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Yanling164

https://blog.jinbay.com/Yanling164/  复制链接收藏

Yanling164个人头像
Yanling164
博客日历
«November 2024»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博客自定义分类
5/14/2009 5:45:00 AM [新闻时事] 分享

分享

 在去世前的最后两三个月里,对朱安的回忆和反省,使鲁迅始终被一种追悔莫及的沉痛情绪笼罩着,内疚噬食着鲁迅破碎的心。鲁迅最后一次“......抉心自食,欲知本味。但是,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 鲁迅思想是每一个中国人自我剖析的手术刀。在鲁迅思想的门口,正象在地狱门口一样,必须提出如下一个要求:这里必须根绝一切犹豫;这里任何怯懦都无济于事。在这里一切的疑惧都须抛弃;一切怯懦的念头在这里都须化除。《神曲》原文--但丁),鲁迅思想是中国人在挣脱了传统的封建专制主义文明的羁押后,对三千年梦魇的痛苦反思,所以它不得不具有一种壮怀激烈的革命形式,因为,它是对以往那些,被所有的人们视为神圣而庄严的东西的亵渎和反叛,是对世人至今梦寐以求的那些事物的唾弃。进入鲁迅世界必须通过忍受那种常人难以想象的鲁迅式的创痛的考验,鲁迅式的创痛,是一个东方人因对自身被迫染有的,古代传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5/14/2009 8:59:00 AM [新闻时事] 分享

分享

2009年5月14日 星期四  晴
5月12日在新浪读到“止庵”的博客,谈经典,摘要点:
经典的判断标准,在我看来一是“历久而弥新”,二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历久而弥新”是时间概念,经典可以超越某个具体的时间限制。经典的寿命,可以超越其载体的寿命。......现在一本书上了排行榜,大家抢着看,卖几十万册,但可能没过几个月就很少人看了,到了明年也许压根儿没人提了。这就是经典与非经典的区别。我一直主张不必读那些太新的书,没准儿你还没来得及读完,它已经过时了。
经典可以超越某个特定的空间限制。
经典作品被不断地重新出版,原因就在于其具有既不为时间也不为空间所局限的魅力,它能与古今中外的读者产生共鸣。
我国古代没有著作权的概念,对待经典,也就有些不好的做法沿袭下来。第一是造假,汉代以后伪书很多,譬如《孔子家语》、《孔丛子》,还有著名的伪《古文尚书》等。有些是原来的书亡佚了,有些是原来根本没有这本书。第二是篡改,把原来的书改成另外一个样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四库全书》,可以说是对典籍的全面篡改。第三是掺假,这在中国也曾是很盛行的事。如《庄子》中《盗跖》、《渔父》、《说剑》、《让王》这四篇,宋朝以

阅读(31)评论(0)

5/14/2009 5:41:00 AM [新闻时事] 分享

分享

 
        汶川精神,“川”流不息    川流不息,浴火重生。这是今日之汶川。今天,谁都忍不住想看看伤城汶川,打探当地百姓的平凡日子,轻轻问一声:你们还好吗?</STRONG></SPAN>
  一年的时间很长,长到高速公路入口处“抗震救灾专用通道”的指示牌业已斑驳;一年的时间很短,短到闭上眼睛还可以想起惊心动魄的抗震救灾现场。</STRONG>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作为补偿。”汶川震觞的意义,或说补偿的代价,也恰在于灾难之后,给国家与民族赋予前行的新精神与新力量。</STRONG>
  力量这东西,从来不在于一场接一场的策划与走秀,也不是发轫于泛泛的“大爱”与“奉献”。若说生命给人以震撼,则只有制度可以让我们更坚强。感动也好,哀恸也罢,正如有学者所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场灾难的制度遗产是最重要的,因为人文精神遗产往往也需要制度的引导和维护。”一年之后,悲情回望之外,我们当有机会进入制度的视角洞悉与慎思。</STRONG>
  这一年,人文精神与人本理念让我们心潮激荡。公民获得“降旗志哀”的权利,灾难中普通人的名字进入公共视

阅读(40)评论(0)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