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掘文化“富矿”</SPAN> </SPAN>
搭乘旅游快车</SPAN>
</SPAN> ——从江县民族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纪实</SPAN> 杨忠诚</SPAN> 本报记者杨光明</SPAN> 仲夏时节,记</SPAN>者在</SPAN>从江县</SPAN>各景区景点看到,大大小小车辆停满村头路口,由于人来如潮,一时间“农家乐”爆满,县城大小旅馆告急。侗族大歌,枪手部落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她独特的人文魅力。</SPAN> 阵痛中思索发展之路 白纸上书写旅游华章</SPAN> 从江地处黔东南南部,位于珠江水系上游,自古有“黔南门户、桂北要津”之称。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工业支撑的从江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国家级贫困县,农业和林业一直是该县的传统产业,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江借助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成功打响了椪柑品牌,上世纪九十年代“椪柑之乡”作为从江的代名词而闻名遐迩。同样作为重点林业县的从江,林业在财政收入中占相当的比重。1998年,国家开始实施“天保工程”,全面禁伐天然林</SPAN>,</SPAN>本来财源就单一的从江一下子陷入了艰难的境地,县级财政发工资难,百姓的收入也急剧减少。路在何方?国家的政策底线不能突破,政府财源和民生更需要关注,难题一下子摆在从江的决策者面前。</SPAN> 2000年春节,时任省委书记钱运录同志视察从江,在听取县</SPAN>里</SPAN>汇报后,他说,贵州不沿海、不沿江、不沿边,是欠发达的内陆省份,从江县区位优势独特,你们要建好南大门,为贵州争光。按照省委书记要求,从江迅速在全县开展了一场“建好南大门,为贵州争光”的思想大讨论,在全县上下反思过去的发展,重新审视自身的特点后,最终形成共识:从江虽然地处偏远,由于交通发展滞后,从江的民族民间文化和自然生态却保存完好,外界眼中的“落后”,换个视角则是祖先留下来的“传家宝”,具有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独特优势。</SPAN> 在历史长河中,从江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侗族大歌</SPAN>、</SPAN>鼓楼、花桥、吊脚木楼等,充分显示了民族智慧的结晶,苗、侗、瑶、壮、水等各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服饰、银饰耀眼夺目,这些原生态的景观在从江大地上随处可见。从江的原生态文化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很强的市场卖点和竞争力,而又最具转换为资本优势的上升空间。苦苦寻求发展之路的从江在确定发展方向后,把保护青山绿水、保护民族民间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放在主导产业地位。2002年从江又响亮地提出了“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的发展战略,更是着力将文化旅游作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龙头来抓,力争5—10年将从江打造成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大县。2003年从江风景名胜区被省政府正式批准第五批风景名胜区,2004年又被省政府列为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之一。从此,从江的经济格局在阵痛中开始了精彩转型,苗乡侗寨开始在白纸上书写旅游华章。</SPAN> 月光下、鼓楼旁,倾听天籁般的侗族大歌;黎明前、古榕下、漫步风雨桥;瑶家村、木桶中、体验瑶浴的神奇,让你仿佛穿梭于时空隧道,绱洋于历史长河。</SPAN> 得天独厚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与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从江的村村寨寨展现给世人的是完全区别于其它旅游景区的别样风景。