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中国艺术和文化|中国瓷母-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 探索中国艺术和文化 Exploring Chinese art and culture 中国越窑青瓷艺术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陈鹏飞经典作品美国 华盛顿展览》 特别讲座欢迎参加(免费)主讲:陆文岳博士 中国瓷母-越窑青瓷的前世今生 讲座时间:2024年5月6日晚上 6:30 - 8:00点 展览时间:2024年5月4日-5月30日 中国 越窑青瓷艺术大师陈鹏飞经典作品美国 华盛顿个展暨特别讲座 讲座时间:2024年5月6日晚上 6:30 - 8:00点 展览时间:2024年5月4日-5月30日 主办单位:Community Center, Village of Friendship Heights | US Asian Cultural Academy (美国亚洲文化学院) 活动地点:4433 South Park Avenue, Chevy Chase, MD 20815 |
吴彬谈父亲(顽石)吴立民 记者问: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吴山明生前与您父亲惺惺相惜,您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吗? 吴彬答:吴山明先生生于1941年,比我父亲还年轻二岁,在中国画界的威望与地位远在我父亲之上,但很可惜走在了我父亲前面。在吴山明去世后几天时间里,我父亲连续画了四五张画来纪念他。 图:吴立民和吴山明(右)在一起 为什么我父亲在心里这么珍重吴山明先生呢?我没有问他这个问题,但我想主要是因为吴山明对我父亲有知遇之恩。他不但高看我父亲一眼,而且用行动多次提携我父亲。我父亲以前在画界寂寂无名,在他55岁内退以后,不满足于临海的艺术创作环境,大概在2002年,带着我妈妈在杭州劳动路租了一套房子,目的是在那里可以经常去学习、欣赏到各种画展,并认识结交一些画界的同行朋友。 图:吴立民(左)和吴山明在一起 最早认识的是仅有一墙之隔的六和画廊杨金仙、季维新两夫妻。六和画廊在杭州画界几乎无人不知,两夫妻几乎与杭州画界所有重要的老画家都有交往。这对夫妻专门在自己的画廊里为我父亲添置了一张画桌,我父亲可随时过去在他们那里画画。认识久了,他们夫妻想为我父亲结识杭州更多的画展朋友,所以特意在他们的画廊里为我父亲举办了一个几十幅的小型画展,并每次邀请一二个知名画家过来对我父亲作品进行批评点评。我在场见过的著名画家,起码有王伯敏、孔仲起、周沧米、肖峰、刘江、刘国辉、王赞、钱大礼、吴山明等等,童仲焘是登门拜访交流了近三个小时(可惜当时没有记录)。其中吴山明点评的主要意思是,你不要听别人的,就按照自己的画,并题词“野渡无人舟自横,与立民共勉”几个字。这个点评也许很合我父亲的意,也应该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还有三件事值得记述,一次是不知道在一个什么场合下,了解到我父亲不是浙江美协的会员,他主动提出,由他介绍我父亲加入,当时我父亲连台州美协会员也不是,于是就先加了台州美协,再加了浙江美协;还有一次在武林门文化广场的一个什么画展中,吴山明等不少画家在座谈,当时我陪我父亲参观路过,被吴山明看到后,他即起身拉我父亲坐在他旁边;还有一次是听说的,说是在北京一个什么活动中,吴山明专门提到我父亲,此事由别人转告传到我父亲这里。 记者问:我读到一篇《水墨韵味:野渡无人舟自横》文章,介绍了吴山明评论您父亲的绘画艺术。 吴山明为吴立民题词:野渡无人舟自横 吴彬答:这篇文章是有一次中央电视台方叔华来杭州拍摄我父亲,需要找一个有影响力的画家来评论一下我父亲。吴山明为此专门作了准备,在采访中一口气大概连续说了半个小时以上,这篇文章就是完全根据他当时的口述的原始记录。后来这篇整理的文章,呈送他审阅,他也作了稍些修改,但修改的稿件放在车上后来不知所终了。所以,现在这篇吴山明的评论文章,虽不是他最后定稿的文章,但的观点和评价是他的原意。由于我的粗心大意,造成了一个非常大的遗憾。 图:吴立民(左)和吴山明在一起 记者问:我另外也读到过一篇《水墨画泰斗吴立民谈绘画中的“灵感和构图”》,对此问题您是如何看待的? 