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Al9879

https://blog.jinbay.com/Al9879/  复制链接收藏

Al9879个人头像
Al9879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博客自定义分类
5/29/2009 10:03:00 PM [体育运动] 分享

分享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STRONG>

“640工程”始末 ——“天网”系统
中国的导弹防御计划与反卫星战计划在时间上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六十年代的“640工程”,包括全国导弹防御系统、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反卫星作战系统;第二阶段:八十年代的“863计划”,主要进行基础技术的可行性论证与技术储备;第三阶段:九十年代末至今,面对美国的TMD与NMD的威胁,主要进行对抗美国导弹防御计划的可行性论证与方案规划。
1963年12月,毛泽东提出要建立中国“反弹道导弹系统”的主张。从64年到66年,军方和国防科工委系统召开一系列会议讨论反导计划。毛泽东说:“(导弹防御计划)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雄才大略的毛泽东提出中国的NMD(国家导弹防御),还说了由于研制核潜艇而令人熟悉的“一万年”。显示出中国领导人在这件事情上的巨大决心。然而,当时中国大陆的国力已经有些力不从心。国家刚刚从三年困难时期的阴影中走出来,经济萧条,人心不稳,一个原子弹工程就用掉200多亿人民币,国家的资源配置捉襟见肘。在这种背景下还要上耗资比原子弹更高出许多的反导工程无异于有些异想天开。但是考虑到当时的国际形势,能提出这样的设想还是令人佩服的。就像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也是不现实的,但是美国人现在对他还是推崇备至。
1967年1月,中国在军方和科研系统内部召开“640工程”会议,确定了五个分系统代号、各研究单位的分工、系统的研制规划等,并决定加快反导靶场与反导核弹头的研制。会上提出计划在73年到75年左右开始实弹试验。
1964年8月14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七机部二院为“反导、反卫星总体研究院”。二院已于1964年初开始着手组织前期准备工作,并于1970年开始进行反卫星计划论证。
1969年中苏珍宝岛冲突后,中国开始全民进入准战争状态。除了挖洞之外,反弹道导弹计划变得急迫了。为了尽快投入使用,中国首先进行“反击二号”反导弹系统的低层拦截试验。71年10月到72年4月,中国先后进行了六次1:5模型弹的试验,其中五次成功。该计划在1973年被中止。
1974年5月到6月,七机部与二院召开“反击三号”反导弹系统高层拦截计划论证会。“反击三号”计划于1977年中止。
到七十年代末,中国已经完成了“实践二号乙”卫星计划与“反击一号”反导系统的总体设计与部分设备研制试验,并全部获得成功。军方根据反导弹工程的进展情况向中央提出了“北京防区方案设想”。1978年8月到9月,中国两次进行了“反击一号”低层高超音速拦截弹的模型弹试射。1980年3月,“反卫一号”停止研制,不久,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下令中止了整个640计划。
同反击系列的反导弹拦截弹相比,640工程的战略预警雷达系统发展比较顺利。该雷达系统包括7010相控雷达和110单脉冲跟踪雷达。其中,7010雷达于70年5月开始研制,72年部分实验安装,74年投入使用,76年开始全面安装,77年全部完成。该雷达可以连续跟踪十批以上目标。110雷达于66年开始研制,77交付使用。
中国反导弹技术发展概貌
由于反导计划的高度敏感性和复杂性,今天要想找到相关资料已经很困难。此外“文革”期间中国的大型国防研究发展相当混乱,各种型号发展计划摇摆不定,技术、资金、管理、政治等方面随意性很高,一直到现在,当年参与计划的当事人提起这件往事也是欲说还休。
导弹防御计划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研究领域涉及航天、太空战、导弹、核武器、雷达、情报网、防空系统、地面设施等等诸多方面。因此也不可避免地同当时中国正在进行的核武器、运载火箭、卫星等工程联系在一起。
中国在七十年代的航天计划包括了侦察卫星、载人航天、反卫星武器等几大领域。中国首先在东风四号中程弹道导弹的基础上发展出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之后又在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的基础上发展出长征二号和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同大名鼎鼎的长征二号相比,风暴一号几乎不为一般人所知。事实上,风暴一号与长征一号可谓是孪生兄弟,前者为民用型号,后者正是用于反导弹等计划的军用型号。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于1971年首次飞行,74年11月5日发射“尖兵一号”返回式卫星失败,以后发射几乎全部成功(不包括后来的捆绑式长征二号E),到1978年,长征二号和返回式卫星技术都已经相当成熟。与之相比,风暴一号的发展就显得多灾多难,先是改装的二级火箭发动机发射失败,不得不改用长征二号的二级火箭发动机,到了八十年代就干脆把长征二号的二级火箭整个搬过来用,
风暴一号的低轨道载重约1.5吨,于1969年开始研制,其发射记录可谓是“劣迹斑斑”:
72年8月10日,发射“长空一号”技术试验卫星失败;
73年9月18日,发射技术试验卫星失败;
74年7月12日,发射技术试验卫星再次失败;
75年7月26日,发射技术试验卫星获得成功,卫星近地点186公里,远地点464公里;
75年12月16日,发射技术试验卫星获得成功;
76年8月30日,发射技术试验卫星获得成功;
76年11月10日,发射技术试验卫星失败;
77、78年各一次新技术试验,飞行成功。
79年7月28日,一箭三星发射失败,原因为二级火箭发动机故障;
81年9月29日,一箭三星发射成功。
纵观风暴一号的发射记录,74年以后进入密集发射的阶段,一个估计是政治需要,另一个估计是74年的计划调整的缘故。上海航天局发射风暴一号创下了11次发射5次失败的记录,而这以后发射的其它型号却全部获得成功,其中原因是令人费解,除了政治因素之外,估计当时对风暴一号的技术要求过高不无关系。此外,长征二号迄今为止发射的卫星资料全部有案可查,而风暴一号发射的“技术试验卫星”除了知道重量在一吨多一点之外,却没有任何资料,更加显示出其背景的神秘性。但无论如何,由于二级火箭机动性始终无法满足要求,风暴一号火箭最终于1982年停止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反卫一号”反卫星系统肯定没有进行过实际发射,但估计其技术验证已经在风暴一号火箭搭载的“技术试验卫星”上进行。
还有一个令人琢磨不透的是实践二号乙卫星的用途。1981年中国成功地实现了“一箭三星”一般外界认为这是多弹头导弹的技术验证。但似乎并不完全。“一箭三星”发射的三颗卫星分别是:“实践二号”、“实践二号甲”和“实践二号乙”。根据公开发表资料,三颗卫星的轨道相近似,其中“实践二号”于1974年9月完成设计方案,用途是空间红外特征测量,以试验对地侦察卫星技术,此外估计同红外导弹预警卫星技术也有关系,近地点237公里,远地点1622公里,重量250公斤,设计使用寿命半年,但发射之后因旋转速度过快,12天以后失去控制。“实践二号甲”计划于74年后与乙型同时启动,卫星重500公斤,主要用途是地球大气电离层测量。
唯有“实践二号乙”卫星,公开资料仅说是“靠光学跟踪观测”,令人莫名其妙,难道是靠预储存指令飞行?进行过变轨机动?甚至是自杀卫星技术试验?基本可以肯定的是,“实践二号乙”是一颗重量很轻的小卫星。
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国家战略核心是准备核战争,因此核武器被放在了重中之重。在核武器之后,导弹防御体系的重要性开始日益提高。但是,由于中国核武器计划的进展并非十分顺利,直到80年才完成东风五号洲际导弹的试验,因而也推迟了“640工程”的进度。依笔者估计,如果判断正确的话,当时中国的试验卫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5/30/2009 12:26:00 AM [] 分享