当县里的干部在收集文化旅游资源时,突然发现这个曾经十分熟悉的地方竟然珍藏着那么多令人惊喜的宝贵财富。</SPAN>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保护和传承好从江原生态民族文化,是发展从江旅游业的核心价值所在,是围绕黔东南‘四圈一区’以黎平、榕江、从江为代表的侗族原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圈,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的’依托所在。”县委书记杨俊一言中的。</SPAN> 民族文化保护 从江旅游的核心价值</SPAN> 原生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远古的历史烟尘是从江发展旅游业的三大优势资源。</SPAN> “要展现原生态民族文化,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和传承。”宣传部长石明莲如是说。</SPAN>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从江的先辈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主要通过各种文物,口头文学,民族歌舞、服饰、礼俗、节庆为主要载体体现。物质文化方面,从江有县级以上的文物保护单位49处,其中有以国保增冲鼓楼为代表的侗族鼓楼100余座。对于极易遭受破坏的原生态民族文化,如何保护是一门学问。此外,从江每年拿出数十万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申报。截止2008年,从江的“侗族大歌”、“珠郎娘美”、“瑶族药浴”、“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已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从江还专门设立了歌师、戏师、技师等传承人奖励基金。自编的《民族文化进课堂》丛书,在各中小学受到普遍欢迎。</SPAN> 从江旅游的核心价值是民族文化,它的美是需要全方位去体验的,既可看、又可用、还可尝。这已是多次前往苗乡侗寨的文化人土的共识。从江人也注意到这个市场的巨大潜力,他们深挖民族文化内涵,以原生态民族文化概念开发和包装民族旅游商品,民族服饰、银饰、刺绣蜡染、瑶族药浴、竹木根雕、藤编竹编等民族工艺品搬上了商品柜台;腌鱼腌肉、从江香猪、牛瘪羊瘪等特色食谱驻进了大小餐馆。</SPAN> 如今的从江,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苗乡侗寨的民族文化吸引千千万万的中外游客</SPAN>,</SPAN>“迫不急待”的从江人开始启动了岜沙景区的二次开发,</SPAN>他们</SPAN>决心将家乡打造成“珠三角”地区城市人休闲娱乐的后花园,乃至全国、全世界的文化旅游胜地。</SPAN> 苗乡侗寨“火”了</SPAN> </SPAN>农家乐“乐”了</SPAN> 1998年至2008年的10</SPAN>年间,从江成功举办了五届原生态侗族大歌节,每逢佳节数万宾客云集从江,一时间,该县的大小旅馆纷纷爆满。</SPAN> “到岜沙看镰刀剃头去,到小黄听侗族大歌去。”岜沙和小黄总是人们出游的首选地。</SPAN> 大家开始惊呼:“苗乡侗寨‘火’了,农家乐‘乐’了。”</SPAN> 从自娱自乐到吸引世界的目光,从江的民族文化旅游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SPAN> 被誉为“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的岜沙苗寨,10年前,村民靠卖材为生,现在两支近100人的表演队伍,每年每人的表演收入就达数千元,昔日的空壳村,如今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每年的村委集留款达10余万元。</SPAN> 被誉为“侗族大歌之乡“的小黄侗寨,可谓一夜成名天下知。随着1996年,吴培建等4名小歌手赴法国演出并轰动艺术之都法国巴黎后,不仅旅游连年攀升,这个小小的侗族村寨就有近百名男女青年常年活跃在全国各地的音乐舞台。</SPAN> 靠“农家乐“富起来的杨通兴告诉</SPAN>记</SPAN>者,仅2008年,他家共接待游客3000多人次,收入10余万元。