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金海湾博客
Wray065

https://blog.jinbay.com/Wray065/  复制链接收藏

Wray065个人头像
Wray065
博客日历
«October 2025»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博客自定义分类
8/11/2009 5:29:00 PM [法务-移民] 分享

分享

我这个人有很深的地主情结。</SPAN>
 </SPAN>
究其原因,首先,从遗传学角度看,大概是继承了一点地主的遗传基因。</SPAN>
 </SPAN>
我们家的地主烙印并不太深,由我往上数四代,拐弯抹角才跟地主沾上边,所以,我的地主情结,属于地主阶级的残渣余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兴风作浪,来点</SPAN>“</SPAN>阶级敌人人还在,心不死</SPAN>”</SPAN> 之类的返祖现象。</SPAN>
 </SPAN>
其次,大概跟童年时代被灌输的阶级斗争教育有关。</SPAN>
 </SPAN>
本来人家贫下中农、工人阶级学学毛选,搞搞忆苦思甜,放映</SPAN></SPAN>收租院</SPAN>></SPAN>,演出</SPAN></SPAN>一块银元</SPAN>></SPAN>,展示一下打狗棒、补丁衣,种种手段,都是想让我们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幼小心灵们,有机会通过一次次阶级斗争的洗礼,从小就建立革命意识,长大好接革命的班。</SPAN>
 </SPAN>
无奈,我这个人脑后有反骨,天生跟主流有仇,文明的说法叫逆向思维,俗的说法就是喜欢翻着白眼顺着自己的意思想心事儿。比如说吧,当贫下中农们声泪俱下地控诉地主罪行的时候,我多半正忙着跟小朋友们打闹或者耳语,做小动作什么的,所以,地主罪行对我而言,基本一个耳朵进,另一个耳朵出,根本没听进去,但是当贫下中农们添油加醋地描述地主反动腐朽生活的时候,我又突然耳聪目明了。</SPAN>
 </SPAN>
于是,地主们的罪行被我忽略,但地主们吃得饱、穿得暖、有房子有地,有骡子有马的美好生活,令我产生了无限向往。在那个所有东西都凭票供应的年代,一个儿童的欲望是非常简单和实在的,因此,能象地主一样丰衣足食,就成为我幼小心灵里梦寐以求的愿望。</SPAN>
 </SPAN>
当地主真好啊!我一而再,再而三地这么想,想多了就成了隐患,落下了病根儿。</SPAN>
 </SPAN>
接下来要说改革开放了,全社会都笑贫不笑娼了,我再清高,也不可能完全超凡脱俗;全体人民都出手了,我还坚持不懈地执行</SPAN>“</SPAN>贫贱而不能移,富贵而不能淫</SPAN>”</SPAN> 的原则,就显得太书生气了。况且我本来就羡慕地主,从根上讲就有那么点嫌贫赖富的嫌疑,因此,借助大环境的强势,我意识中的地主情结也水涨船高,空前膨胀起来。当贫困已经从当初的骄傲堕落成后来的耻辱,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弱智的代名词。</SPAN>
 </SPAN>
我自以为智力挺高,所以,我不能上无片瓦,也不能下无寸土,所以,我哭着喊着要当地主。</SPAN>
 </SPAN>
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按照我的解释就是三十岁了要事业有成,有房子有地,不然拿什么立?我和先生在而立之年事业也小有成就,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公寓,还不至于被划归到傻瓜笨蛋行列,但是我们的状况跟国内一些得道多助的朋友们相比,就有点小巫见大巫了!</SPAN>
 </SPAN>
那些有本事的朋友们,早在九十年代初就买了房子买了地,当起了地主,而我和我先生始终只是停留在大板楼小公寓阶段,虽然也有房产证,但我们实际拥有的只是七层格子中的一个空间而已。</SPAN>
 </SPAN>
那是单位分的两室一厅,经过粉刷装修,栽花种草,竟然也成一个优雅居处。然而温馨归温馨,可爱归可爱,却太小,太拥挤了;另外就是那房子虽然名义上归自己,其实仍然为国家的财富。在中国,房子的产权实际上是一个虚名,因为中国的土地法规定,土地归国家所有,所以,我们那公寓上面的瓦和下面的土都不属于自己,这样一来,我的地主计划仍然是一个空中楼阁。</SPAN>
 </SPAN>
到美国之后,念念不忘圆那个地主梦,因为按照美国的法律,私人可以拥有土地。</SPAN>
 </SPAN>
有一次去一个南京老乡家做客,被大大地刺激一番,并由此勾起深深埋藏心中的地主情结。</SPAN>
 
