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招 妥善安排会面的约定 当你计划到海外出差,顺道拜访客户时,必须先以书信通知对方。出国以前再以Telex或电话向对方确认访问的日期和目的。如果是临时决定的拜访,也要透过对方的秘书安排,告诉她:“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Mr. Lee.”(我想和李先生约个见面时间。)让对方对你的造访有所准备,才会有心情和你洽谈。 第2招 向沟通对手表示善意与欢迎 ——I will arrange everything. 如果沟通是由你所发起,提供对手一切的方便,能使沟通一开始便在友善和谐的气氛下进行。尤其是当你的沟通对手是远道而来的,你热心地告知他“I will arrange everything.” (我会安排一切。)不但表现出你的诚意,也能使他在不必顾虑食宿等琐事的情况下,专心与你进行沟通。 第3招 沟通进行中应避免干扰 ——No interruptions during the meeting! 如果沟通的地点是你的公司,那么请叮咛你的部属,勿在沟通过程中,你不必要的干扰。因为过份的干扰是会影响沟通的意愿和热忱的。 第4招 遵守礼仪 ——Behave yourself! 沟通时,仍然遵守一般奉行的礼仪,和保持良好的仪态,可以增加人们对你的好感与你的沟 通力。此外,坐姿不良,在对手讲话时左顾右盼,都足以使人对你产生恶劣的印象,而减低与你洽谈的兴致。 第5招 适时承认自己的过失 如果你很显然的犯了错,并且对别人造成或大或小的伤害,一句充满歉意的“I‘m sorry. It‘s my fault.”(对不起,是我的错。)通常能够获得对方的原谅。就算他实在很懊恼,至少也能稍微缓和一下情绪。做无谓的辩解,只能火上加油,扩大事端。 第6招 抱怨不是无理取闹 ——I have a complaint to make. 以激愤的语气向人抱怨某事,很可能令人心生反感,而收到反效果。侍者上错了菜,旅馆女侍忘了整理你的房间,送来的货物根本不是你订单上所指明的东西…等情况,着实令人懊恼。但是生气并不能解决问题,不如心平气和而语气坚定地告诉对方“I have a complaint to make.”(我有怨言。)然后告诉他所发生的事。 |
玉器投资收藏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目前进行玉器投资收藏,需要注意新古兼顾、料工兼顾、表里兼顾、大小兼顾等"四个兼顾"。 据介绍,玉器由于滋润可爱、可玩、可佩、可赏,加上它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争相收藏的对象。但是,玉器投资收藏也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知识性,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笔者认为目前进行玉器投资收藏,需要注意以下"四个兼顾": |
宣暄者,应酬之语是也。问候,也就是人们相逢之际所打的招呼,所问的安好。在多数情况下,二者应用的情景都比较相似,都是作为交谈的"开场白"来被使用的。从这个意义讲,二者之间的界限常常难以确定。 寒暄的主要的用途,是在人际交往中打破僵局,缩短人际距离,向交谈对象表示自己的敬意,或是借以向对方表示乐于与多结交之意。所以说,在与他人见面之时,若能选用适当的寒暄语,往往会为双方进一步的交谈,做好良好的铺垫。 反之,在本该与对方寒暄几句的时刻,反而一言不发,则是极其无礼的。 在当被介绍给他人之后,应当跟对方寒暄。若只向他点点头,或是只握一下手,通常会被理解为不想与之深谈,不愿与之结交。 碰上熟人,也应当跟他寒暄一两句。若视若不见,不置一辞,难免显得自己妄自尊大。 在不同时候,适用的寒暄语各有特点。 跟初次见面的人寒暄,最标准的说法是:"你好!""很高兴能认识您"."见到您非常荣幸".比较文雅一些的话,可以说:"久仰",或者说:"幸会". 要想随便一些,也可以说:"早听说过您的大名"、"某某某人经常跟我谈起您",或是"我早就拜读过您的大作"、"我听过您作的报告",等等。 跟熟人寒暄,用语则不妨显得亲切一些,具体一些,可以说"好久没见了"、"又见面了",也可以讲:"你气色不错"、"您的发型真棒","您的小孙女好可爱呀"、"今天的风真大"、"上班去吗?" 寒暄语不一定具有实质性内容,而且可长可短,需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它却不能不具备简洁、友好与尊重的特征。 寒暄语应当删繁就简,不要过于程式化,像写八股文。例如,两人初次见面,一个说:"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三生有幸",另一个则道:"岂敢,岂敢!"搞得像演出古装戏一样,就大可不必了。 寒暄语应带有友好之意,敬重之心。既不容许敷衍了事般地打哈哈,也不可用以戏弄对方。"来了","瞧您那德性","喂,您又长膘了",等等,自然均应禁用。 问候,多见于熟人之间打招呼。西方人爱说:"嗨!"中国人则爱问"去哪儿"、"忙什么"、"身体怎么样"、"家人都好吧?" 在商务活动中,也有人为了节省时间,而将寒暄与问候合二为一,以一句"您好",来一了百了。 问候语具有非常鲜明的民俗性、地域性的特征。比如,老北京爱问别人:"吃过饭了吗?"其实质就是"您好!"您要是答以"还没吃",意思就不大对劲了。若以之问候南方人或外国人,常会被理解为:"要请我吃饭"、"讽刺我不具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多管闲事"、"没话找话",从而引起误会。 在阿拉伯人中间,也有一句与"吃过饭没有"异曲同工的问候语:"牲口好吗?"你可别生气,人家这样问候您,绝不是拿您当牲口,而是关心您的经济状况如何。在以游牧为主的阿拉伯人中间,还有什么比牲口更重要的呢?问您"牲口好吗?"的确是关心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为了避免误解,统一而规范,商界人士应以"您好"、"忙吗"为问候语,最好不要乱说。 牵涉到个人私生活、个人禁忌等方面的话语,最好别拿出来"献丑".例如,一见面就问候人家"跟朋友吹了没有",或是"现在还吃不吃中药",都会令对方反感至极。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