</SPAN> 岜沙汉子、中国联通形象代言人滚元亮,三年前家里还穷得叮当响,头脑灵活的他利用自身的名气,靠朋友帮忙,也开起了具有20多张床位的“农家乐“,三年下来,不仅还清了4万多元债务,还有余款数万元。</SPAN> ……</SPAN> 在从江,如今端上“旅游”饭碗的人越来越多,大家深刻感受到,旅游这个“无烟工业”将成为下一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原动力。</SPAN> 2008年,</SPAN>从江县</SPAN>全年共接待游客24.7568万人次(海外游客0.5736万人次),突现旅游综合收入6745.14万元,同比增长分别为0.63%(海外2.52%)、19.95%</SPAN>,</SPAN>游客人数由2000年的1.18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24.7568万人次。</SPAN> 与此同时,从江县的</SPAN>旅游接待设施功能</SPAN>也</SPAN>日臻完善,宾馆、招待所已发展到50多家,近2000张床位,两家准三星级酒店。同时,景区“农家乐”乡村旅游已发展到30家,住宿、餐饮基本配套。</SPAN> 今天的都柳江,昔日满江的水排早已不见踪影,蜿蜒而来的是连绵茂密的森林。芦笙坪、鼓楼旁,婉转悠扬的苗笛,清泉闪光之音乐的侗族大歌和一群兴味盎然的游客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SPAN> 县长王之政在一次会见深圳的客人时风趣地说:“这次你们来从江是先坐飞机到贵阳,下次你们来贵州,第一站就是我们从江。”</SPAN> “</SPAN>贵广快速铁路</SPAN>”</SPAN>和“厦蓉高速公路”的</SPAN>建设</SPAN>一下子把边远的</SPAN>从江</SPAN>推</SPAN>到了黔东南对“珠三角”地区交流的舞台前沿。</SPAN> 从江,正蓄势待发,这块神奇</SPAN>的</SPAN>土地正以她热情的胸怀,欢迎四海宾朋前来解读原生态文化底蕴的厚重;前来洞视古老人类历史时空的久远;前来探寻蚩尤后人的神秘;前来感受疲惫心灵最后家园的抚慰;前来品味民族民间的万种风情。</SPAN> 阅读全文>> |
分享
看帖之前先问问自己有没有以下的症状,如果有,ok可以继续往下看了,如果没有,请点击右上角上面的红叉叉可以出去了。 1.肤色暗淡发黄无血色,唇色、指甲颜色淡白。 2.时常有头晕眼花的情况发生,而且很容易出汗。 3.最近一段时间经常心悸,食欲不振。 4.睡眠质量不高,经常无缘无故失眠。 5.经常会有手足发麻的情况发生。 6.月经颜色比正常情况偏淡并且量少,经期不规律爱提前或者推后。 7.走路爬楼梯都很容易感觉疲劳,浑身没劲。 -----------------------------自我测试的分割线------------------------------- 如果占了3条以上的就该补气血啦,其实我们每个女人都很容易气血不足,大家可以想一下,每个月都要从我们的身体里流出那么多的血,就算是身体有再生造血的功能,但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经血的流出,我们也丢失了一部分能量矿物质以及经气,所以每次来yj的时候我们都会或多或少的感觉到浑身没劲、体乏无力等,这些都是在告诉我们气血在丢失,再加上现在人们的饮食基本上冬天也可以吃到凉性的东西,平时上班压力大需要熬夜、刚 |
“50岁高龄,身怀9胞胎,难产一星期,奄奄一息。”最近一特殊“产妇”的罕见病情,让宁工新寓的张女士一家寝食难安,“请大家帮忙想想办法,救救我家这只老龟吧!” 50岁龟妈妈通人性 水箱里,这只可怜的龟妈妈正四肢无力地趴着,脑袋伸得老长,眼睛半闭着。 记者先摸摸它的前爪,再摸摸它的脑袋。面对陌生人的抚弄,老龟居然像被使了“定身术”,既不缩,也不躲,毫无反应。这一幕让张女士很心疼:“你看,它的头和四肢已经缩不进壳里了,更别提走路了。这肚子胀得多难受啊。” 张女士说,这只老龟算起来已经快50岁了,是朋友送给儿子玩的。“当年它大概20岁,而我儿子才是个5岁的小捣蛋。现在我儿子都过了而立之年,娶妻生子了。”在这个家待了快30年,老龟也已经长成小脸盆那么大,约有25厘米长,15厘米宽,重10斤。 虽然身为家里的“元老”,老龟的性格却一直很活泼,经常陪着家里另外两只十来岁的小龟玩“叠罗汉”。“两只小龟喜欢爬到它背上,它也很乐意,驮着它们一块儿走。”它还很通人性,每当熟人走到水箱边,它就主动立起后腿、前腿挨着箱壁“站”起来,再伸长脑袋表示欢迎。“这么听话讨喜,我们全家都 |
© 2024 Jinba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金海湾。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