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国内某大学英语专业的相关课程设置范本,我们可以仔细观测到这些翻译课程的特征标志: 大学英语专业课程 本科生课程 *英语报刊选读 *英语高级技能培训 *当代英文散文选读 *英国文学 *英语高级听力 *英语文化与英语成语(中国人民大学精品课) *汉英/英汉口译 *高级英语阅读 *英语泛读课 *英语听力 *英语综合实践 研究生课程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研究 *英语诗歌研究 *西方作家论 *澳大利亚文化及澳大利亚英语 *英语发展史 *英美小说研究 *莎士比亚研究 *汉英-英汉高级笔译 *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 *英语教学法 从这些英语专业大学的课程设置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实际大学中的英语专业教育也不过只是在中学基础教育的翻译技能培训基础之上的更多一些翻译练习的课程设置罢了。 下面是某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教学方案(这些方案其实我们可以在国内的教学网站上随处搜寻可见)。请大家注意:从该方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专业的外语学院也完全是将英语教学目的建立在培养学生形成“汉语=英语双语符号对照翻译技术”这一目的之上的,其方案中翻译教学性质和翻译目的清晰可见。 外国语学院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 英语专业教学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应该能胜任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高等院校的外事、翻译、国际商贸业务、教学、研究、国际文化交流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1、熟练掌握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技能,通晓主要英语国家背景知识并具有较好的汉语水平; 2、知识基础宽厚,了解商务、管理与财务等方面的一般性知识,具备广泛吸取知识的能力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3、完成教学方案中规定的全部课程与非课程学分,体育锻炼应达标; 4、英语专业学生应取得国家专业4、8级合格证书。 三、总学分 170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157学分 (一)公共课:共14门,50学分 1、马克思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课:7门,必修14学分 2、应用基础课:4门,必修30学分 3、自然科学课:3门中任选1门,必修2学分 4、人文素质课:必修2学分 5、艺术教育课:必修2学分 (二)学科基础课与专业课:共24门,97学分 1、学科基础课:共6门,必修54学分 2、专业课:必修共8门,33学分;选修共10门,从中选修10学分 (三)全校选修课:必修10学分 五、科学研究和实践环节13学分 1、科学研究和实践:学生必须完成学校规定的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专业实习等。 2、国防教育:第一学期集中军训4周,军事理论30学时,记2学分。 3、第二学期学生参加生产劳动,记2学分。 六、时间分配 详见“专业教学计划表”(点击了解) 古一徵评: 我出示这样的案例只是告诉大家:由于我国基础 阅读全文>> |
·上海到黄山自驾车路线 ·苏州到黄山自驾车路线 ·无锡到黄山自驾车线路 ·宁波到黄山自驾车路线 ·南京到黄山自驾车路线 ·北京到黄山自驾车路线 ·温州到黄山自驾游路线 ·武汉到黄山自驾游路线 ·广州到黄山自驾车路线 ·常州到黄山自驾车路线 ·南昌到黄山自驾车路线 ·郑州到黄山自驾游路线 ·合肥到黄山自驾车路线 ·扬州到黄山自驾车路线 |
视频 视频:林黛玉是如何被误译为“荡妇”,此为,裴钰在涵芬楼“红楼梦的海外传播”演讲视频之一 自从拙作《莎士比亚眼里的林黛玉》出版以来,公众和舆论越来越关注《红楼梦》的海外传播问题,也包括国际中文媒体,纷纷报道,这么大范围的关注《红楼梦》的海外传播问题,也是出乎我的意料,一个内地的信息能够辐射到这么辽阔的范围,可见,我们自己的文化已经走向开放。 《红楼梦》是民族的文学瑰宝,大家爱《红楼梦》,关心《红楼梦》,所以,大家格外关心她的对外传播,从只看对外传播的数量,到关心对外传播的质量,大家关心中国传统文化对外传播中的真实面貌,捍卫我们自己传统的思想价值观,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我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北京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的邀请,近期,在涵芬楼做了一次主题讲座“看《红楼梦》的海外传播,摆脱文化岛国心态”。我关注《红楼梦》课题,不是在版本、校勘和人物分析等方面,而是她的海外传播这个方面,并从中英文的对比中,追寻纯粹中文独特的魅力,品红楼,爱中文。这次演讲,是遵循我的创作初衷,对很多问题做了展开和详细地解说。历时120分钟,现场录像的文件太大,所以,就挑选了14个视频片段,我将陆续放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一提到“文化重建”,有的朋友觉得太大了,其实,我倒觉得这个方向,是也大也小,“小”在什么地方呢?我认为,“文化重建”是课题型的方向,多谈些问题,少谈些主义,“问题”是属于人文科学的,“主义”是属于非人文科学的,我们就是一个又一个在解决文化“问题”,在一个又一个“问题”上,重新构建真正的人文价值。我把《红楼梦》的海外传播,当作一个标本,从这个标本,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真实的“倒影”,怎么办? 想一想,在几年前,《红楼梦》的海外传播问题,甚至包括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问题,都不能成为一个“问题”,如今,这些却成了人们广泛关注的“问题”,这就是中国文化在转型,在开放,这就是文化重建的积极推动所致。 我对文化重建充满信心,文化学者、人文作家等,必须要务实地推动文化建设,少谈些主义,多研究问题。只有这样,我们的未来,才像即将到来的春天一样,温暖已经触手可及。 ...阅读全文>>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