http://img1.gtimg.com/worldcup/pics/25019/25019972.j...阅读全文>> |
不好意思,这两天忙,有孩子就不能消停。这不才忙完,想起来今天还没写博客呢?想了一会写什么呢?还是继续写我的家常菜吧!</STRONG> 老样子先图片吧!</STRONG></STRONG> 主 料:猪五花肉300克。</STRONG> 辅 料:胡萝卜1根、水发木耳50克、红辣椒5克、蒜苗3根、老干妈20克、植物油30克、料酒、酱油各6克、嫩肉粉5克、白糖5克、姜5片、胡椒粉5克、盐2克、鸡精少量、香油2克。</STRONG> 做 法:1胡萝卜洗净切片、蒜苗斜切断、红辣椒切段、木耳水发洗净。</STRONG> 2、五花肉洗净切片用少量料酒、酱油、嫩肉粉、盐、香油拌匀腌15分钟。</STRONG> 3、炒锅内放入少量植物油烧热,放入红辣椒少量、2片姜、蒜苗少量炝锅再放入肉片速炒出锅。炒锅内再放入少量植物油烧热,将胡萝卜、蒜苗、木耳全部放入炒锅内过油速炒出锅。 最后将剩余的植物油全部倒入炒锅内烧热,加入老干妈、红辣椒、姜、料酒、酱油、胡椒粉、盐、白糖放入肉片、菜速炒再放入鸡精炒匀即可。</STRONG> 特 点:色泽鲜亮,香而不腻。</STRONG> </STRONG>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