吴彬答:那篇文章中有关灵感、构图等等的想法,应该是学生大弟子李海利在他身边记录的,可能没有经过我父亲的认真修改。父亲作画是非常注重构图的,他在创作中把构图放在第一位,常常为一幅画的构图而苦思瞑想。他认为艺术的独特性首先体现在构图上。他多次说过潘天寿对构图非常重视,因而每张作品都有独特风格,但黄宾虹却不重视构图,所以欣赏黄宾虹的作品,往往是欣赏十张跟欣赏一张差不了多少。 关于灵感的话题他讲得很少,但我观察,他的许多作品都是灵感的驱使下即兴创作的,即使现在已到86岁高龄,还是灵感不断涌现,往往是在外面游玩、家里看电视、甚至半夜睡觉中,都会灵感突现,而当这种灵感来袭的时候,他就必须马上把它画下来,这时候如果有人劝他先休息或干了其他事情再画,他就会大发脾气,怎么也按奈不住的。他说,不马上画下来,就会忘记掉永远少了这张画。所以,我父亲的作品虽然不少,但几乎很少有类同的,每一张都是他在内心感动或灵感涌现的时候创作岀来的。他的创作速度很快,以至于有些人认为他画画潦草不认真。曾有一个对我父亲工作上多有关照的领导,退休后请我父亲给他作一幅画,我父亲带着内心的激动在很短时间画好了给他,但他却认为我父亲给他作画不认真,是应付的态度,没有带走那幅画。这件事我听我父亲说过多次。 为什么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还有频频涌现的灵感,这是我比较奇怪的地方,想不清楚。郑州大学文学院高小慧教授评价说:“含蓄蕴藉,浑然天成,玲珑凑泊,无迹可寻,是中国诗歌和绘画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也许高教授的点评是准确到位的。 记者问:您父亲出生名门,亲生父母在民国时代均受过高等教育,自幼受父母熏陶喜爱音乐绘画,后因历史的原因,人生坎坷,在艰难困苦中成长,仍然保持乐观、豁达、宠辱不惊,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 吴彬答:我父亲内心深处应该还是很渴望自己的艺术能够得到社会认同的,但之所以看上去宠辱不惊,从我的观察角度看,大概主要是三点:1、在现当代的中国画家中,他没有真正内心诚服的偶像,他的偶像也许是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这样的人。他始终认为自己能为中国画艺术开创出新面貌,只不过人微言轻,没有机会、也无法这样去表达。但他应该是桉照这样的目标去要求自己的。2、我父亲基本上听什么就懂,别人重复讲第二遍他就会不耐烦。即使现在年纪大了也基本上不需要别人重复跟他讲。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是如此。年轻时要考水利水电设计工程师,二个月把大学数学、物理等课程就自学完了。第3点,可能是长期生活的挫折、屈折不断的缘故。 记者问:人民美术网有一篇《”美丽中国-浙江篇“(顽石)吴立民国画展》,文中提到您父亲的画即受到业界专家的好评,也受到普通民众的喜爱,您认为是这样吗? 吴彬答:那次展览是2011年7月在浙江省图书馆举办,时任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坚以及浙江省环保厅副厅长虞选凌的支持下举办的,原杭州市市长孙忠焕也出席了开幕式,茅盾文学奖获得者王旭峰还为此次展览写了序言。这次展览中,一个深切感受是,我父亲作品得到在图书馆现场阅读以及借书的广大普通民众的喜爱。父亲作品所描摹的对象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山山水水,包括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感受。 另外一个收获是,我多次听我父亲说起过,他年轻时在浙江各类报刊发表过很多的美术作品,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还能赚到不少稿费,除了解决自己的生活费,还能分享给其他同学。为此,我与他的学生李海利一起在浙江省图书馆里翻阅了不少旧报纸,果然发现我父亲发表的作品有很多,没有确切统计比较,凭感觉要比当时在世的各位浙江著名画家更多,但图书馆的旧报刊也不全,很多遗失了。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