分享

韩伊橄榄 悦颜粉底(浅肤色)90g 品牌:韩伊彩妆(CO.E彩妆) 类别: 粉底 品牌/系列: 韩伊 详细说明 质地细腻,有效保持肌肤透明,并遮护皮肤粗糙感。底色选择了适合东方人的皮肤...   暂无评分 | 添加评分</SPAN> ¥38.00 共有2个商家 韩伊Skin Beauty系列牛油果营养美白BB霜50g 品牌:韩伊彩妆(CO.E彩妆) 【产品名称】:韩伊Skin Beauty系列牛油果营养美白BB霜(含大S推荐的牛油果成分)50g 【产品规格】:50g 【产品产地】:...   暂无评分 | 添加评分</SPAN> ¥42.00 来自 红孩子 <img src="http://images.smarter.com.cn/product_image_s/693/90/71013190...阅读全文>>

阅读(105)评论(0)

5/29/2009 9:58:00 PM [新闻时事] 分享

分享

公开透明才能避免网络民粹化</STRONG>

韩咏红 (2009-05-29)

    湖北巴东县娱乐场所女服务员邓玉娇刺死寻欢官员的新闻,在中国互联网上如野火般延烧起来。事态发展到本周,除了律师后援团外,由国内一些知识分子与网民组成的司法正义观察团、青年网民后援团、舆论后援团也都诞生。原本寂寂无名、交通不便的野三关镇现在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词汇,蜂拥而至的国内外媒体据说把本案相关人员都采访过了一轮。与此同时,政府侦查机关的每一次通报,都面对着舆论的逐字逐句解读。

  网络舆论持续性的喧嚣与公众关注,说明社会的集体情绪已被挑起。一起发生在偏远地区的杀人案,之所以能够造成轩然大波,互联网带来的传播条件是其中部分原因,而在邓案喧嚣声背后,中国社会的官民断裂现象则是民众情绪的更主要推进器。国内许多评论已经指出,5月10日邓玉娇案只是充当了民众对这几年来社会不公、司法腐败不满的宣泄口。

  但邓玉娇案还反映出更值得关注的现象,即中国网民对社会事件的介入热情愈来愈高涨,大规模介入的速度在提升,反应力加快,而且介入的方式从言论针砭时弊发展到更具体的社会参与。此外,一个以网络作为平台,又

阅读(243)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