</SPAN>
 </SPAN>
老乡家的房子上下两层,足足三千尺,前后花园,桃红柳绿,绿草如茵,鸟语花香。仅后院子就约有五千尺,铺了砖,修了凉亭,放置着吊床、摇椅、遮阳伞,烧烤炉,建了花坛,种植着色彩绚丽的三色槿,靠墙一边是一排桔子树,果实累累,丰收在望,另外一边是游泳池,一池碧波,随风荡漾,好一个优雅的庭院!</SPAN>
 </SPAN>
我在国内的时候没少见过别墅,但这种规格的别墅,在国内恐怕要千万富翁才供得起;市长省长如果不贪点浮财,以权某点私,导个批文,转个工程什么的,他们的住房状况大概也不及这个水平。平民百姓就更别提了,那是他们一辈子都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而在美国,普通工薪阶层就这么堂而皇之地住着,这种对比给我的感受可想而知,当时给</SPAN>shock</SPAN>(</SPAN>震荡</SPAN>)</SPAN>得目瞪口呆,半天没说话,心想:都是同龄人,都努力奋斗,都没违法乱纪,都没走私贩毒,都没抢银行中彩票,都是一样地辛勤劳动,可是人家?咱们?</SPAN>
 </SPAN>
老乡看出我的心思,不停地安慰我,说等你老公博士毕业,找到工作,你立马可以买这样的房子,根本不是问题。</SPAN>
 </SPAN>
“</SPAN>当真?</SPAN>”</SPAN> 我将信将疑。</SPAN>
 </SPAN>
“</SPAN>这有什么难的,</SPAN>”</SPAN> 老乡说,</SPAN>“</SPAN>你看我家,也就是老公在公司做工程师,我帮人看看孩子而已,以这种经济水平买个这样的大房子不是很困难,分期付款,又不要你一次付清的。</SPAN>”</SPAN> 老乡解释,</SPAN>“</SPAN>周围的中国朋友都差不多啦,哪家不买个房子住住?经济条件好的买大点,经济条件差的买小的,基本都有自己的房子。咱们中国人,都很勤俭,会过日子,会存钱,工作没几年就都可以还清贷款。在国内工薪阶层住别墅很稀奇,在这里很平常啦!</SPAN>”</SPAN>
 </SPAN>
老乡的话给我巨大鼓励,也使得我那本来就有的地主情结继续发扬光大。</SPAN>
 </SPAN>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我惦记着当地主,一惦记就上瘾了。</SPAN>
 </SPAN>
 阅读全文>>

评论

分享 分享

对话:

我要刊登广告
我要刊登广告
8/11/2009 7:24:00 PM [体育运动] 分享

分享

蕙兰瑜伽——瑜伽的赠予(含光盘)


 作者简介
张蕙兰生长于香港,当她只有17岁时,就开始认真探讨和习练瑜伽。在接受了造诣深厚正统的瑜伽宗师——悉达斯瓦鲁普阿南达(柏忠言)的启发与严格专门训练,以及其他瑜伽前辈们的指点后,开始在全国各地免费传授瑜伽课程,深切渴望能为中国人民服务。她知道把瑜伽带给中国人就是她此生的目的。
在了解到电视传媒对瑜伽推广的重要性后。蕙兰便开始着手一项艰巨的工作——制作世界一流的瑜伽电视系列节目。1985年通过中央电视台,张蕙兰和瑜伽走入了千家万户。深入了成万上亿人的心中,瑜伽就此深受人民的喜爱。蕙兰也就成为中国大陆家喻户晓的传奇人物。15年来,“蕙兰瑜伽系列”从未间断播放。并成
为中国电视史上播放时间最长的节目之一。蕙兰又与柏忠言宗师共同著作了《瑜伽气功与冥想》这本长达630页的畅销书。同样进入中国最佳销售书籍排名榜。
上个世纪90年代,张蕙兰开始闻名于西方,因为西方人注意到蕙兰瑜伽那与众不同、独一无二和亲切热忱的传授方式,于是从1998年起,通过PBS电视网在全美各地播出,使她的瑜伽电视系列成

阅读(43)评论(0)

8/11/2009 5:21:00 PM [旅游天下] 分享

分享

本博客所有文章和图片来源于 thegreatwallker.com 和 zouchangcheng.com 今天,我决定得做点与往日完全不同的事情。我来到黄河甘肃段的石林。别出心裁的确很有趣,可我现在太累了不想些什么,明天再来更新网页。</SPAN>

将我的脚蘸进黄河水中,这水中浑浊土色来自冲刷下来的泥土。河水中大约</SPAN>20%是泥沙。</SPAN>

</SPAN>
如果你能找到十四,五只羊,杀了它们剥出完整的皮子但一点都不能损害,然后用绳子扎住两头,再将它们绑在木架子上,转眼你就有了自己的羊皮筏子。</SPAN></SPAN></SPAN>

阅读(132)评论(0)

© 2025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