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寒热”辨证之要点 消渴病初期多为阴虚燥热。 其发病原因多为禀赋不足, 或房劳过度,日渐形成虚热; 或饮食不节,易造成胃火炽盛; 或情志失宜,久郁亦易化火; 以上原因皆可造成热盛。 经云:“阴虚则阳亢”, 又 阅读全文>> |
消渴(糖尿病)与脾湿的关系及辨证论治 消渴病多由阴虚燥热,津液耗伤所致。 燥热引起阴虚,阴虚则燥热益炽,二者互为因果。 由于燥热伤津,患者多烦渴引饮,故饮水以自救; 或脾气本虚,贪凉饮冷,无力运化水湿, 日久水湿停滞胃脘,造成中焦失运,寒湿内生; 寒湿多有碍胃腻脾之弊,阻碍脾气升发, 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脾湿益甚,进一步造成中阳虚馁。 消渴病与湿邪相间, 临床多表现为纳差食减,胃脘胀满不舒,口淡粘腻, 舌苔多白腻,脉濡无力,大便溏薄,身倦乏力...。 因脾喜燥而恶湿,今脾为湿困,中阳不运, 故治宜健脾燥湿,温运中阳,治以“胃苓汤”加减; 若舌质胖嫩脉弱,是湿困之外更加脾虚, 宜用“参苓白术散”宜健脾祛湿; 若下肢肿胀,小便不利, 宜用“五苓散”温阳化气行水; 可加减“藿香、厚朴、苍术、蔻仁”等以及温阳化气行水之干姜、桂枝等, 如此加减则祛湿作用尤卓,湿邪即祛, 则胀满不舒、纳差食减、苔腻便溏均可自除; 湿邪即解,脾阳得伸, 津液得以上布,浊水得以下行, 则口渴多尿自减; 寒湿得以温化,下肢肿胀亦能消除。 |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虚实”辨证之要点 糖尿病就其发病机制而言, 多属元气虚损。 经云:“邪之所腠,其气必虚”。 总由五脏亏虚, 特别是肾精亏损而发病。 《内经》有“五脏皆柔弱者,善病消瘅”之说, 消渴病: 初期多属阴虚燥热, 中期多属气阴两虚, 后期多属脾肾两虚, 总之不离一个“虚”字。 倘若肺能布津, 脾能藏荣, 肾能藏精, 何致上渴下消而肌消肉损如此? 本虚标实为辨证要点, 从虚论治为治本之法。 但消渴(糖尿病)若合并感染, 如痈疽等炎性高热, 或水湿内停,水肿喘满, 也可表现为实症, 或虚中有实,虚实挟杂; 消渴病并发心脑血管疾患,或肾病综合症, 也往往在虚证的基础上出现实症的的表现, 如高热、神昏、喘满、肿胀、胸痛、胸闷等正虚邪实等症状。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